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華筵九秋華筵九秋
菀盈

第31章

白玉誰家郎

雲鬟怔怔地看著那枝花,兩片綠盈盈的葉子,托著一小簇白花,或開或打朵,十分素潔可愛。

雲鬟認得此花,便笑道:“這不是總和菩提一起,供於佛前的奈花嗎?”

“正是。此花自天竺傳隨佛教傳入大唐,本就是佛教聖花。老夫到這花萼相輝樓下時,見它掉在路邊,覺得不大妥當,便撿了起來。”

雲鬟一聽此言,立刻恭敬地接到手中,拈花細看,才發覺不是真花,驚道:“這……這是通草做的?”

“看著像是紙紮,但又不是。如絹似棉,到底是什麼做的,老夫也不清楚。”

雲鬟心驚,心頭有一個大膽的猜測——莫不是韋映故意丟在路邊,好借梁國公的手送她?要不,怎麼韋映說要送她通草花,梁國公便恰巧撿了一朵送她呢?

可是轉而又覺得這個想法過於大膽無稽,韋映怎麼就料定梁國公會撿,又怎知梁國公會將花送她。

應該隻是湊巧吧。

雲鬟拈著那朵花,邊想邊看,良久才道:“這是用通草做的花,懷遠坊有一位匠人製此花的手藝極高,巧奪天工。現在長安城的女子很時興戴它,您看,我們梨園女子,每人頭上都戴了一朵。”

梁國公便向廳中的梨園樂伎瞥了一眼,點點笑道:“頗好。大唐皆喜金銀器物,鎏金首飾,赤金步搖,上行下效,所廢頗靡。若都隻以通草假花為飾,也能節儉不少。”

雲鬟見他從一朵小花,便想到國計民生,而自己卻在想那個甘願為虎作倀的人,不由得羞愧萬分。

話到此處,一位身著淺緋色公服的文官走來,向李峴道:“陳玄禮將軍到了。”

李峴麵露喜色,連忙過去了。

雲鬟恭敬拜送,直至看不見李峴的身影才緩緩站直了身子,隻管拈著那枝通草奈花,久久無法從震驚、不解與驚喜中回轉過來,連趙無端什麼時候過來的也不知道。

“傻笑什麼呢。”趙無端伸手在她麵前揮了一下。

雲鬟便將那朵花給他看,滿臉笑意地道:“梁國公路上撿的,賞我了。”

“這是奈花呀。是不是點心房掉的?”

雲鬟笑道:“這不是禮佛之花麼?關點心房什麼事?”

“這花用處多著呢!它氣味清幽,可以放在茶裏,宮裏做冰酥山時,也會放這個花和月見花、還有玫瑰裝點。甚至從前的一支天竺舞裏,舞伎們手腕上也會掛上這麼一串花。不過,太子殿下卻不大喜歡這個花的氣味,所以給太子殿下做的茶水和點心裏,甚至為他獻那支天竺舞時,都會用素馨代替它。今天太子殿下也會來赴宴,你還是把它收起來吧,免得他聞到香氣,心中不快。”

雲鬟便舉到他鼻端讓他聞,俏皮地道:“假的。通草做的花。”

趙無端仰頭一聞,果然沒有氣味,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道:“既然是通草花,你就戴上吧。”

雲鬟正有此意,自己摸著發髻要簪上。因為看不到,十分不便,又擔心把發髻弄亂,待會在太上皇麵前失了儀,就更加小心翼翼。

趙無端看得心癢,左右一看,見也無人注意他們,便道:“我幫你。”說著,接過花來,仔細替她簪花,邊簪邊道,“這花是從天竺來的,天竺語中稱它為茉莉。”

“茉莉?莫離……”雲鬟反複品砸著這兩個字,隻覺得似有無限滋味,茫茫間飄來一股幽香,引人靈魂出竅去找尋……

找著找著,驀然間,一襲青袍映入眼簾——

太上皇畢竟已經退位,因而此次宴會並未遍請群臣,隻請了舊時熟識。

能與他相熟,自然品階頗高,服紫著紅,最低也是身著淺緋公服的五品官,因而這一襲青袍在其中隔外顯眼。

雲鬟略略偏頭,想看清這人是誰,竟不防這人也正含笑望著自己。

他玉麵生輝,劍眉鳳眸,靜靜佇立在那裏,直如杜甫詩中所寫“皎如玉樹臨風前”,又令雲鬟想到,李白也寫過一句“白玉誰家郎”……

韋映。明也。

他也不知何事,又因何故立在那裏。

兩下距離頗遠,雲鬟還是看出他默默咬著後牙槽極力隱忍著什麼,冷冷的眸光中透出無限委屈與不甘,眼睜睜看著趙無端替她簪好那朵花……

雲鬟心頭“咚咚”一陣跳,心虛無比,連忙垂下頭……

趙無端替她簪好花,本是要望著她端一端相,卻見她忽然臉色大變,心中不解,轉頭也看到韋映,也便明白——

任雲鬟那天的話說得有多灑脫,當真要放下也沒有那麼容易的。

趙無端心中微微得意,輕輕撫一下她的鬢發,柔聲道:“今天他也來了。不過……你可不要像那天一樣彈壞了。”

雲鬟深吸一口氣,輕聲卻堅定地道:“司樂放心,今日乃端午佳節,奴絕不會因那人而壞了這樣的好日子。”

不錯,今日是端午佳節。長安城各處都有集會,金吾衛的差事應該頗多,也不知韋映因何會出現在這裏,而且沒有穿甲胄,隻是日常公服而已。

不過雲鬟也不願深想,見時間差不多了,便去自己的位置上坐著。

本朝之前,皆視五月為惡月,五月五日為惡日,因此端午這天都是以祭祀祈福,躲災避禍為主。到了本朝,上教有方,民智開化,漸漸明白五月的毒蟲、熱燥,並非是惡月之故,隻是夏天來了,自然而然。

端午節也就從惡月變為佳節。

又因大唐國力雄厚,萬國來朝,四方百姓、胡人唐人,融彙貫通,習俗融合,因此這一天,身處大唐北方的長安,也興起了西南百姓所喜的賽龍舟、蘇杭的鬥百草等,再加上原本就有的打馬球、吃粽子、婦人回娘家避凶等,花樣繁多,千姿百態融於一日,十分隆重喜慶。

當今陛下素來不喜熱鬧,又因相州大敗煩心,卻也還是鼓舞皇子皇孫去賽龍舟也好,去打馬球也好,而且一大清早就賜下由五色絲線編成的五彩縷——謂之給臣子百姓續命,因此又稱“五彩長命縷”。

大明宮中,上上下下皆得恩賞,雲鬟等一眾梨園弟子也人人皆有,一得了便都恭敬佩戴好。

此時,雲鬟又戴了這枝通草茉莉花,略微為韋映煩惱一陣,便又因此花乃當梁國公所賜,格外神情氣爽,笑意盈腮。

赴宴大臣皆已來到,內侍傳話:“太上皇、玉真公主、太子殿下,奉節郡王,駕到——”眾人聞言,皆至太上皇專用的樓梯口迎候。

不多時,太上皇便由太子李豫與高力士,一左一右扶著,登上樓來。

太上皇心情頗好,邊走邊對太子李豫道:“往年端午節,都要去曲江池畔觀賽龍舟、打馬球的。朕記得你頗好動,不喜靜,最喜打馬球、蹴鞠之類,怎麼今日倒肯來陪朕看歌舞呀?”

李豫笑道:“不瞞祖父,孫兒原本是要打馬球的,還特意挑了匹新馬。不過,聽適兒說,祖父親自指點梨園樂伎新排了首大曲。許多年不曾有幸看祖父的大作了,自然要來看的,馬球哪天都能打。”

“不僅是豫兒你,我們也許多年不曾有此幸了。”玉真公主玩笑道,“吾與力士前幾天還說,這耳根子好清淨……”

高力士接著道:“老眼也不暈花繚亂了。”

太上皇轉頭望著跟在他們身後的奉節郡道:“你攛掇你父王過來,若是新曲不好,回去小心你父王把你一頓好打。”

李適機靈又討巧地道:“其實是父王也想來,我不過剛好跟父王想到一塊去了。”

李隆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道:“父子連心……”

他們且說且笑且走,登上樓來。身後還洋洋灑灑跟著東宮衛率、羽林衛,還有韋映等幾個隻著日常圓領襴袍的金吾衛。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