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我之宗周貴裔,久發軔於東浙。(按族譜,高祖為仲雍九十九世孫。)有明靖難,用宣力於南都。(遠祖以永樂時從龍。)賜千戶之實封,邑六合而剖符。迨轉弟而讓襲,曆數葉而遷居。(始祖諱轉弟公,自六合遷全椒。)
句釋
宗周:《詩·小雅·正月》:“赫赫宗周。”《毛傳》:“宗周,鎬京也。”
“發軔”句:發軔,猶言發脈。東浙,指東甌,故址在今浙江溫州一帶。吳敬梓的先世居此。李霨《清禮科掌印給事中吳公墓表》:“公諱國龍,先世居浙東甌。”
高祖:指吳沛。仲雍:又稱虞仲。周太王次子,季曆之兄。太王欲立季曆及其子昌,於是太伯、仲雍乃出奔荊蠻,號句吳。見《史記·吳太伯世家》。
靖難:指燕王朱棣起兵奪取其侄朱允炆帝事。朱棣出兵,號曰靖難。參見《明史·成祖紀》《明史·方孝孺傳》。
遠祖:指吳聰。他在靖難之役中從龍有功,被封為驍騎衛戶爵。吳英受邑江蘇六合。
“賜千戶”兩句:千戶,武官名。金初設置,為世襲軍職。元明相沿,衛所兵製設千戶所,千戶為一所長官。實封,古代帝王封賜給功臣食邑的戶數與實際封賞數往往不符,其實際賜予的封戶謂之實封。剖符,猶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諸侯、功臣時,以竹符為信證,剖分為二,君臣各執其一。後因以剖符為分封、授官之稱。
“迨轉弟”兩句:轉弟,即吳鳳。“號古泉。家世驍騎衛戶爵,以誌趣高淡讓襲,卜居邑之西墅(按:故址在今全椒縣程家市鄉浦北山吳村)。”(清康熙《全椒縣誌》卷十)讓襲,辭讓世襲之職。吳鳳“讓襲”,誌書謂“以誌趣高淡”。
以上八句追溯吳氏之起源、遠祖吳聰由東浙遷至江蘇六合、始祖轉弟之讓襲和遷全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