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小人物的活法:讀《刀削麵》

當代筆記小說,阿成是不容忽視的存在。

很多作家都是名不副實的,要麼被高估,要麼被低估。阿成也一樣,也名不副實。他是被低估的作家。當然,高估低估,要看跟誰比……

這是題外話,不說也罷。咱們接著說阿成的筆記小說。

這回,說說他的《刀削麵》。這篇作品,也可以排列在微型小說陣營。

《刀削麵》的開頭和結尾,都看似隨意——阿成很多小說的開頭和結尾都看似隨意——從讀者角度來看是隨意,對作者本人而言,卻是精心構思而成。

先說開頭:“在奮鬥路那兒,有一家大同麵食館,我常領著老婆孩子去那兒吃一頓。”說完這句,阿成立刻把話題蕩開,說別的,說領著老婆孩子去“台中牛排館”吃飯的事,很詳細,用了六個自然段。

“台中牛排館”是自助餐,品種很多,各種肉,各種蔬菜,各種炒菜,各種甜食,各種主食,各種飲料,價格四十八元一位。在作者看來不算貴,何況,家人可以吃得比較自由些。結果呢,吃得倒是比較自由,可家裏人都“認為貴。太貴!”。

於是領著家人去大同麵食館,吃山西風味的刀削麵。

然後,話題再次蕩開,說他“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吃山西刀削麵”。說起八角街一個不大的麵館,“一大鍋沸開的水,大師傅嫻熟而驚險的削麵技術,嚓嚓嚓,削得薄而利落。”你瞅瞅他觀察得多細!做法說完,說吃法,“加老醋、加蒜末,加一點醬油”,吃出“一額的汗”,上癮了,常去吃。隨之不經意地跟漢堡包做了比較,後者“黏不嘰的,咬在嘴裏,有一種被洋人調戲的感覺”,每次吃,也還是覺得貴。

看到這裏,我笑了。我對漢堡包的感覺,跟阿成一樣一樣的。知心人哪。

這個環節阿成也說得詳細,用了五個自然段。

然後,又說某年在天津吃刀削麵的事。不是他自己,還有幾位工友。路上看見刀削麵館,阿成要吃,別人都反對。“有大菜館吃這東西幹什麼?”之後是阿成吃,別人看,然後是跟工友的對話。

這一碗刀削麵吃得有些尷尬,差點跟工友之間把關係鬧僵,“一路上大家半天沒說話”嘛。

你瞅瞅阿成,為了一碗刀削麵,嘖嘖。

最詳細的敘事,發生在北京。阿成和文友老邱——老邱嘛,我認識。如果可以對號入座的話,不光認識,還一起玩過喝過聊過,挺逗的一個人,還直率——阿成的小說,有些環節是可以當真的,有些不可,不過我很願意相信,發生在老邱身上的事,是真的。

哥倆好長時間沒見,老邱要請飯,阿成說,一碗刀削麵。老邱不幹,“那不扯呢嗎?那叫啥呀?”但阿成再三堅持,於是頗費周折,在一家大商場的頂層吃上了刀削麵。

阿成的堅持,一定讓老邱覺得一陣陣犯糊塗。但我能理解。有時候,一口飯,跟一個人,有共通之處。你見一個人,有時千山萬水的,還總是情哩,吃一口飯,怎麼就不可以費些周折?怎麼就不是情呢?

我想現在該做個小結,攏攏思緒。小人物的生活,大抵如此的吧:情係物美,更要價廉。刀削麵對於阿成,對於阿成筆下的“全家”就是這樣。

有人總結說,國人最愛聽的詞彙,有兩句,一句是“打折”,另一句是“免費”。嗬嗬。難怪騙子總最喜歡用這兩個詞彙構築陷阱。

《刀削麵》的結尾是神來之筆。還是那家大同麵食館,阿成與小女兒在吃麵,看見一對母女走進來,女兒十四五歲,“她們選了一個小桌坐下”,“隻要了一碗刀削麵”,“女兒吃著,說著”。

最揪心的一句話,是“母親坐在對麵,靜靜地看著”。

一碗刀削麵,女兒吃,母親看,而且是“靜靜地看”。這裏邊,會不會暗藏了一個讓人傷感的故事呢?

阿成肯定感覺到了什麼,“慢慢地流下了眼淚”。

小人物的生活,大抵如此的吧,難免遭遇一些些傷感的故事,也止不住為這樣的故事灑些同情的淚水。

阿成以刀削麵為把手,向我們表達了人與食品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這樣的精品佳作,在筆記小說之林,在微型小說之林,都不多見。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