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來源於靈感,靈感來源於生活。文聯在新塘鄉掛點,李主席年齡偏大,我自告奮勇承擔了掛點的重任。新塘鄉有個鳳凰洲村,是采茶戲的發源地,它是彭湖中間的一個漁村,島上嚴、範兩姓一百三十多年不通婚。我被嚴範兩姓的故事吸引了,在島上住了一個多月,嚴、範兩姓的百年恩怨觸動了我的創作靈感,讓我思維的花朵得到綻放,我計劃創作一部長篇小說《鳳凰洲》。
我很感激宮大發,如果我不是文聯副主席,就沒機會到新塘鄉掛點,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走進鳳凰洲村。昨天接到縣政府辦的電話,說請我今天上午參加宮大發縣長主持召開的“開門納諫,問計於民”座談會,我正沉浸在《鳳凰洲》的構思中,實在不願參加這些無聊的活動,但宮大發是我二哥,他主持的座談會我必須捧場。
進入會場才知道參加座談會的都是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我是宮大發欽點的,看來我在他心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宮大發指出:“今天召開座談會,主要想征求一下各位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特別是圍繞今年的十大實事暢所欲言。我想縣政府今後每年都做十大實事,做什麼不做什麼由老百姓來決定。”
宮大發的觀點讓我覺得耳目一新,很多官員都是唯上不唯下的,宮大發能問計於民實屬難得。會場很輕鬆,發言很踴躍,大家提了不少好的意見建議。其實,座談會如何變得不無聊,關鍵不是走形式,而是真的問計於民。我在座談會上提了兩點建議,一是將瑤溪湖打造成市民休閑公園;二是建設縣文化活動中心。
令我吃驚的是,我的兩點建議都寫進了宮大發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知道,上屆政府也想將瑤溪湖打造成市民休閑公園,但一直不敢啟動,因為瑤溪湖隸屬瑤溪湖養魚場,有兩百多名職工,這是一個火藥桶。果然,“兩會”以後,瑤溪湖養魚場職工將縣政府大院圍得嚴嚴實實,足足圍了一個星期。我有點後悔,我不該提這一建議,這不為難宮大發嗎?
宮大發臉上被上訪職工抓出了一道道血痕,公安局要關人,宮大發不允,他不想激化矛盾。他耐心做上訪職工的工作,講了建設市民休閑公園的重大意義,按職工意見反複修改了安置方案,直到多數職工滿意為止,硬是將職工工作做通了。
一年後,瑤溪湖市民休閑公園建成了,成為縣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到公園休閑娛樂,所有人都說宮大發為市民辦了一件大好事,不少人私下叫這個公園為“大發公園”。
進入六月以來,隨著一聲驚雷,瓢潑大雨嘩啦啦傾盆而下,整個天地都籠罩在雨水之中。這樣的天氣持續了半個多月,是有氣象記錄以來下雨最多的六月,上遊的水呼嘯而下,江河水位猛漲,文豐河超警戒線達一米八。文豐鎮有兩個圩,上遊是文成圩,下遊是豐盛圩,文成圩地勢略高,豐盛圩地勢較低,豐盛圩瀝口段有六百米河水向圩區村莊倒灌。
宮大發一邊命文豐鎮鎮村兩級幹部迅速轉移群眾,一邊指揮一千多名民兵扛運草袋碼圍堰,他身先士卒,冒著大雨,扛著草袋在大堤上來回穿梭。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奮戰,一條寬兩米高一米的圍堰屹立在大堤上,阻止河水向圩區倒灌。次日,一夜未合眼的宮大發不顧身體的疲勞,逐家逐戶督促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確定圩內群眾安全轉移後,宮大發第一時間調來帳篷,與堤上的民兵一同幫群眾搭帳篷。其間,圍堰幾次被衝垮,宮大發帶著民兵們及時加固。領導一般都是當指揮的,很少有人親自上陣,宮大發一身泥水,誰都不知道他是個縣長。直到洪峰過去後,宮大發才靠著圍堰打了個盹。
省報記者在堤上采訪拍到宮大發打盹的照片,堤上的群眾一提到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這次洪災,文豐鎮大堤安然無恙,實現了無一群眾傷亡的目標。省報刊登了《你的身影是防汛大堤上不倒的旗幟》的通訊報道,翔實記錄了宮大發帶領幹部群眾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取得防汛鬥爭勝利的事跡,說宮大發是風雨中一麵不倒的旗幟。報上還配發了宮大發打盹的照片。這一報道被國內多家媒體轉發,那張照片還入選了當年防汛感人圖片。這一年,宮大發榮獲“全國防汛抗旱先進個人”。
宮大發成為防汛大堤上的旗幟我並不奇怪,但他成為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卻是我不曾想到的。防汛結束後,宮大發到廣東東莞招商,當地有一家大型製鞋企業欲向內陸轉移。宮大發拜訪公司的林董,林董是台商,他設宴招待宮大發。林董問:“你能給我什麼條件?”宮大發道:“我保證給你最優惠的政策。”林董說:“所有人到我這兒都說這句話,我怎能相信你?”宮大發道:“我是個說一不二的人。”他指著酒桌上一瓶金門高粱道,“如果你要我一口幹了,我絕不做兩口。”林董笑眯眯道:“那你一口幹了給我看看?”宮大發二話沒說,打開瓶蓋咕咚咕咚一口幹了。本來宮大發有一斤多酒量,可能是喝快了,他醉倒在桌子上。林董從未見過如此真誠之人,第二天他對宮大發說:“就衝你的真誠,我認準你了。”在林董的影響下,十幾家製鞋企業雲集我縣,成為我縣的一大特色產業。後來,宮大發一斤酒引來一大產業的故事在全市廣為流傳。
市委書記在大會上表揚宮大發,說宮大發的真誠是招商引資的一塊金字招牌。
有了市委書記的表揚和“全國防汛抗旱先進個人”的榮譽,有了瑤溪湖市民休閑公園和製鞋產業的過硬政績,宮大發任縣長兩年不到就轉任縣委書記。
所有人都說宮大發運氣好。我覺得宮大發不隻是運氣好,因為好運氣不會永遠砸在一個人頭上。
宣布宮大發任縣委書記的當天傍晚,鐘厚禮打電話給我,說宮大發請我吃飯。當初鐘厚禮是我介紹給宮大發的,現在他已是縣委辦副主任了。
鐘厚禮叫食堂端了幾個菜到宮大發休息室,都是我喜歡吃的紅燒牛排、水煮魚、辣椒炒黃牛肉等。我很感動,宮大發一個大權在握的縣委書記仍記得我一個小人物的喜好。
宮大發休息室是個套間,他從裏間拿出一瓶十五年茅台酒道:“這瓶酒我一直舍不得喝,就等著和三弟一起分享。”
“是啊,二哥當了縣委書記,一定要好好祝賀!”我笑道。
“你二哥我如履薄冰啊,總要對得起縣委書記這頂帽子。”宮大發給我加滿酒道,“你可不能白喝哦,一杯酒一個點子。”
其實,我的視野遠不如宮大發開闊,宮大發就想聽聽我的意見。我問他有什麼思路,他說想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縣委工作的突破口。我拍手稱快,因為縣城建設是我縣的軟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質和群眾生活質量勢在必行。
宮大發幹事雷厲風行,不久就製訂了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方案,召開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動員大會,並以他個人的名義發了一封《做文明市民,創文明縣城—縣委書記宮大發同誌致全體市民的一封信》。信中說,縣城因文明而美麗,因美麗而進步。文明縣城作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是每一個市民文明素質的真實寫照。創建省級文明縣城,貫穿於我們的一言一行、一枝一葉。我深信,隻要大家共同努力、鍥而不舍,我縣在兩年內一定會步入省級文明城市行列。
我家也接到這封信,信中文采飛揚,表達了宮大發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宮大發做任何事都像他喝一斤白酒一樣把自己逼得沒退路,抑或是像做菜一樣精益求精,這就是他的行事風格。
在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的過程中,我的首部長篇小說《鳳凰洲》完稿了。《鳳凰洲》是以鳳凰洲村為背景寫的,格局宏大,溢滿鄉情,折射了百年社會變遷。北有高原文化,南有水鄉文化,《鳳凰洲》以彭湖的曆史變遷為背景,展現了地方文化特色,再現了諸多重大曆史事件等場景,注重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我將《鳳凰洲》發給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評價非常高,馬上與我簽了出版合同。其後不久,李主席退居二線,我擔任文聯主席。盡管文聯是清水衙門,但沒有宮大發的首肯,或許文聯主席這頂帽子不會輕易掉到我頭上。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天上不會掉餡餅,所有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宮大發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工作重心下移,他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街巷、深入工地抓推進,從重拳整治交通亂象,到背街小巷整治,到老舊社區改造,到弘揚社會正能量,縣城麵貌煥然一新,市民素質明顯提高,一年工夫就摘得了“全省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在創建省級文明城市表彰大會上,宮大發說,省級文明城市隻是一個起點,全國文明城市才是終點。宮大發永不滿足,他對工作、對自己有了新的要求。
《鳳凰洲》正式出版了。我照例送給宮大發一本,宮大發高興地說,剛好他要去省裏開人大會,抽時間一定好好拜讀。
過了幾天,宮大發約我到省城和金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金總見麵,商談將《鳳凰洲》改拍成電影事宜。金總也是省人大代表,與宮大發住一間,對《鳳凰洲》非常感興趣。不久,縣政府與金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簽約,縣政府出資一千萬元與公司共同拍攝《鳳凰洲》。
我找到宮大發,擔心道:“二哥,縣政府出資拍我的作品,我覺得不妥。”
宮大發道:“我記得當初在虎嶺鎮,你說你的夢想就是將你的小說改編成電影,二哥我就是要幫你實現你的夢想。”
“要是虧了怎辦?誰都知道我們是兄弟,我怕有人做你的文章。”我不想給宮大發帶來麻煩。
“虧了也沒關係,這是宣傳我們鳳凰洲啊。”宮大發自信道,“你二哥從不做虧本的買賣,我分析不但不會虧,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電影《鳳凰洲》上映後好評如潮,它講述了鳳凰洲嚴、範兩大家族恩怨情仇的人間悲劇,主人公範淳傑因違反族規被驅逐族門,最後他成功化解了嚴範兩族間的百年恩怨,使鳳凰洲成為和諧美麗富裕的江南水鄉的故事。有的評論家認為,《鳳凰洲》是一部江南水鄉百年變遷的雄奇史詩。因為電影上映,我的書賣火了,一個月銷了一萬多冊。因為《鳳凰洲》,我光榮地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讓我驚奇的是,電影《鳳凰洲》讓鳳凰洲成為旅遊景點,來鳳凰洲旅遊的人絡繹不絕。以嚴家老屋、範家大院、範氏宗祠、鳳凰洲古戲台為核心的文化旅遊全麵開放。當地借機興建了一個以生態旅遊為主的鳳凰洲生態農莊,人們在賞花品果、采摘遊樂和農事體驗中觀看采茶戲、感受彭湖文化、尋找鄉愁記憶。
一部電影造就一個旅遊景點,這就是宮大發所謂意想不到的收獲。宮大發徹底脫胎換骨了,我無法跟上他的思路,當初他與金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其實就想到了有今天這個結果。
因為《鳳凰洲》拍攝的成功,使得致力於文化強省的省委書記耳目一新,他欽點宮大發出任省文化廳副廳長。
宮大發在省文化廳副廳長位置上幹得風生水起,他積極做大做強文化企業,打造了兩家資產超百億的大型傳媒集團,培養了一批在國內有廣泛影響力的傳媒集團。
三年後,宮大發空降到離省城三百千米左右的一個城市擔任市長。
有個周末,宮大發在家休息,約我去爬虎嶺峰。司機把我們送到虎嶺鎮,我們倆背著行囊,沿著崎嶇山路往山上爬,越往上林木越茂密,那錯落有致的蔥翠令人心曠神怡。
“二哥,人立身於世,行走於天地間,不管天多寬地多廣,總要有一個心靈的回歸處。”我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空氣,享受著這遠離城市喧囂與汙濁的寧靜。“多數人在迷亂的塵世中奮力尋找功名利祿,他們早已忘記了野外的芬芳,我覺得隻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放飛心情,這才是我們人類永恒的追求。”
“人生就有如登山一樣,登頂固然重要,但你何嘗不想慢下來,好好看看沿途的風景。其實人生每步都是景,每個人不管多麼平凡,隻要真誠付出努力,都能夠到達比想象更高的高度。”宮大發深有感觸道。
宮大發的話讓我想到柳文豪,他隻想登頂,從來不看沿途的風景。他功利性太強,錯過了太多的風景,反而達不到更高的高度。
“你想到人生會達到今天這個高度嗎?”我問。
“我從未想到我能走到今天。我感恩知足,實在實幹,把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宮大發坦然道。
站在虎嶺峰頂,虎嶺鎮盡收眼底。放眼遠眺,當年的虎嶺山莊還在,隻是在周邊五星級賓館的映襯下顯得很不起眼。宮大發從背包裏拿出幾盒菜放在山頂一塊巨大的岩石上,然後擺了三隻碗,倒上三碗酒,凝望著遠方的虎嶺山莊,神情肅穆道:“三弟,我們兄弟倆敬大哥一杯!”
我突然想起今天是大哥柳文豪的忌日,眼前頓時一片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