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吳敬梓詩傳吳敬梓詩傳
李漢秋

高祖吳沛

《移家賦》對吳沛進行了詳述。

原文

信作善之必昌,乃誕降於高祖。自束發而能文,及勝衣而稽古。紹絕學於關閩,問心源於鄒魯。夢丹篆而能吞,假采毫而不與。清麗芊眠,疏越朱弦,風行水上,繁星麗天。初奮發於製舉,仍追逐於前賢。仲舒無窺園之日,公美無出墅之年。遭息翮而垂翅,遽點額而迍邅。夜珠之光按劍,泣玉之淚如泉。暖風晴日,張樂花前。望龍門而不見,燒虎尾而茫然!席帽隨身,番氈蓋骨,躬耕而田病磽確,轉徙而財難薛越。貧居有等身之書,幹時無通名之謁。(寧國太守關驥以書召,謝不往。)時嗬壁而問天,遂舉觴而喝月;種白楊於蕭齋,感黃槐於林樾。隴上烏飛,花間鶯歇,流水潺湲,寒山硉矹,無不傷遲暮於美人,白盈顛之華發。乃守先而待後,開講堂而雒誦。曆陽百裏,諸生遊從,鳥啼花影,馬嘶香鞚。薖軸之寤寐言,趾離之告吉夢。見神物之蜿蜒,占大璋之載弄。(高祖夢神物,而太史、黃門孿生。)肇錫之以嘉名,命王家而作棟。

句釋

“信作善”兩句:作善,《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高祖,指吳沛,吳謙之子。

“自束發”兩句:束發,《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勝衣,鐘嶸《〈詩品〉序》:“才能勝衣,甫就小學,必甘心而馳騖焉。”稽古,稽考古道。

“紹絕學”兩句:絕學,真德秀《大學衍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關閩,指宋代理學兩個學派的代表:關中張載和閩中朱熹。心源,儒家心性精義相傳的源頭學問。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大易》:“此惟明於大化之渾淪與心源之寂感者,乃知元亨利貞統於《乾》《坤》之妙。”鄒魯,孟子、孔子故鄉,後亦用以指代孔孟儒學或文化昌盛之地。

“夢丹篆”兩句:夢丹篆,舊題柳宗元《龍城錄·韓退之夢吞丹篆》:“退之常說,少時夢人與丹篆一卷,令強吞之。”假采毫不與,《南史·江淹傳》:“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此處反用是典,言吳沛之文思不因年齡增長而退化。

“清麗”兩句:清麗芊眠,《文選》陸機《文賦》:“或藻思綺合,清麗芊眠。”按:芊眠,原作谸綿,今從《文選》改。疏越朱弦,化用《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歎,有遺音者矣。”

“風行”兩句:風行水上,《易·渙》:“象曰:風行水上,渙。”《正義》:“風行水上,激動波濤,散釋之象,故曰‘風行水上,渙’。”後以喻文章自然流暢。王世貞《歸太仆讚》:“風行水上,渙為文章,風定波息,與水相忘。”繁星麗天,劉禹錫《唐故尚書禮部員外郎柳君集紀》:“天下文士爭執所長,與時而奮,粲焉如繁星麗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

“仲舒”句:《漢書·董仲舒傳》:“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麵。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公美”句:公美,裴休字,唐孟州濟源人,宣帝時大臣,能文章,工書法。無出墅之年,《新唐書》本傳:“休,(裴肅)仲子也。操守嚴正。方兒童時,兄弟偕隱家墅,晝講經,夜著書,終年不出戶。”

“遭息翮”兩句:息翮,晉湛方生《吊鶴文》:“望雲舒而息翮,仰朝霞而晨征。”此以喻應試受挫。點額,《水經注·河水》:“鱣,鮪也。出鞏穴,三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後因以喻科舉落第。李白《贈崔侍禦》詩:“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萬曆丙午(1606),吳沛應鄉舉,“某房以第一人爭;否則寧不雋,以遲來科。久乃知為邑令關驥,乃相對歎息”(民國《全椒縣誌》卷十)。

“夜珠”兩句:夜珠,《漢書·鄒陽傳》載《獄中上梁孝王書》:“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吳沛《賦得何處難忘酒六首》之五:“尺璧寧深秘,明珠肯暗投?”泣玉,用楚人卞和事,見《韓非子·和氏》。駱賓王《疇昔篇》:“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

“望龍門”句:《楚辭·九章·哀郢》:“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龍門,古楚國都城郢都東門。望龍門而不見,借指吳沛不能赴京應試。

“燒虎尾”句:《封氏聞見記·燒尾》:“士子初登榮進及遷除,朋僚慰賀,必盛置酒饌音樂,以展歡宴,謂之燒尾。說者謂虎變為人,惟尾不化,須為焚除,乃得成人。”燒虎尾而茫然,借指吳沛登科無望。

“席帽”兩句:席帽,以藤席為骨架編成的帽子,形似氈笠。《青箱雜記》卷二載,宋李巽年輕時累試不第,其鄉人諷之曰:“李秀才應舉,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時得離身?”“蓋國初猶襲唐風,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則以席帽自隨。”番氈蓋骨,《秦中記》:“唐太和八年,放進士,多貧,無名子作詩,有雲:‘範鄼依舊蓋番氈。’”

“躬耕”兩句:躬耕,《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磽確,土地瘠薄。《韓詩外傳》卷三:“餘衍之財有所流,故豐膏不獨樂,磽確不獨苦。”薛越,狼藉遺棄。《荀子·王製》:“務本事,積財物,而勿忘棲遲薛越也。”

等身之書:《宋史·賈黃中傳》:“黃中幼聰悟,方五歲,玼每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

“幹時”句:幹時,求合於時。通名之謁,《漢書·雋不疑傳》:“勝之素聞不疑賢,至勃海,遣吏請與相見。不疑冠進賢冠,帶櫑具劍,襃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顏師古注:“上謁,若今通名也。”

“寧國”兩句:關驥,即前言及之全椒令。後遷寧國守,“以書迎沛,沛曰:‘書生命蹇,愧負知己,何麵目曳裾其門哉!’”(民國《全椒縣誌》卷十)蓋吳沛自丙午應鄉舉,關驥分校其試卷以第一人爭致被黜,其後應試,“七戰皆北”,故“謝不往”。

嗬壁問天:相傳屈原遭讒被放逐後,憂傷鬱悶,彷徨山澤,見楚宗廟及公卿祠堂的牆壁上畫有天地山川神靈,瑰麗奇異,因作《天問》書於其壁,嗬而問之,以泄憤懣。見漢王逸《楚辭章句·天問序》。後多以“嗬壁問天”形容文人失意時的情態。李賀《公無出門》詩:“分明猶懼公不信,公看嗬壁書問天。”

舉觴喝月:舉酒喝令月亮,形容憤激。李賀《秦王飲酒》詩:“酒酣喝月使倒行,銀雲櫛櫛瑤殿明。”

“種白楊”句:種白楊,《宋書·蕭惠開傳》:“惠開素剛,至是益不得誌。寺內所住齋前,有向種花草甚美,惠開悉剗除,列種白楊樹。”蕭齋,唐李肇《國史補》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蕭子雲飛白大書蕭字,至今一‘蕭’字存焉。李約竭產自江南買歸東洛,匾於小亭以玩之,號為蕭齋。”此借指所居西墅草堂。

“感黃槐”句:唐李淖《秦中歲時記》:“進士下第,當年七月複獻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黃,舉子忙。’”此言吳沛科場失意,麵對林間之黃槐徒興感歎。

“隴上”兩句:隴,通“壟”,指梅花壟。梅花壟,位於全椒程家市以西約一公裏處(西墅草堂即在其附近)。該處為一古墓群,墓區墳塚累累,形似梅花瓣,故稱。花間鶯歇,反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詩之六:“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流水”兩句:流水潺湲,《楚辭·九歌·湘夫人》:“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硉矹,高聳,突出。《文選》郭璞《江賦》:“碧沙瀢而往來,巨石硉矹以前卻。”

“傷遲暮”句:謂流光易逝,盛年難再。《楚辭·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守先”兩句:守先待後,《孟子·滕文公下》:“於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清陳確《答沈朗思書》:“夫以程朱之賢,即不表章《大學》,而循循焉惟孔孟之從,必可以守先待後,為一代大儒無疑也。”雒誦,反複誦讀。雒,通“洛”。《莊子·大宗師》:“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李白《送於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詩:“夫子聞洛誦,誇才才固多。”

“曆陽”四句:曆陽,今安徽和縣,位於全椒東南,兩地相距百裏。諸生,明清兩代稱已入學的生員。香鞚,馬勒的美稱。借指遊從之眾。吳國鼎《先君逸稿小引》:“喜獎進後學,而不肯嚅唲貴介。”

“薖軸”句:薖軸,《詩·衛風·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考槃在阿,碩人之薖。”“考槃在陸,碩人之軸。”《鄭箋》:“薖,饑意。軸,病也。”後薖軸連用,喻病困。《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沉冥之怨既缺,薖軸之疾已消。”李善注:“謂賢人隱居而離病困也。”寤寐言,《詩緝》:“既寐而寤,既寤而言,皆獨自耳。”

趾離:唐馮贄《記事珠·夢神》:“夢神曰趾離,呼之而寢,夢清而吉。”

“神物”兩句:神物,《易·係辭上》:“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李白《梁甫吟》:“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載弄,《詩·小雅·斯幹》:“乃生男子……載弄之璋。”

“高祖”句:太史,翰林別稱,此指曾祖吳國對。黃門,給事中別稱,此指叔曾祖吳國龍。陳廷敬《吳國對墓誌銘》:“初,母夫人(指吳沛之妻盛氏)有身,夢二龍相對,已而同乳生二男子。君先生,故曰‘對’,其季曰‘龍’。”

“肇錫”兩句:肇錫嘉名,《楚辭·離騷》:“皇覽揆餘於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王逸注:“肇,始也。錫,賜也。”王家,猶王室,朝廷。明徐複祚《投梭記·渡江》:“你自昔翩翩雄恣,英名徹遐邇,是王家梁棟,天府彝鼒。”

以上一節,計五十二句。在吳敬梓看來,在吳氏家史中影響深遠,他也有較多了解並受其影響,因詳述之。吳沛(1577—1631),字宗一,號海若,晚號樗園。性孝友,工古文,善書法,“道德文章為東南學者宗師”(《吳國對墓誌銘》)。著有《西墅草堂集》十二卷(今藏於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為海內孤本)。另有《詩經心解》六卷,未梓。吳沛初發奮製舉,屢試不售,直至年過四十(萬曆四十六年),方得補一廩生。感憤之餘,乃設帳曆陽,“橫經高座,課諸子及門弟子”,終於成為“全椒吳”以科舉發家的奠基人(清康熙《全椒縣誌》卷八、卷十)。此五十二句中大部分是鋪敘吳沛在科場“遭息翮而垂翅,遽點額而迍邅”的不平以及“守先待後” 的操守,這跟吳敬梓自己當時的境遇和心情很相似,可以說是借高祖酒杯澆自己心中塊壘。

吳敬梓的親曾祖吳國對和幾個兄弟一起,為吳沛編輯了《西墅草堂遺集》,有清康熙十二年吳國對的家刻本,至少在家族中傳承,吳敬梓肯定熟悉。

吳沛之為人對吳敬梓的影響是有跡可尋的。吳國鼎在該書卷首的《先君逸稿小引》中記其父:

家徒四壁……遇四方貧士輒解衣推食,毫不作德色。…… 客居無論知與不知, 出囊中錢沽酒高唱。不治生產,殊不戚戚也。喜獎進後學,而不肯嚅睨貴介。時關先生守寧國,每介劄相召,不肯往,撫案曰:大丈夫不能生致青雲,有負知己,何麵目效侯門曳裾哉!

吳敬梓的作派何其肖也!所說“關先生”事,就是賦中說的,“寧國太守關驥以書召,謝不往” 。民國《全椒縣誌》卷十也記此事:萬曆丙午三十四年(1606),吳沛而立之年方始參加鄉試,房師全椒令關驥分校其試卷,以第一名推薦,但主考不同意他為第一名。關驥為他力爭,表示如果不以第一名錄取,寧可等待下科再試。吳沛其後應試,“七戰皆北”。關驥後遷寧國守,“以書迎沛,沛曰:‘書生命蹇,愧負知己,何麵目曳裾其門哉!’”,故“謝不往”。

吳敬梓不僅在此賦中寫了此事,而且以其操守持身而自詡,在《春興八首》(之五)說自己:“一事差堪喜,侯門未曳裾!”

吳國器在《先君逸稿跋言》中記吳沛教導兒子:“做一積陰德平民,勝做一喪元氣進士。”(同前書)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八回裏也寫:“與其出一個斫削元氣的進士,不如出一個培養陰騭的通儒。”

吳沛有《醉題》詩雲:“富貴功名等閑事,可知汗血在群兒。”(同前書)吳敬梓《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貴為一書之“骨”。

吳沛最重要的業績是精心培養了“群兒”—五個兒子。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