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個很大很氣派的宅子,內部的景致也很美。
我一度以為自己是到了天堂。
太太為我請了大夫,處理了傷口,又讓人幫我洗漱換上了幹淨的衣服。
我至今都記得那件白底粉邊的夾襖是那樣的綿軟暖和。
我吃上了記憶裏最香甜的一頓白米粥。
那一天,我知道了少年名叫顧瑾雲,是這梧州城顧家的大少爺。
很好聽的名字,我在心裏默默念了很多遍。
老爺讓顧叔送我回家安置了母親的後事。
之後我便留在了顧家,成了顧家的一個小丫頭。
說是小丫頭,也不盡然。
少爺,老爺和太太對我都很好。
和我一般大小的還有一個小丫頭叫小宛,是太太撿回來的孤兒。
小宛告訴我,在顧家可以不用擔心吃不飽,穿不暖,也不用擔心再被賣掉。
管家顧叔和廚娘王媽也都很照顧我和小宛。
我日常要做的就是打掃大少爺的書房。
大少爺是個生活極度自律的人,用過得東西都會放回原位,打掃書房的活根本不用費什麼力。
而我做的最多的,就是揣著王媽塞給我的糕點,在書房外的廊簷下曬著太陽吃著糕,聽著房內大少爺偶爾傳出的讀書聲。
日子愜意極了。
我在書房幹活的第三天,大少爺為我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時願」。
他說願我今後能時時如願,事事如願。
我很喜歡,從記事起家人鄰居都是喊我“三兒”。
因為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其實村裏很多女孩兒都是沒有自己名字的,我們村叫“三兒”的就有好幾個。
可從這一天開始,我有名字了「時願」。
我歡喜的念了很多遍。
大少爺很忙,能在家見到他的時間其實很少。
偶爾空閑,他也會放下書本與我閑聊幾句,或者教我認認字。
可我或許天生不是讀書的料,往往他教很多遍,我也隻能記住一兩句。
後來,我央著他教我寫自己的名字。
那天,整整一個下午,我總算學會了寫時願顧瑾雲。
盡管還是歪歪扭扭的。
可我依然很滿足。
後來,那張寫著時願和顧瑾雲的紙我保留了很久。
這一年,時願十歲,顧瑾雲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