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2、性格決定命運

盡管左宗棠因各種原因宣傳不夠,但都無法掩蓋一個事實:他是照耀過中國近代史的一顆明星。由於他是曾為中國收複了六分之一國土的大將軍,當代人隻要展開晚清那一幅幅風卷殘雲的畫卷,就怎麼也繞不開他的身影。隻要你的遊思闖入左宗棠的時代,就無法擺脫這位衛國元勳的影響。他是左右那個時代的雄魂。

左宗棠為什麼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因為他做出的赫赫事功,在曆史上是無與倫比的。但是有一點很明顯:如果他沒有登上總督與欽差大臣的高位,就無法建立他的軍功政績。那麼,他在仕途上發跡的經曆,會吸引很多人的關注。然而,如果我們考察他的發跡史,便會發現,那幾乎是一個天方夜譚一般難以置信的故事。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左宗棠是一個漢人,而他生活在一個滿人當道的朝代。在他的時代,漢人當高官,其難度不亞於美國黑人當總統。何況清廷是一家私人機構,不跟董事長沾點親帶點故,總難進入要害部門。就算看在你本事大的份上,讓你管了點事,也有幾雙眼睛在暗中盯著你。越是人才,越是能折騰,人家越要妨著你搗鬼。總之,滿清統治者對漢人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即便你的文章寫得水上能點燈,即便你對皇家俯首貼耳惟命是從,照樣不能真正得到重用。

因此,在仕途的競爭中,左宗棠天生是處於弱勢的,首先因為他是漢人,而且隻是一介寒儒;而他的性格又更為他設置了障礙,因為他天性耿介,剛直不阿,不像曾國藩那樣有忍性,能夠逆來順受,更不像李鴻章那樣曲意逢迎,能夠拿巨額的銀子收買大太監,打開宮廷內的機關暗道。中國封建人治社會中的官場是一個幾乎一成不變的模子,似乎注定裝不進左宗棠這樣不合規矩的異類。《湘軍記》的作者王定安說,左宗棠這樣的條件,且不說他別想在仕途上獲得升遷,就連在官場的險惡波濤中生存下來都很困難。幾千年曆史中,像他這樣剛直不阿的官員,不知有多少人含冤掉了腦袋,幾乎沒有幸存者。左宗棠沒被扼殺在官場裏,能夠逃脫厄運,已經是一個奇跡了,又怎能指望仕途曠達呢?

何況,在左宗棠發跡的時代,清廷主政的是一位女老板。慈禧太後弄權,疑心多暗鬼,眾所周知。左宗棠這麼一個動不動就揮灑真性情的漢人,按常理推斷,真是很難取得這位女老板的信任,從而得到她的重用。

然而,左宗棠硬是走上了仕途,而且走得頗為順暢,幾步跨越,就登上了最高的官位。這位湖南湘陰的硬漢,在六十一歲那一年,在陝甘總督任上,出任清廷的東閣大學士,入閣拜相了。清朝不設宰相,大學士就相當於當朝宰相。用現代國家的官製套改一下,我們就得稱他老人家為左總理了。

如果說內閣在清末隻是一個擺設,那麼在軍機處這個真正的執行內閣裏,也曾有過左宗棠的身影。左宗棠當上宰相八年以後,在六十九歲那年,出任軍機大臣,掌管兵部。這樣的高位,連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未能攀達。能者多勞,慈禧太後還讓左總理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即清朝的外交部行走,跟洋人打交道,兼管了外交事務,這個位置,是曾國藩未能企及的,李鴻章也隻待過很短的時間。這樣的地位,是一人之下,四萬萬人之上。左宗棠隻聽令於慈禧這個女人,聽命於這個清末政權真正的大老板。

這是為什麼?一個對於清末官場而言是先天性條件極其貧乏的狂傲書生,為什麼能夠順利地登上極品的高位?左宗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心理學家常說,性格決定命運。誠哉斯言。左宗棠的性格,是決定他成功的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左宗棠的性格中,促成其成功的動力,主要有兩層。第一層是不愛虛言愛務實。這一點,毛澤東是看得很準的。他在評價曾國藩、左宗棠等人時曾說:“左為辦事之人。”

毛澤東所說的“辦事之人”,是一位超級的辦事能手,是個少見的技術性人才,為坐江山的人辦好了極欲辦好而別人又辦不好的差事,立下了赫赫軍功,建立了煌煌政績,而且忠心可昭,才可能被女老板任命為宰相,進而掌控軍機,手握重兵,一言九鼎。

於是我們從左宗棠身上看到了一個道理,即仕途成功的道路絕非隻有一條,而是因人而異的。各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走出一條獨特的成功路徑,就像左宗棠這樣,作為一個技術性的人才,隻要有高超的智慧,有紮實的知識功底,也許不懂官場的潛規則,也許懂得潛規則也不屑於置身於俗輩末流,但他在封殺人才的社會製度下,純然靠著時事的打造,依仗超凡的技術才幹,借著幾名高官的賞識,得力於若幹知心好友的推薦,就可以幹出一番宏圖偉業。

左宗棠性格動力中的第二層,是狂傲、自負與偏激。按照他同時代人的描述,這個湘陰人“剛直矯激,誇大狂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左宗棠發達之前,其愛妻常在玩笑時打趣其“大誌大言”與現實之間的反差;其死黨好友胡林翼說他“過於矯激,麵折人過,不少寬假”,又說“其性情偏激處,如朝有爭臣,室有烈婦”。鹹豐皇帝沒有見過左宗棠,但他根據從臣子們那裏搜集得來的有關這個湖南不可一日無之的才子的情報,得出了“與人寡合,難以位置”的印象。

中規中矩,恪守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做人方法,也是儒家宣講的成功之學。其實,中庸之道在成功學上也是一個雙麵刃,並非隻勝不敗的利器。這種為人處世之道有助於明哲保身,維持一團和氣,但往往令人因回避衝突而不敢奮鬥,不敢突破,陷入庸碌無為。左宗棠作為一名儒士,因性格的緣故,未能遵循這一處世哲學。幸好如此,而且惟其如此,他才能以入贅妻家、一文不名的一介寒士,盡管三試禮部不第,卻不靠鑽營苟且、權謀傾軋,隻靠煌煌事功,坦坦蕩蕩地走入了朝廷的內閣中樞。

靠著狂傲,他在“身無半畝”之時,仍然能夠“心憂天下”、“神交古人”,而未被錢財誘惑而溺陷,未被困境所壓垮;靠著狂傲,他總是在眾人畏難退縮時挺身而出,力任時艱,在年屆六旬之後,敢於不辭萬難,舁櫬出關,收複新疆;他在跨入古稀之年時,還能領命奔赴海疆,大戰法寇,力保台灣;不止一次,純然是憑著傲氣與執著,他在精神和氣勢上壓倒了敵人,以少勝多,反客為主,成為戰爭史上的一個神話,令英美俄日等國的軍事觀察家為之折服。靠著剛直,他不屈服於權貴,不畏懼於世界列強,不認輸於天災人禍,頑強地成就了一番偉業;還是靠著剛直,他勇於保全弱勢人才,保護無辜民眾,做了很多令人感激涕零的功德。靠著偏激,他對中華民族備受外國侵略耿耿於懷,對入侵者嫉惡如仇,直到晚年,念念不忘要一吐“四十餘年之惡氣”,無法像李鴻章那樣追求委屈苟安的所謂“理智的外交”,因而成為中國清流派和愛國主義者永世的紀念。靠著誇大,他常常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和夢幻之中,希望中國迅速地強大起來,於是積極地開展洋務活動,打造中國的第一支近代化的海軍,終身為此目標努力而不稍輟。

左宗棠的性格是雙刃劍,為他功成名就出了大力,也給他造成了一些負麵影響。他因狂而處事不夠圓滑,對方方麵麵照顧不夠周全,往往給小人造成構陷的機會,給政敵提供抨擊的借口,因此而有性命之虞;他因傲而麵折人過,使同事和下屬與他難以相處共事;他因偏激而參劾好友與恩人,給一些人造成了“以怨報德”、不近人情的印象,以至於一些友人與部屬離他而去,甚至對他多所訾議。他因驕傲自大而遭到謙謙君子們的非議與嘲笑。他因矯激開罪了許多本來可以和平相處的人等,以至於樹敵頗多,謗議叢生,生前與身後都是相對地寂寞。但是這一切,都是瑕不掩瑜,失小得大。他的得是為民族為國家的,他的失是屬於個人屬於親友的,他的性格帶來的結果,是正麵遠遠勝過負麵的。即便就個人得失而言,能有如此的造化而名垂青史,左宗棠之靈若天上有知,一定會為自身性格造就的命運感到自豪而無怨無悔。

左宗棠的榜樣告訴我們:你自命不凡,狂傲不羈,盛氣淩人,脾氣不好?這並非致命的缺陷;你出身寒素,血統低微?這也擋不住你前進的步伐;你不會搞人際關係,不會玩弄權術?這也不是你不能仕途亨通的理由。隻要你有真本事,隻要你的見識無人能及,你的辦事能力達到一流,你的氣魄能蓋住山河,那麼通過不懈的奮鬥,加上一點點運氣,你就可能成為一個功成名就的大人物。

左宗棠成功的另一個法寶,是他的學識與才幹。這個因素與性格相配合,就有了無往而不勝的力量。他在四十九歲時剛剛登上高位,就表現得非常幹練,說話辦事,一絲不苟,得理不畏強權,敢於和慈禧辯論。慈禧雖然頗為吃驚,但她非常欣賞這種幹脆利落的風格,左宗棠凡有所請,她都準奏,有時候,還在一片非議聲中,對這位漢人大臣極力維護。左宗棠在朝中說話為什麼這麼靈?因為慈禧知道這位漢人大臣眼光遠大,辦事認真,從無私心,忠心可鑒。而且,他不僅不怕內敵,也無畏慈禧曾因畏避而離京的洋人。這樣的大臣,放眼天下,還能在哪裏找到?

憑借著慈禧的信任,左宗棠得以辦好幾件別人辦不成也無意於去辦的大事,贏得了朋友的尊崇,也賺來了敵人的尊重,從而成為近三百年來官運亨通的曠世奇才,成為晚清的“第一偉人”(梁啟超語),成為一個流芳萬古的曆史人物,成為值得我們當代的許多有識之士認真效法的楷模。

揭示這樣一個人的為官之道,揭示這麼一條成功之路,正是本書的趣旨。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