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周作人談美食周作人談美食
周作人

餛飩擔

浙東民間歌謠嘲諷拙劣的戲班雲:“台上群玉班,台下都走散,連忙關廟門,兩邊牆壁都爬坍,連忙扯得牢,隻剩一擔。”這在隻看戲園裏的戲的人聽了覺得有些費解之處,第一是戲台下怎麼會有餛飩擔的,這因為原是社戲,大家出錢在廟裏演劇給菩薩看,一般人都可以去白看,而且還大吃其點心,所以各樣吃食攤在台下開張,餛飩擔不過其中之一罷了。其次,餛飩擔特別被扯牢,這是什麼緣故呢?理由說起來很是簡單,便隻苦於我不會畫幾筆,要用文字說明,未免須得多費氣力,而且恐怕終於難得十分明了。別的飲食擔都已挑出廟門,而一擔餛飩擔獨被拉住,這便為他的擔子特別笨重,挑了走不快之故。

不知道為什麼,餛飩擔要那麼與眾不同,於必要的缸灶水桶之外加上那些抽屜,朱漆描畫,像是新娘嫁妝似的,其實豆腐漿擔也用好些作料,可是擔子卻簡單得多了。在空廟裏,好些人糾纏住挑著一副俍伉的擔子的人,這裏老百姓顯示出他們很好的幽默,隻可惜不知道這擔子的人也就不能充分了解。手邊有一部石印的《太平歡樂圖》,原本係乾隆庚子即一七八〇年方蘭坻所畫,因進呈禦覽,負販商民多戴羽纓帽,又拖小辮,也很觸目,共有一百幅,畫出挑擔擺攤各種情形,亦可備參考,可是細細檢查卻不見有餛飩擔,雖然元宵擔是有的。吳友如在《點石齋畫報》上所作圖,主題是打架或翻車,多畫市肆背景,極為難得,其中當可找到。又曾見《江南鐵淚圖》,戲台下似有餛飩擔,但已記憶得不甚清楚了。

原載《亦報》一九五〇年二月十日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