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三章 集體自殺

死囚們領到武器之後排成三行,昂頭挺胸,走向吳軍大陣。

闔閭又氣又恨,執戟大呼道:“給我頂住,給我頂住,寡人要和勾踐決一雌雄!”

闔閭一生,從未打過敗仗,這是他第一次打敗仗,且敗在一個小毛孩手中,又恨又不服氣。

經勾踐力薦,允常降旨一道,拜文種、範蠡為大夫,諸稽郢為行長行長:越軍的中級軍官。春秋時軍隊的編製,各國不盡相同。就吳、越二國而言,最小的軍事單位是隊,依次是行、旌、軍。每隊十人,十隊為一行,十行為一旌,十旌為一軍(一萬人)。,皓進為司直司直:負責進諫之官。。

一般來講,古之將軍、大夫不分,“出則為將,入則為大夫”。也就是說,領兵打仗的時候是將軍,和平年代則為大夫。

文種、範蠡雖說做了大夫,允常並不給他們分派任務,整日裏無事可做。

文種有些急了,對範蠡說道:“少伯弟,你我滿腔抱負地來到越國,難道僅僅為了有飯吃、有衣穿、有車坐嗎?”

範蠡道:“子禽兄不要著急,多則半年,少則仨月,你我便有做不完的事情。”

“何以見得?”

“據小弟觀之,允常並非長壽之人,多則半年,少則仨月……”範蠡說到這裏,便將話停住。

果如範蠡所言,四個月後,允常暴病而死,勾踐得以為王。闔閭聽說允常駕崩,加額稱賀道:“天助我也!”當即調兵遣將,統率三萬吳之精銳,氣勢洶洶地向越國殺來。越國朝野,一片驚慌。勾踐滿麵不屑道:“怕什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調集兵馬,兩萬餘人向邊疆開去,雙方在槜李槜李:也叫醉李。其位置大概在今天浙江桐鄉到嘉興之間,據說此地得名是來自那裏出產的一種名貴果子槜李。此果黑裏透紅的表皮上蒙了一層白霧狀的東西,在陽光照射下,宛如少女臉頰蕩漾開來的紅暈,而裏麵的果肉一般呈琥珀色,質細又密,汁液充盈,吃起來,甜中帶一點酸,且有一種醇酒的味道,故又稱醉李。相遇。按照範蠡和文種的主張,敵強我弱,而我又占著地利,應該采用守勢,以逸待勞。勾踐不聽,覺著這樣做是怯敵的表現,有失麵子。於是,挑選了一千名死士,由靈浮姑率領,向吳軍發起了猛攻,試圖撕開敵陣一個口子,大隊人馬乘勝而上,全殲吳軍。闔閭就像勾踐肚中的蛔蟲,特意布了一個長陣,前邊是執戟將士,三千名弓箭手隱身其後。當靈浮姑帶領越軍前來衝陣的時候,他不慌不忙地說道:“三軍聽令,不用理他們,等他們衝到距我陣地八十步的時候,開始放箭,把他們射成刺蝟。”

闔閭的命令,越軍沒有聽到,也不可能聽到,憑著對勾踐的一片忠心、一股勇氣,衝向吳軍,衝向闔閭為他們設計好的墳墓。

吳軍冷目而待。

三百步。

兩百步。

一百步。

當越軍衝到距吳軍陣地隻有八十步的時候,吳軍萬箭齊發,越軍成排成排地倒了下去。靈浮姑見情況不妙,忙命撤軍。

闔閭冷笑一聲道:“想回去,沒那麼容易。追!”

吳軍得令,呐喊著殺向越軍。一千名死士,生還者十不及一。

照理,越軍的先鋒部隊敗得如此之慘,吳軍就應該乘勝而進,徹底打敗越軍。闔閭卻沒有這樣做,見好即收。

勾踐見吳軍退回陣去,略略有些驚訝,扭頭向範蠡問道:“這是何意?”

範蠡搖了搖頭。

勾踐移目靈浮姑問道:“寡人再給你撥三千名勇士,帶上盾牌和利劍,再去衝擊一下吳陣,你敢不敢?”

“隻要您下旨,莫說再衝他一次,就是衝他十次,末將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好樣的!”勾踐朝靈浮姑肩頭上重重地拍了一掌讚道。

三千勇士,在靈浮姑的帶領下,二次衝向吳陣,因有盾牌相護,這一次雖說還是敗了,但也殺傷了數十名吳軍。

勾踐見越軍一敗再敗,惱羞成怒,下令再挑選三千名勇士,發起第三次攻擊。

範蠡忙道:“大王,不可這樣。吳陣猶如一個大蜘蛛網,闔閭就像那個穩坐‘中軍帳’的蜘蛛,單捉飛來將。不能讓我們的將士白白前去送死了。”

勾踐冷聲說道:“如汝之言,這仗就不打了嗎?”

範蠡反問道:“怎麼不打?”

“怎麼打?”

範蠡詭異地一笑道:“罪人可使也。”

“罪人可使,罪人可使!範大夫的意思……”勾踐忽有所悟,擊掌說道,“好主意,好主意。”說畢,命令文種趕製一塊碩大的木牌,上書“免戰”二字,豎在陣前。

古人作戰,是很講禮的,戰前得下戰書,約定作戰的時間和地點,而後才戰。在作戰的過程中,如果有一方掛出免戰牌,就不能再戰。如果想戰的話,可遣將遣士,前去挑戰,挑戰的通常方法是罵陣,什麼難聽罵什麼,從而激怒對方,以達到開戰的目的。

闔閭見越軍掛出了免戰牌,初不以為意。掛吧,我正好借此機會休整一下我的軍隊。

休整了三天之後,闔閭坐不住了。奶奶的,我跋涉了幾百裏前來伐你,你來個免戰,這不是有意要耗我嗎?你耗得起,我耗不起!於是,便命令他的謀士、鐵嘴、寵臣——官居太宰太宰:官名。主管王宮事務,也可在王的左右出謀劃策。的伯嚭,率領三十名將士,來到越軍陣前罵陣。

第一天,越軍置之不理。

第二天,越軍還是不理。

…………

第六天,文種站了出來,對伯嚭說道:“太宰請回,兩刻鐘之後,我家大王當親自率兵出戰,與汝一較高下。”

伯嚭聽了這話,屁顛屁顛地轉回本陣,向闔閭稟報去了。

兩刻鐘不到,越軍陣門洞開,從裏邊走出來一群衣衫襤褸的罪犯。

不,不應該稱他們是罪犯,他們是越國的勇士,大勇士。

不過,一刻鐘之前,他們確實是越國的罪犯。

僅僅兩次衝鋒,僅僅損失了四千勇士,依照勾踐的性格,他是不會服輸的,更不會掛什麼免戰之牌!

可他掛了。

他之所以掛免戰牌,是在運作一件事。說白了,就是把全國的在押死囚,一齊押到槜李。這些死囚,一共是三百二十人。死囚來到之後,勾踐親自召見、訓話。

“諸位,你們都是一些罪大惡極之人,應該處以極刑。你們知道不?”

死囚異口同聲道:“小人知道。”

“既然知道,寡人就不再多講。寡人告訴你們一個氣人的消息,我們的鄰國吳,仗著兵強馬壯,經常侵略我國。這一次又來了,還是闔閭親自帶隊。拚實力,我們打不過他們。我們若是打敗了,我們的錢糧就會被他們掠走,還有我們的妻子兒女。你們願意這樣嗎?”

眾囚犯異口同聲道:“不願意!”

“既然不願意,寡人就給你們一個為國建功的機會,一個做英雄的機會。汝等願意嗎?”

“願意!”

勾踐頷首說道:“但要做一個英雄,是要付出代價的。”

“什麼代價?”有死囚問道。

“自殺於吳軍陣前。”

“啊……”

勾踐目視眾囚道:“汝等怕了?”

“不。我等俱是該死之人,自殺有什麼可怕!但不知道,這自殺於吳軍陣前,與建功有什麼關係?與做英雄又有什麼關係?”

勾踐道:“擾亂吳軍軍心,好使我軍出其不意,從而戰敗吳軍。”

“既然這樣,我等願意自殺於吳軍陣前。”眾死囚拍著胸脯說道。

勾踐滿意地點了點頭:“好,很好!汝等隻要按照寡人說的去做,汝等所犯之罪一筆勾銷。不但勾銷,寡人還要給汝等記功,還要給汝等樹碑立傳。你們的父母就是我勾踐的父母,你們的兒子就是我勾踐的兒子。有我勾踐吃的,就有他們吃的;有我勾踐穿的,就有他們穿的!”眾死囚熱淚盈眶,振臂高呼道:“大王萬歲!”

勾踐擺手製止道:“至於怎麼自殺,可由範大夫告訴你們。”

範蠡趨前兩步,就如何列隊、如何喊話、如何自殺的事向死囚們作了詳細的說明。

“諸位聽明白了嗎?”範蠡大聲問道。

“聽明白了。”死囚們異口同聲地回道。

“既然聽明白了,那就開始行動。來人,發給他們一人一把利劍。”範蠡又道。

死囚們領到武器之後,排成四行,橫排,一排八十人。昂頭挺胸走向吳軍大陣。距吳軍尚有八十七步的時候,停了下來。

他們為什麼要在距吳陣八十七步的地方停下來?怎麼不遠一點,抑或近一點呢?

遠了不行,近了也不行。

若是距吳陣遠了,一是自殺的效果會減弱,二是突然襲擊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近了呢?譬如說八十步、七十步、六十步,那也不行。根據對前兩次勇士們攻擊吳陣的觀察,越軍隻要進入距吳陣八十步的地方,吳軍就要放箭。故而,八十一步是個極限。

吳軍見越軍同意開戰,一個個摩拳擦掌,鉚足了勁兒,要和越軍大幹一場。誰知,等來等去,等出來一群臉上刺字的死囚。難道,難道越軍無兵可遣,讓囚犯們前來充軍,為他們衝鋒陷陣?

哼,我可不管你是不是囚犯,隻要來到我的陣前,便是我的敵人,定叫你有來無回!

當死囚們走到距離吳陣尚有九十步的時候,隱身在吳陣中的弓箭手,已悄悄地將箭扣在弓上。

八十九步。

八十八步。

八十七步。

奇怪,他們咋不走了呢?不僅不走,還一個個以劍加頸。

這,這是要幹什麼?吳軍將士你瞧瞧我、我瞅瞅你,又把目光轉向了死囚。

忽聽第一行死囚的領隊,大聲喊道:“起步走,一個一,一個一,一個一……停。”

死囚們保持著以劍加頸的姿勢,向前走了六步,也就是距吳軍陣地八十一步的地方停了下來。

為什麼要在這個地方停下?前邊已經說過,這裏是極限。

這一行死囚停下之後,揚劍高聲喊道:“吳軍的弟兄們,吳越二國,唇齒相依,本應和睦相處,如今卻戰爭不斷,害得吾等拋妻別子,丟下可憐的高堂,互相殘殺。吾等深以為羞。為了家人能夠團聚,為了國家免受兵燹之苦,吾等願意自殺以謝天下!”

喊畢,手起劍落,八十名死囚躺在血泊之中,把個吳軍將士看得目瞪口呆。

接著,第二行死囚,前行七步,以更高的聲音喊著同樣的話,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吳軍將士越發驚愕,開始有人交頭接耳了。

繼之是第三行,前行八步。他們步伐更齊,聲音更響,自殺的場麵也更為壯烈,吳軍開始騷動了。

就在第三行死囚前行的時候,勾踐挑選的三千勇士,已經悄悄地走出越陣,向前移動。

第四行死囚,見第三行死囚倒下之後,喊著口號,前行了九步。喊話,自殺,倒下,如出一轍。

吳軍更加震驚、驚愕、騷動,不少人收起了刀槍劍戟和弓箭。

咚咚咚,咚咚咚。越軍的戰鼓不失時機地響了起來。靈浮姑率領著三千勇士,手持長戟、大刀,踏著三百二十名死囚的屍體呼嘯而至。吳軍還沒有從驚愕中回過神來,頓時陣腳大亂,勾踐親率大軍,趁機發起了全麵進攻,闔閭引以為傲的三萬吳軍全線崩潰。

闔閭以三萬吳軍,打敗了曾經稱霸天下的二十萬楚軍,破其都,鞭其君君:此君,乃指楚平王,因其聽信讒言,殺害忠臣伍奢和他的長子伍尚。伍奢次子伍子胥幾經輾轉逃到吳國,幫助闔閭謀得了君位。在他的鼓動下,闔閭親率三萬吳之精銳討伐楚國,破其都,楚平王之子楚昭王狼狽出逃,伍子胥掘楚平王之墓而鞭其屍。。如今,卻敗在一個小毛孩手中,他又氣又恨,執戟大呼道:“無賴,沒見過這樣的無賴。給我頂住,給我頂住,寡人要和勾踐決一雌雄!”

伯嚭勸道:“大王,我軍已敗。俗話不俗,‘兵敗如山倒’。咱還是逃命要緊。”不容分說,架住闔閭胳膊,將他架到自己的戰車上。也許是為了討好闔閭,也許是覺著禦者的車技不如他,他取代了禦者的地位,駕著戰車,拚命地逃。

靈浮姑不認識伯嚭,但他認識闔閭,見闔閭上了伯嚭的戰車,忙縱馬追來。

戰車當然跑不過戰馬,不一會兒,靈浮姑便追上了闔閭,揮手一刀,朝闔閭頭上砍去。闔閭忙仰麵倒在車中。就在他仰麵而倒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將雙腳翹了起來。他這一翹,靈浮姑找到了攻擊的目標,順手一刀,朝闔閭右足砍去,闔閭大叫一聲,雙手抱腳。靈浮姑乘勢而上,揮刀朝闔閭右腿砍去。

眼看闔閭就要命喪靈浮姑之手,忽聽身後如雷似的吼了一聲:“越賊,休傷我王!”

靈浮姑吃了一驚,扭頭看時,原來是吳國大將專毅,手持大戟,飛馬而來,心中一凜,忙將大刀收回,迎戰專毅。

說到這個專毅,在列國中無人不曉。這不單單因為他是吳國數一數二的勇士,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很英雄的父親——專諸。子以父顯。

專諸者,吳之勇士也。闔閭未曾為王之時,每天派人給其送米送麵送肉。每月則送一次布絹,又不時遣使問候他的母親,長達兩年有餘,專諸為之感動,投入其門。後受闔閭派遣去太湖學習炙魚。三月乃成,嘗其炙者,皆以為美。是時,吳王乃是公子僚,僚喜食炙魚,專諸便以進獻炙魚為名,將公子僚殺於宴席之上,自己也被公子僚的侍衛剁為肉泥。

於是,闔閭得以為王。

於是,專諸被奉為吳國大英雄,立祠記之。

於是,專諸成為中國俠客的開山鼻祖。

其實,靈浮姑的武功並不在專毅之下,因心中存了一個“怯”字,勉強鬥了十六個回合,便有些招架不住。這事被勾踐遠遠地瞧見,暗暗地張弓搭箭,乘專毅一擊之後掉轉車頭的機會,突發一箭,專毅應聲倒在車上。

射殺了專毅之後,勾踐驅車,向闔閭追去。追了七十餘裏,不見闔閭蹤影,折了回來。其實,闔閭就在前邊不到五裏的樹林之內,見越軍停止了追擊,方才鑽了出來。收集殘兵敗將,不足三千人,前行一舍之地,安營紮寨。一因闔閭年老體弱,二因其腳痛難忍,鼓打三更之時,大叫一聲而崩。

闔閭一生,從未打過敗仗,這是他第一次打敗仗,且敗在一個他一直看不起的小小越國的小毛孩——勾踐手中,又恨又不服氣。臨死前,看著他的寶貝兒子夫差夫差:《史記》《左傳》說是闔閭之子,《東周列國誌》則說是闔閭之孫。,氣喘籲籲地說道:“爾勿忘勾踐殺父之仇也!”

夫差跪而泣曰:“夫差不敢忘。三年之內,兒一定將越國夷為平地,手刃勾踐,為父王報仇!”

闔閭滿意地點了點頭。

夫差見父王死了,少不得號啕大哭。伯嚭慌忙勸道:“請太子節哀,越軍雖去,恐怕留有諜人諜人:負責刺探軍情的人。。若是得知大王駕崩,必將前來尋事,還是速速還都才是。”

夫差收淚說道:“太宰所言甚是。”當即傳命三軍,護著闔閭靈車,急急往姑蘇而去。

太師伍子胥,奉命在吳守國,聞知闔閭噩耗,忙率領文武百官,身著喪服,哭迎於姑蘇城六十裏之外。見了闔閭靈車,跪而哭道:“大王,您不該走得這麼早、這麼急,丟下老臣和吳國的錦繡河山!大王,您不隻是老臣的大王,您還是老臣的恩人。當年,老臣走投無路之時,是您收留了老臣。您不隻收留了老臣,您還為老臣興兵伐楚,為老臣報了殺父、殺兄、殺妻之仇。現在,您雖說走了,可您的仇人還在。您放心,老臣一定竭盡全力輔佐太子,滅亡越國,手刃勾踐!”

太師哭,夫差哭,百官亦哭,直哭了半個時辰,方才起靈,徑奔姑蘇。三天後,在伍子胥的主持下,夫差登上了九五至尊。

夫差並非闔閭的長子,亦非嫡出,為什麼被立為太子?得益於太師伍子胥。

夫差的大哥叫子波,既是嫡出,又素有賢名,二十歲時得以立為太子。娶有一妃,不知其名,美而且賢,波甚愛之。然天不相佑,三年而亡。波每每言起,泣不成語。闔閭怕他悲出病來,聞聽齊景公有一幼女,貌似天仙,取名少薑,忙遣大夫公孫駱使齊,向齊景公求婚。齊景公深愛少薑,不願遠嫁,但又不敢得罪闔閭,勉強從之。

是時,少薑才十五歲,不知夫婦之樂,與太子成婚之後,一心隻想念父母,日夜號泣。太子波再三撫慰,少薑號泣不止,久而成病,一年而亡。太子波因懷念少薑,亦得病,未幾卒。闔閭另有子八人,皆非嫡出,夫差為長。在這八子之中,論德、論才,夫差都排在五名之後。唯有相貌和武功,排在諸子之上,史載:“昂藏英偉,一表人才,有萬夫不當之勇。”夫差本人,並無多少心機,其母樟子,來自鄭國,美而黠,太子波未死之時,她便暗囑夫差,要他努力交好伍子胥。夫差遵囑而行,每與子胥相見,裝出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故而,子胥對他頗有好感。太子波死後,闔閭悲傷了好一陣子,方才想起擇立太子之事。既然是擇立,那就要立一個好的。諸公子聞聽父王要立太子,均使出渾身解數來討好闔閭。夫差在討好闔閭的同時又討好伍子胥,甚而還給伍子胥下了一跪,一連三叩道:“各國之製,擇立儲君,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按製,我應當立。請求太師謁見父王,為我美言幾句。我當沒齒難忘!”

伍子胥雙手將夫差攙起,勸之曰:“公子不必著急,立儲之事,事關社稷,大王不可能不找老臣商議。老臣若是主動謁見大王而薦公子,恐要適得其反。”

夫差再拜而言道:“知我者,莫過於太師。我之前程如何,係於太師一身。請太師務必放在心上,告辭了。”

就在夫差離開太師府不到一個時辰,寺人寺人:古代宮中供使令的小臣。來到太師府言道,有人捕得大烏龜一隻,敬獻大王。大王不願獨享,特請太師進宮同食美味。

伍子胥一聽,忙跟著寺人,屁顛屁顛地來到王宮。果見大鼎中燉了一隻碩大的烏龜,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當然,美酒也是少不了的。

酒足飯飽之後,君臣二人一邊飲著香茶,一邊聊天。聊著聊著,聊到擇立太子之事,闔閭唉聲歎氣。

伍子胥笑道:“大王不必為此事犯愁。列國之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您有何愁可犯?”

闔閭長歎一聲道:“此製,寡人豈能不知?但寡人覺著,夫差不是做太子的料。”

“為甚?”

“有道是,‘知子莫如父’。夫差為人暴戾,戾而無仁,難繼吳之大統。”

伍子胥又是一笑道:“大王多慮了。夫差性情是有些暴躁,但稱不上戾。凡是有點真本事的人,誰能溫順?譬如專諸,性如霹雷,可他侍母至孝。夫差有點酷似專諸,老臣聽說,其母將薨之前,臥病在床,整整半年,夫差衣不解帶,守在榻前,親自為其母煎藥,擦尿刮屎。愛其母必愛其父,愛父母必愛其國,仁愛如此,又何疑焉?”

闔閭道:“愛卿素有識人之明,先後為寡人薦了四個了不起的人物。在這四個人物之中,第一是專諸,若非專諸,寡人不得為王。第二是要離,若非要離殺了王僚之子慶忌,寡人之君位就難以坐穩。第三是孫武孫武:春秋時傑出的軍事家,世人稱之孫子。字長卿,齊國人。因伍子胥之薦,帶《兵法》十三篇去見闔閭,被拜為上將軍,統率吳軍攻楚,一舉破之,使吳得以稱霸天下。,若非孫武相助,寡人何以破楚,威震天下?第四是伯嚭,官居太宰,成了寡人治國、治民、爭霸天下的左膀右臂。愛卿今日又薦夫差,寡人聽之,但願愛卿能像輔佐寡人那樣輔佐夫差,吳之福也。”

伍子胥離席叩首道:“大王教誨,臣銘記在心,老臣一定像輔佐您那樣輔佐太子。”

闔閭輕輕頷首。第二天早朝,闔閭當廷宣旨,立夫差為太子。夫差強壓歡喜,散朝後直趨太師之府,稽首稱謝,順便送上千兩黃金。伍子胥猶豫了一會兒,方才收下。

夫差因“孝”而得以立為太子。為固君位,索性從孝上大做文章。為了給闔閭營造墓穴,竟然發動了三千民工,在姑蘇門外七裏處的海湧山上,取土堆丘。又在丘上修建一座長寬各六十步的大水池,池水深達一丈五尺,終年不幹,清澈見底,可以汲飲。並以專諸所用刺殺王僚之魚腸魚腸:古寶劍名。《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為大刑(型)三、小刑(型)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李賀《馬》詩:“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劍及三千把寶劍和六千副盔甲殉葬。既葬,盡殺民工以殉。三日後,有人見葬處,有白虎蹲踞其上,因此名曰虎丘山,識者以為埋金之氣所現。後來,秦始皇使人發闔閭之墓,鑿山求劍無所得,其鑿處遂成深澗,今虎丘劍池是也。

夫差葬過父親之後,立長子佑為太子。為了勵其報仇之誌,叫那些在宮廷裏值班的侍衛,每當自己出入的時候,就大聲喊道:“夫差!爾忘勾踐殺爾之父乎?”

每當這個時候,夫差就會以哭腔回道:“唯!唯:應喏聲。引申為謙卑地應答。夫差不敢忘!”

伍子胥更不敢忘。他總覺著,闔閭的死與他有著很大的關係。當初,闔閭要發兵伐越,自己雖說不同意,但沒有苦諫。以他和闔閭的關係,以及他在闔閭心目中的地位,若是苦諫,闔閭不一定不聽,此其一也。其二,闔閭決定伐越,作為太師,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應當隨其出征,要是自己跟闔閭一起出征,勾踐那點花花腸子,自己不可能看不出來,若是看出來了,吳軍就不會敗,吳軍不會敗,闔閭就不會死。

他越是自責,就越想著為闔閭複仇。為了複仇,他披發明誌,日夜練兵於太湖之上。整整三年,未曾回家一次,餓了吃口幹饃,困了就睡在軍營的硬板床上。姑蘇山下、太湖岸邊處處可見伍子胥一頭白發白發:白頭發。伍子胥偕同公孫勝,自鄭國逃奔吳國,行至楚之昭關,聞聽關上懸有緝拿自己的圖形,沒奈何避於扁鵲嫡傳弟子東皋公之宅。這一避便是七日,而東皋公絕口不言過關之事,子胥焦急,夜叩東皋公之門曰:“我有大仇在身,以刻為歲,遷延於此,宛如死人。先生高義,寧不哀乎?”東皋公曰:“過關之事,老夫已思得一法,須等一人來到,方可實行。”伍子胥將信將疑,欲行,又恐被楚吏捉拿。欲待再住,又恐耽擱時日,況那東皋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人物,是否靠得住,心中無數。輾轉反側,臥而複起,繞室而走。一夜之間,頭發全白。到處奔波的身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伍子胥的不懈努力下,吳軍的兵員不僅擴大了三倍,達十萬有餘,戰鬥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還擴建了一支擁有五百艘大船的舟師舟師:舟者,船也。師者,軍隊。舟師,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海軍。隊伍,單等闔閭三年國喪結束後,便要出師伐越。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