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魯文公三年

公元前624年,。

三年春,莊叔會諸侯之師伐沈,以其服於楚也。沈潰。凡民逃其上曰潰,在上曰逃。

莊叔(叔孫得臣,莊為其諡號,叔為其排行)是叔牙之孫。自魯文公年代開始,以叔孫氏、孟孫氏、季孫氏號稱的“三桓”在魯國政治舞台上逐漸活躍起來。

三年春,晉國發動諸侯討伐沈國,那是因為沈國投靠了楚國。叔孫得臣代表魯國參戰。沈國崩潰。《春秋》的說法,老百姓拋棄了自己的君主而逃亡,叫作“潰”;君主自己逃亡,叫作“逃”。

衛侯如陳,拜晉成也。

去年,陳共公給衛成公出了個缺德主意,出賣衛國大夫孔達以討好晉國,果然使得晉國答應與衛國媾和。事成之後,衛成公親往陳國拜謝。

夏四月乙亥,王叔文公卒,來赴,吊如同盟,禮也。

王叔文公即王子虎,時任王室太宰。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王叔並非“天子的叔叔”之意,而是王子虎家族的氏。

四月十二日,王子虎去世。他是王室官員,本來無所謂同盟。但是,由於他曾經參加踐土之盟和翟泉之盟,所以魯國收到訃告後,如同對待同盟諸侯一般,派人前去吊唁。這是合於禮的。

秦伯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封屍而還。遂霸西戎,用孟明也。

君子是以知“秦穆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與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懼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舉善也。《詩》曰,‘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秦國再次向晉國實施複仇行動,秦穆公親自出馬,渡過黃河之後就燒掉船隻,以示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秦軍氣勢如虹,一舉攻克王官及郊地。晉國則按照趙衰的建議,避而不戰。秦軍於是南下,從茅津渡過黃河,在山安葬並祭奠當年戰死的同袍,然後回國。

經此一役,秦國聲威大震。當時,中原各國包括齊、魯、宋、鄭、衛等主要國家,無不屈服於晉國的霸權。楚國自城濮之戰後,也一直處於守勢,沒有和晉國發生大的衝突。在這種形勢下,秦國敢於向晉國開戰,而且將晉國打得閉關不出,可以說是相當“硬核”了。由此而帶來的一個結果是:西戎部落聞風而降,秦國成為西戎的霸主。這一切,都是因為秦穆公重用了孟明視。

君子由此知道,秦穆公作為國君,選拔人才考慮周全,任用人才專一不疑。孟明視盡為臣之力,堅持不懈,能夠有所畏懼,勤於思考。公孫枝(字子桑)忠心耿耿,善於識人,能夠舉薦賢能。“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出自《詩經·召南·采蘩》一詩,意思是:去哪裏采白蒿?去池塘,去小洲。在哪裏使用它?在公侯的祭祀典禮上。秦穆公有這樣的品質。“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出自《詩經·大雅·烝民》,意思是:夙夜在公,不敢懈怠,專心致誌地侍奉一人。孟明視有這樣的品德。“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出自《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意思是:將智慧謀略傳給子孫,以此輔佐他們治國安邦。公孫枝有這樣的品行。

秋,雨螽於宋,隊而死也。

秋天,宋國有螽斯如雨落下,墜地則已死。

楚師圍江,晉先仆伐楚以救江。

冬,晉以江故告於周,王叔桓公、晉陽處父伐楚以救江,門於方城,遇息公子朱而還。

楚穆王上台後,第一次對外發動戰爭,目標是今河南的小國——江國。晉國迅速反應,派大夫先仆進攻楚國,以救援江國。

冬天,晉國向王室報告江國遭到攻擊的事。王室派王叔桓公(王子虎的兒子)出麵,和晉國的陽處父一道伐楚救江。晉軍進攻楚國方城山的關口,遇到息公子朱,遂退兵。

息公子朱,即楚國息縣的縣公,字子朱,是當時進攻江國的將領。陽處父遇到息公子朱,意味著楚國放棄了對江國的進攻,所以晉國也就罷兵了。

晉人懼其無禮於公也,請改盟。公如晉,及晉侯盟。晉侯饗公,賦《菁菁者莪》。莊叔以公降、拜。曰:“小國受命於大國,敢不慎儀?君貺之以大禮,何樂如之?抑小國之樂,大國之惠也。”晉侯降,辭。登,成拜。公賦《嘉樂》。

去年,魯文公到晉國朝見,晉國派陽處父和魯文公盟誓,大大地羞辱了魯文公一番。現在,晉國人卻對自己的無禮行為感到害怕了,請求重新來一次盟誓。於是魯文公又從山東跑到山西,和晉襄公舉行了盟誓。晉襄公設宴招待魯文公,當場賦了《菁菁者莪》一詩,其中“既見君子,樂且有儀”之句,給魯文公戴了一頂高帽子。叔孫得臣在場,趕緊要魯文公下台階,下拜,說:“小國聽命於大國,豈敢不謹慎行禮?君侯以如此大禮相待,還有什麼比這更高興的事呢?小國高興,都是因為大國的恩惠啊!”這真是太謙卑了,魯國好歹是周公之後,就算是客氣,也不能這樣低三下四啊!好在晉襄公也給足了麵子,下台階拉住魯文公,不讓他下拜。兩位國君攜手登台,互拜成禮。魯文公於是賦了《嘉樂》一詩,以“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之句,將高帽子還給了晉襄公。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