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吳敬梓詩傳吳敬梓詩傳
李漢秋

楊柳曲送別沈五遂初

江南二月春風吹,江邊楊柳千萬枝。行人欲折不忍折,籠煙蘸雨垂綠絲。王恭張緒不可見,困酣嬌眼如欲啼。攀條流涕桓宣武,何不移栽玄武陂。昔日幽燕輕薄兒,斫取柔條係班騅。越溪春半如花女,祓禊牽裳憐愛誰?羌管聲中傷別離,聲聲寄我長相思。

題釋

雍正十一年(1733)二月作。吳敬梓甫定居秦淮,沈遂初就告別遠行。別情勝似柳絲長,遂寫這首楊柳曲送別。

沈遂初,孟醒仁等《吳敬梓評傳》認為:“很可能就是後來為《文木山房集》作詞序的山陰沈宗淳。”按:宗淳字遂初,符合古人名與字相關的原則。在該詞序中沈宗淳自稱“南國羈人,西湖逋客”。過四年吳敬梓又作《沈五自中都來白下旋複別去,悵然有作》。按:《史記·平準書》有“漕轉山東粟,以給中都官”句,中都可作對都城的通稱。清都城乃今北京,中都也有作古都名、古邑名、古路名者,也多在今北京、山西、河北、河南一帶,都屬“北國”。宗淳久客“中都”北國,所以自稱“南國羈人”。“西湖逋客”的地望,同吳敬梓本詩所說的“越溪”地域也一致。

句釋

“王恭”句:王恭(?—398),字孝伯,晉太原晉陽人。《世說新語·容止》:“有人歎王恭形茂者,雲:‘濯濯如春月柳。’”張緒(422—489),字思曼,南朝齊吳郡吳人。《南史》本傳:“劉悛之為益州,獻弱柳數株,枝條甚長,……武帝以植於太昌靈和殿前,常賞玩谘嗟曰:‘此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時。’”

困酣嬌眼:語本蘇軾《水龍吟·次韻和章質夫楊花》詞:“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攀條”兩句:宣武,晉桓溫(312—373)諡。《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玡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玄武陂,池塘名,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曹丕《於玄武陂作》詩:“兄弟共行遊,驅車出西城。柳垂重陰綠,向我池邊生。”

“昔日”兩句:輕薄兒,多指乘肥馬,衣輕裘,以馳逐經過為樂的少年子弟。係班騅,王維《少年行四首》之一:“相逢意氣為君飲,係馬高樓垂柳邊。”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斑騅隻係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此化用之。

“越溪”兩句: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紹興南若耶山下。溪旁有浣紗石,相傳為西施浣紗處,故又稱浣紗溪。李白《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詩:“西施越溪女,明豔光雲海。”祓禊,古人於三月上巳在水濱舉行的祓除不祥的祭祀,稱祓禊。牽裳,指牽衣的柳絲。憐愛誰,意即憐愛她的人是誰。

“羌管”兩句:羌管,羌笛。長相思,樂府《雜曲歌辭》名,見《樂府詩集》卷六九。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