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是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寫的一首《如夢令》。如果你是李清照,遇到雨疏風驟的天氣,你要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當然是趕緊去請一個園丁來整修花園啦。因為昨夜的風雨,將花園裏的花都打落了,一地狼藉,需要園丁打掃落花,修剪花木。在宋朝,請園丁等家政服務人員,並不是難事,每天早晨,大城市的橋市、街巷口都會聚集一群“修整屋宇、泥補牆壁”的木竹匠人,供有需要的市民叫喚、雇傭。
如果你對這些打零工的木竹匠人不大放心,你也可以請“行老”介紹一名可靠的園丁。“行老”就是宋朝的家政服務中介,宋朝城市中有一類茶坊,是“行老”會聚的場所。你一踏入茶坊,“行老”就會迎上來,向你問候:“這位娘子,是否要請女使、人力?”所謂“女使”,是宋人對女性用人的稱呼;“人力”,則是宋人對男性用人的稱呼。
你說:“昨夜那風雨大的喲,園子亂了,想請一名園丁幫忙修整起來。”
行老說:“這個容易。今日正好有一位從皇家玉津園出來的,手藝很不錯,我讓他到您府上。”
你說:“那就拜托劉行老了。”
請了園丁,整修花園的事就解決了。
再假設你是宋朝人,家中有一位娘子剛生了小孩,卻奶水不足,如何是好?要知道,宋朝時又沒有奶粉。別擔心,你可以找“牙嫂”,請她們介紹一位正處於哺乳期的奶媽。“牙嫂”跟“行老”一樣,也是宋朝的家政服務中介,隻不過“行老”是男性中介,“牙嫂”是女性中介。一般來說,你請女傭,可找“牙嫂”;請男傭,可找“行老”。
不但請奶媽、請園丁可以找家政服務中介介紹,你要雇請郎中、腳夫、雜役、廚子、廚娘、裁縫、婢女、歌伎,都可以找“行老”或者“牙嫂”,就如我們今天到家政服務中心物色保姆。“行老”“牙嫂”手上有大量的人力資源,一找準有,而且快。更重要的是,這些“行老”“官私牙嫂”還結成一個擔保網絡,倘若你雇請的用人偷了東西,逃跑了,與你簽約的家政服務中介要負責給你尋回來。
不要以為這是我的向壁虛構,《夢粱錄》有詳細記述:“凡顧倩(雇請)人力及幹當人”,比如雇傭“大夫、書表、司廳子、虞候、押番、門子、直頭、轎番小廝兒、廚子、火頭、直香燈道人、園丁等人”,“俱各有行老引領”;“府宅官員、豪富人家欲買寵妾、歌童、舞女、廚娘、針線供過、粗細婢妮,亦有官私牙嫂,及引置等人,但指揮便行踏逐下來”。倘若有受雇的用人逃跑、偷盜東西,則有“原地腳保識人前去跟尋”。
說到這裏,我忍不住要感慨一句:宋代城市的家政服務業真是發達啊!就算是我們現在的人,不管是找住家阿姨還是鐘點工,似乎也沒有宋朝這麼健全的擔保網絡。
但更值得驚歎的還在後頭。對於生活在城市的宋朝人家來說,不僅雇請家政人員十分方便,而且,租賃家庭用品也很便利。比如你家娘子生了孩子,親戚朋友來送月子,你要請他們在家吃頓飯,想用名貴的餐具招待,但家中沒有這樣的餐具。怎麼辦?可以租呀。
在宋朝,很多不常用但偶爾又必須用的用品,都可以租。比如新娘子出嫁坐的花轎、結婚禮服、接待貴賓的金銀酒器、排辦宴席的椅桌陳設、出席隆重交際場合的貴重首飾等等,都可以租賃,不用買,不用借。用宋朝人的話來說:“凡合用之物,一切賃至,不勞餘力。”今天,女孩子結婚穿的婚紗禮服,不也可以租嗎?女明星有時候走紅毯、拍戲,用到的禮服、戲服,也常常是租的呀。
再假如你家孩子滿月了,你想擺滿月酒,大宴賓客,你怎麼安排這場宴會呢?請客人上酒樓?宋朝不流行這個。在家設宴,會不會太過操勞?不會,因為你可以將操辦家宴的大小事務,交給專業的“家宴服務公司”。你交錢就行,不用自己勞心勞力。
宋朝有“家宴服務公司”嗎?有,名字叫作“四司六局”。大家聽這個名稱,不要以為是什麼衙門機關,其實它是一套專門為顧客操辦宴會的人馬。
“四司”指帳設司、廚司、茶酒司、台盤司。“六局”指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
它們的具體分工,我也給大家介紹一下:
帳設司,主要負責宴會場所的整體布置,根據宴席的性質、設宴的場地、赴宴的人數,席桌要怎麼放,屏風要怎麼擺,簾幕要怎麼掛,又應該掛什麼書畫、繡額,都有講究。
廚司,負責做菜。
茶酒司,負責備茶備酒,以及書寫請帖、招呼賓客、迎來送往。如果你家辦的是婚宴,茶酒司還要幫你送聘禮盒,主持成親禮儀,迎送姻親。現在的婚慶服務公司與之相比,恐怕也要自歎不如吧?
台盤司,負責準備宴席使用的一切盤碗器皿,以及端菜、勸酒,因故未能赴宴的親友,也由台盤司送去酒菜。
果子局,專掌宴席的水果。
蜜煎局,專掌宴席的蜜餞、點心、鹹酸勸酒之食。
菜蔬局,專掌宴席的蔬菜。
油燭局,專掌燈火照耀、炭火供暖,宴會所用的燈油、燈台、蠟燭、燭台、燈籠、木炭等,也由油燭局提供。
香藥局,專掌宴席上的焚香、醒酒湯藥之類,聽候叫喚,所用香料、火箱、香爐等用品,也由香藥局提供。
排辦局,專掌掃灑、拭抹、插花等清潔、衛生方麵的事務,並提供宴席用的桌子、椅子、凳子。
你看,“四司六局”提供的服務多麼體貼、周到!一場宴會辦下來,有禮有節,有條有理,氣派大方,廳館整肅,賓至如歸,而主人家不費半點力氣,隻需掏一點錢。所以宋人說:“官府貴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故筵席排當,凡事整齊,都下街市亦有之。常時人戶,每遇禮席,以錢倩之,皆可辦也。”
如果你是宋朝人,要給孩子辦滿月酒,怎麼可以不請“四司六局”?你去找“四司六局”,“四司六局”的人會熱情接待你。讓我們腦補一下“四司六局”與客人談生意的情景:
四司六局:“您家計劃擺多少席酒?”
客人:“大約……二十席吧,多一個少一個的,有多少人,我也不托底。”
四司六局:“這個好說,我在廚房裏給您多備一桌的菜,送您的,不收錢。”
客人:“這樣好!不過,我的宴席可是要氣派!城裏的達官貴人都要來的。”
四司六局:“這個容易。待會兒,我們讓帳設司過去看看場地,商量一下怎麼布置最氣派。廚司也會給您列一份食譜,請您過目。”
客人:“那我需要準備什麼嗎?”
四司六局:“不用,宴席的一切用品,桌椅、金銀器具、燈燭、木炭、屏風、名人書畫,我們都會送過去。”
客人:“怎麼收費啊?”
四司六局:“您放心,我們四司六局秉著公道做生意,不會多收您一文錢。”
他沒有誆你,因為宋人筆記有記載:四司六局“承攬排備,自有則例,亦不敢過越取錢”。意思是說,排辦宴席的服務業已經形成了行規,四司六局可不敢亂收費。因此,掏得起價錢的宋朝人家,家裏若是要辦宴席,都很樂意請“四司六局”承辦。
南宋之後,“四司六局”的服務機構便沒落了,到明朝時,人們隻聽說昔日有“四司六局”,卻說不清楚“四司”是哪四司,“六局”又是哪六局。不過在臨安人的日常用語中,還保留著“四司六局”的說法,意思是“圖個方便”。也對,“四司六局”的服務宗旨,不就是讓你圖個方便嗎?
讓我總結一句吧:宋朝發達的家政服務業,讓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得以通過提供家政服務來獲得溫飽,同時,又讓請得起家政服務的大戶人家過得舒適、休閑,碰到“雨疏風驟”的天氣,才可以閑閑地“試問卷簾人”,這個卷簾人,就是李清照家的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