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歐陽修十講歐陽修十講
符海朝

第四節 遷客初經此 愁詞作楚歌

歐陽修本欲帶領家人走陸路到夷陵,那樣隻有一千多裏的路程。但是,正值大暑節氣,又沒有馬,隻好選擇走水路。押送歐陽修出城的禦史台的吏人,顯然是接受了呂夷簡等人的指示,百般刁難歐陽修一家,氣得母親和妹妹都掉下了眼淚。人在屋簷下,焉能不低頭。倔強的歐陽修也隻能在心中默默安慰自己,不和這種小人一般見識。臨行前幾天,母親鄭氏又到相國寺燒香,祈求佛祖保佑一家路途平安。一、多餘的擔心

歐陽修沿途先後受到石介、田況、餘靖、楊察、楊愈、許元、滕宗諒等好友及兄長歐陽昞的盛情招待,他們對於歐陽修的事,有的表示讚賞、同情、安慰,有的則表示驚駭。

經過將近四個月、幾千餘裏的長途跋涉,景祐三年(1036)十月二十六日,正是夷陵金秋送爽、瓜果飄香的時節,歐陽修和老母、胞妹等抵達夷陵。由於一路風險不斷,歐陽修終於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歐陽修所乘坐的船隻剛抵達江陵府(治今湖北省荊州市境內),他心裏就開始惴惴不安,不知夷陵當地的官員和百姓會如何對待他這個“罪人”。船越往西行,逆水行舟的感覺越強,歐陽修的這種擔心也越強。他想到了春秋時期的鄭詹從齊國逃回鄭國時的遭遇,剛進入鄭國境內,就開始聽到有人高呼:“佞人來矣!佞人來矣!”他擔心自己也會遇到此種尷尬的局麵,他想象這樣一種場麵:官府裏官員相互說:“罪人歐陽修來了。”老百姓則在路上互相傳言:“罪人歐陽修來了。”到了官府上班之後,卑躬屈膝對待級別高於自己的長官,連吏見了自己,也不以縣令相稱,甚至直呼歐陽修的姓名宋代官與吏有嚴格區分,吏的待遇很差。直呼長官姓名是大不敬的行為。,讓歐陽修對他下拜,剛剛下拜後站起來,就像趕雞一樣讓歐陽修趕快離開,好像歐陽修是一個傳染病人。官府舉行祭祀類的聚會,則坐在牆角,與官府裏打雜的為伍,得到點飯食,趕緊吃完就離開,絕對不能等到分享供品的時候再離開古代參加祭祀活動後能夠分享到供品象征著一種福分,他們認為自己和家人吃了後都會有福氣。。級別高於自己的官員看見自己後,厲聲嗬斥肯定是常事,自己則低著頭,彎腰站著,雙手緊貼著雙腿外側,像監獄裏的罪人一樣。希望得到長官的好眼色,隻能是一廂情願的夢想……

但是,後來的事實卻說明歐陽修的擔心有點多餘。船剛到江陵府境內不久,就接到同年進士、峽州軍事判官丁寶臣的問候書信;剛到峽州境內,知峽州朱慶祝也是歐陽修的老相識,也率領屬官前來迎接。歐陽修受到的禮遇,不是接待貶官的禮節,而是迎接新任官應有的禮儀。到夷陵之後的最初幾天,朱慶祝天天都來噓寒問暖,又不時設宴招待歐陽修,聽他講事情的來龍去脈,對歐陽修的行為大為讚歎並安慰歐陽修。歐陽修聽後,自然也感到欣慰。歐陽修又和朱慶祝談起堂叔歐陽潁中進士後為官第一站就是峽州,為軍事判官,且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宋)歐陽修著,洪本健校箋:《歐陽修詩文集校箋》(下),外集卷十一。,他於景祐元年(1034)正月二十六日去世,且由歐陽修為其寫了墓誌銘。朱慶祝聽後,二人又圍繞歐陽潁談了很長時間。

歐陽修母子二人較快適應了新的生活環境。母親鄭氏以前不能飲酒,到了夷陵之後,每天也能喝五到七杯當地產的米酒。歐陽修慢性咽炎的毛病,逐漸痊愈,也能喝酒了。由於到了新地方,家裏的事還得靠歐陽修操心。二、偏僻小州、偏僻下縣

宋代時夷陵是典型的小縣,僅有兩千戶左右的民眾,不到一萬人口,且是漢人與少數民族雜居的地區。雖然是峽州州治所在地,卻連個城池都沒有,街道狹窄到不能並行官員乘坐的車馬。街市上的貨物種類極少,因為緊鄰長江,賣魚的攤販倒是不少,冬天還好說,若在其他季節,人們若到街上去,常常要捂著鼻子趕快走。民眾居住的房屋,則由竹子和木材構成,下邊是豬圈,上邊是人住的地方,常常發生火災,而民眾又非常迷信鬼神,說住瓦屋不吉利。要命的是“蠻鄉言語不通華”,外來的官員來到此地,連當地的語言都不明白,民眾自然也聽不懂外來官員所說的華語,想搞點政績不現實,也不容易,能不出大的亂子就行。

夷陵最重要的特產就是茶葉。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一書,第一卷劈頭一句就是峽州一帶產茶的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這對喜歡喝茶的歐陽修來說,自然是很值得大書一筆的,“春秋楚國西偏境,陸羽茶經第一州”(宋)歐陽修著,洪本健校箋:《歐陽修詩文集校箋》(上),居士集卷十一《夷陵書事寄謝三舍人》。謝三舍人即謝絳。。

歐陽修任職時的夷陵,文化也還頗為落後,甚至還有殺人祭祀的風俗。因為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故地,所以還流傳著頗多楚國的習俗,“時節同荊俗,民風載楚謠”(宋)歐陽修著,洪本健校箋:《歐陽修詩文集校箋》(上),居士集卷十一《初至夷陵答蘇子美見寄》。蘇子美即大詩人蘇舜卿。,是否下雨要通過龜甲來占卜。特別是過年前的一段時間,男巫女巫唱歌跳舞,慶賀豐年,祭鬼的風俗尤其熱鬧,男女數百人在一起,不分晝夜地唱歌、跳舞、喝酒。歐陽修在詩中用“野服”二字來描寫女人的穿著,應該指用動物的皮革和野草、樹皮等編織成的衣服。青年男女之間,一旦有了愛情,可以私自成親,不必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在歐陽修看來,頗為不符合儒家婚禮的規範,所以歐陽修在詩中用了貶義十足的“淫奔”一詞。

盡管歐陽修筆下不時用一些貶義的詞語描述夷陵一帶的風俗,但是,他對這些風俗卻非常好奇,又有寫史書的規劃,所以巴不得將其全部記載下來。由於三國時期這一帶地區是吳、蜀兩國激烈爭奪的地區,因此,留下來的相關曆史遺跡和傳說很多。夷陵縣舍西鄰有一戶吳姓人家,男主人非常喜歡學習,對這一帶的曆史遺跡非常清楚,歐陽修於是常常帶著酒來他家做客,向他詢問、請教。三、無法解釋的夢

歐陽修任職館閣校勘期間,進士丁寶臣來京師,住在歐陽修家。一夜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他與歐陽修一同坐船過江,過江之後,見到一座小廟,二人邁步進廟,拜謁神像,丁寶臣站在前邊,歐陽修站在後邊。丁寶臣堅決要求二人換一下順序,歐陽修堅決不同意。丁寶臣見狀,隻好先拜,正要拜謁時,神像突然顯靈,站起來向二人鞠躬行禮,且邀請歐陽修站到堂上,並與歐陽修竊竊私語了好長時間。丁寶臣私下想到,難道神仙也像俗世之人,高看館閣校勘嗎?二人出門後,見門口有一匹一隻耳朵的馬。丁寶臣第二天起床後,將這個夢告訴了歐陽修。二人討論了半天,也不知道這個夢預示著什麼。

歐陽修貶官夷陵令前數日,丁寶臣被任命為峽州判官,因為峽州州治也在夷陵縣,二人有了朝夕相處的機會。一日,二人渡江去對岸的黃牛廟拜謁,進去之後,二人頓時目瞪口呆,廟裏的一切皆和那個夢裏見到的一模一樣。歐陽修是縣令,理所當然應該由擔任判官的丁寶臣先拜,廟門外有一石馬,正好缺了一隻耳朵,二人會心一笑,在廟壁上各自題詩一首蘇軾:《書歐陽公黃牛廟詩後》,見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44冊)卷一九三八。。

歐陽修所寫詩的題目是《黃牛峽祠》(宋)歐陽修著,洪本健校箋:《歐陽修詩文集校箋》(上),居士集卷一。,全詩內容如下:

大川雖有神,淫祀亦其俗。

石馬係祠門,山鴉噪叢木。

潭潭村鼓隔溪聞,楚巫歌舞送迎神。

畫船百丈山前路,上灘下峽常來去。

江水東流不暫停,黃牛千古長如故。

峽山侵天起青嶂,崖崩路絕無由上。

黃牛不下江頭飲,行人唯向舟中望。

朝朝暮暮見黃牛,徒使行人過此愁。

山高更遠望猶見,不是黃牛滯客舟。四、愛民如子的歐陽修

歐陽修剛貶到夷陵時,工作時間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少,閑得無聊,於是取出前幾任知縣的案牘反複察看,發現大多案子的處理結果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他仰天長歎一聲後自言自語道:“荒遠小邑,尚且如此,天下固可知矣。”(元)脫脫等:《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想起母親鄭氏經常談起的父親歐陽觀審理案子的情況,兩相對比,歐陽修愈加意識到父親的偉大,有時候感覺到父親就站在他背後和他一起看案牘,甚至和他交流對一些案牘的看法。因此,歐陽修處理事情不敢有絲毫的疏忽,有學者來見,所談的話題,首先談的都是關於吏治的問題。談完之後,才談文章。他認為文章止於潤身,政事直接關係到的是民眾的生活。

朱慶祝於景祐二年(1035)知峽州。他來了之後,在歐陽修等人的協助下,夷陵城的麵貌才大為改觀。築成了四圍的城牆,四邊各開一個城門,這樣才有了城的感覺;用石頭修築了一條較為寬闊的南北大街,又建成了買賣物品的交易場所。夷陵的特產茶葉、紙張、油漆、柑橘等也有了一個交易的場所,民眾的收入有了增加,官府的稅收也有了提高,夷陵的知名度也有所提高。再加上歐陽修這張“名片”又利用各種方式,向外界推送夷陵,知名度更節節攀升。

有了公共收入,就可以辦一些事。朱慶祝在夷陵縣縣治裏為歐陽修修築了一個可供讀書、休息的小屋。歐陽修給它起名“至喜堂”,且寫了《夷陵至喜堂記》(宋)歐陽修著,洪本健校箋:《歐陽修詩文集校箋》(中),居士集卷三十九。一文,以感謝朱慶祝的知遇之恩。

夷陵是長江三峽的出口。自古以來,從四川經過長江三峽無數的風險之後抵達夷陵的船工和旅人,都有一種死裏逃生的感受。人們總是在江邊舉行祭祀活動,感激上天的保佑。朱慶祝任職期滿後,朝廷又讓他連任。景祐四年(1037)三月,他又在歐陽修等官員的協助下,在長江邊修築了“至喜亭”,使船工和旅人在此下船之後,有一個休息的地方,有一個正規的祭祀的地方。歐陽修也欣然寫了《峽州至喜亭記》(宋)歐陽修著,洪本健校箋:《歐陽修詩文集校箋》(中),居士集卷三十九。一文。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