常言道:蓋棺論定。然而,此話對本書的傳主而言並不真確。他不是一個在死後能夠得到定論的人物。他和曆史上的所有大人物一樣,在我們這個有幾億乃至十幾億張嘴說話的國度裏,注定要在去世之後,接受糾結不清的是非功過的評議。
常言又說:人死了,就是一了百了。然而,對於本書傳主這樣的人,這句話隻說對了一半。對的一半是:對於已故者,死亡的確是一了百了的事情;不對的那一半是:對於左宗棠這樣的人而言,他給後世人留下了太多難了的事,有崇敬的褒揚,也有激烈的非議;有無盡的懷念,也有綿長的反思。
其實,事情並沒有這麼複雜。要想透徹地了解左宗棠,在我看來一點也不難。他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使這個兩百年前出生於湖南省湘陰縣的人物,距離我們如此之近,以至於我們當代人的活動,有很多事情,不過是其言行的翻版或延續而已。
因此,在我的感覺中,誕生於二百年之前的左公宗棠,和我們之間,似乎並無曆史的長河阻隔,他那飽經滄桑的身影,仿佛就立在我們身後不遠之處。
的確,隻要我們稍稍回眸,就會發現,左宗棠一生的操勞與事功,和我們有一脈相承的關係。
他的功業,就其最大者而言,便是在清朝光緒初年,西曆19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指揮湘軍和其他清軍部隊,大戰新疆,為中國收複了一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國土。左宗棠是湖南人,就拿他的籍貫省份來折算,這一片國土,大致相當於八個湖南省的麵積。我國領土的麵積現為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那麼隻要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就能知道,左宗棠當年收複的國土麵積,正好是現在國土麵積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說,我們的祖國如今得以坐落在一片遼闊的土地上,跟左宗棠有著莫大的關係。
老年的左宗棠,為他的這份無人能及的勳勞而驕傲。他知道,他是中國曆史上收複國土最多的將軍。
但是,左宗棠在中國大西北留下的勳勞還不止如此。作為一名軍人,他用強硬的一手打敗了侵略者,而作為一名政治家和經世家,他同時還用溫柔的一手治理了大西北。作為陝甘總督,作為督辦新疆軍務的欽差大臣,在戰爭的間歇裏,在戰爭結束以後,他在當時瘡痍滿目的西北三省大抓和平建設,醫治戰爭的創傷。
西北大開發,建設大西北,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執政者提出的宏偉戰略目標,也是曆史人物左宗棠的一個宏願。他鞠躬盡瘁,拖著衰病之軀,咳著血,拉著肚子,辦了很多實事。他興辦軍屯,鼓勵民屯,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發展農桑,修路造橋,推行綠化,保護環境,禁止毒品,穩定邊防,他還在西北創辦了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
這些字眼,我們聽起來怎麼會覺得很耳熟?那是因為和我們經曆中的時事都能掛上鉤。解放軍新疆建設兵團的建立,是共和國成立以後的壯舉,有些時日了;至於西部大開發,禁毒戒毒,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大搞基本建設,那是近年來媒體經常報道的新聞。
左宗棠的第二大功績,是他致力於創立中國的第一支近代化的海軍。工業史家說,他是中國近代造船廠的先驅,而他造船的目的,就是為了創建中國海軍,為之提供蒸汽驅動的軍艦。與此同時,他還致力於把洋務運動的成果,體現於中國海陸國防力量的加強。他想讓中國成為一個軍事強國,豪邁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再受外國列強的欺侮。他的這個理想,激勵過他身後的無數仁人誌士,直到今天,還是我們繼續為之奮鬥的目標。當今天的軍事迷們熱烈地討論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時候,他們應該不會忘記,早在一百多年前,左宗棠就無比熱情地創辦了中國的第一個軍艦製造機構。
很多事情,左宗棠先行了一步,我們這些後人跟著他的足跡走下去。他去世之後,曆史前行未遠,仿佛一場接力賽,我們從他手裏接過了那根標誌性的接力棒。
所以,二百歲的左相國,仿佛就站在我們身後。
希望本書的記述,有助於更加拉近傳主與讀者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