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空心人手記空心人手記
白川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當所有的文字、圖片、影像不足以呈現它萬分之一的震撼、優雅與驚心的美,那我接下來這些文字,有什麼意義?無非是一個被美撞擊過的渺小年輕人,竭力用片言碎語拚湊一個關於它的片麵記憶。它是什麼?於我,它是摩爾人藝術造詣淋漓盡致的體現,讓我目瞪口呆的曠世巨作,顛覆我心中lessismore理念的建築,是令人沉默著歎息的阿爾罕布拉宮。

13世紀時伊斯蘭勢力的大潰敗時期,摩爾人失去在西班牙統治了幾百年的領土,唯獨剩下格拉納達一座城市,而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正是摩爾人在此苦守時建成的。一個已經淪陷的國家,和即將淪陷的城市中緩緩築起的華美宮殿,是摩爾人竭盡所能留下的藝術品,亦是他們對曾經昌盛的國土最後的回望。仿佛繁華過盡扭頭轉身時便迎來轟然頹敗的瞬間,所產生的惋惜、留戀與淒美之情賦予了阿爾罕布拉宮哀傷的特質。它見證西班牙人對摩爾人的驅逐,曆經多次爆炸和長達百餘年的荒廢,最終於19世紀被長期修繕得以恢複原貌。所以今天越見宮殿的驚心之美,越覺得悲從中來。

然而進入阿爾罕布拉宮核心的納塞瑞斯王宮(PalacioNazaríes)參觀時,一瞬間便將它的身世拋之腦後,看那細巧、華美的雕刻花紋密密麻麻布滿整麵牆壁,取而代之的是詞窮的讚歎。僅是一麵牆上,花紋中顯現的植物抽象圖案就有幾十種樣式,同時鋪有徽章式的圖案,阿拉伯文字等,雜糅在一起,被排列組合於整麵牆上,卻絲毫不淩亂,反倒覺得繁複精美中透著秩序感。

阿爾罕布拉宮中的圖案嚴格遵從伊斯蘭裝飾圖案的呈現形式,有雕刻、鑲嵌、彩畫組合。據說,每一塊圖案上所用的釉料的顏色會因每日光線、觀看角度的改變而產生不同的純度和感官變化。雖是平麵的圖案,卻也因色彩的不同,製造出前後排列的錯落感和凹凸感。所以無論目光落至何處,既有正麵華麗之美衝擊的震撼,亦有前後上下錯落排列的層次。粗看如觀望一場抽象幾何圖形的綻放儀式,細觀方知每一個圖形獨一無二的魅力。

若走近一些仰頭望向側麵一塊牆壁,上方馬蹄形的拱券,由溫潤的白色和藍色點綴而成,錯落有致。從部分紋飾的夾角處可看見仍有紅色的痕跡,不知是否曆經多年,紅色已然褪去,隻留下如象牙白的牆麵和底藍色相互印襯的美麗。而如今看見的白,也不知在多年前,是否相同?惋惜於無論今日如何稱讚它,卻始終無法見到它最初的模樣,如同曆史的真相在漫長的歲月中,總有流失。

大使廳內似是無需擔憂顏料褪色的問題,因整個廳內整麵牆的雕刻圖案所帶來的震撼,始終無法與身處廳內抬頭仰望穹頂後的驚歎相提並論。隻要你稍稍抬頭,便會被那雕刻了8000多個星形雪鬆圖案的穹頂徹底吸引。仰望穹頂,它呈深褐色,結構上有由下端方形不斷向上呈圓弧形的動勢。穹頂大麵積的暗沉與下方鏤空高窗和整個廳內的象牙白色形成強烈對比。

穹頂上的星星形狀排列組合成如花朵的樣式,以同色係的赭石色,深淺不一地同穹頂的主色區分開來。仿佛置身於黑暗之中,那浩瀚宇宙不斷引我向上飛向,而後我與散布的燦爛煙花和璀璨奪目的繁星同遊。僅是通過穹頂的結構和圖案、顏色的排列組合,就使人產生如此奇妙的幻覺,若是曾經在這裏被接待的使臣貪看,陽光同時從上方不規則圖案的窗戶上傾斜下來,豈不要在柔和的白晝之美和黑暗卻盡顯燦爛的宇宙中來回轉換?坐於中間的蘇丹王頓時渾身散發著神性光芒,令使臣全然忘記我是誰,在哪兒,將要做什麼。

幾何圖形的力量在宮殿中被詮釋得淋漓盡致。阿拉伯紋飾中的幾何紋以星形元素為主,由此衍生各種排列組合,三角形變為五角星形,甚至是八角星形的穹頂,除此之外,十字形、萬字形等各種圖案的排列組合,讓人眼花繚亂。宮殿中的姐妹廳的穹頂,便是讓人見過之後無法忘卻的八角星形穹頂。據說,穹頂上的鐘乳石拱的裝飾,由早期的工匠將一個個的石膏設計好形狀,製造出來後,再逐個將它們堆砌於建築的穹頂上,堆積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八角星形狀的穹頂的每一個夾角中央有一扇鏤空圖案的窗,光灑進來,鐘乳石狀的厚重感與窗戶的通透形成對比,感官上不覺沉重,而穹頂也宛如一朵精致的花。

姐妹廳外部是經典的阿拉伯式庭院,獅子中庭。124根棕櫚樹般的柱子,支撐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庭院中央12隻白色大理石獅托起一個大水缽(噴泉)。因伊斯蘭禁止具像繪畫,所以宮殿中運用獅子形象做為雕塑實在難得。

雖獅子並不像獅子也毫不威嚴,但12頭獅子嘴裏吐出的細細的水流,流向被劃分十字狀的四條水渠內,供給整個宮殿,實用且可愛。四條水渠中藏著建造者的寓意,代表著古蘭經中所說的四條河流,水河、乳河、酒河、蜜河。水渠嵌於地板中央,因細窄所以不顯突兀,幾乎與地麵融為一體,在未破壞宮殿美感的基礎上,為宮殿供水製造流動的美感。

整個宮殿無論從極致的裝飾、裝飾內所蘊含的深意,還是從更為實際的引水方麵,無不透露著摩爾人的智慧。這樣的宮殿,當真是想搬上一個梯子,舉燈對著一麵麵牆仔細看過去,若要將所有紋飾細細看完,少說也得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光是這座不大的皇宮,我來來回回看了四個多小時,卻實在無法一一描述和細說,隻得置身於其中親身感受。

走出皇宮,站在山巔之上的阿爾罕布拉宮,俯瞰整個回廊式的阿爾拜辛區域及整座城市時,我拿出了耳機,播放《》這支曲子來聽。曲子響起,簡單的旋律被演奏者用西班牙吉他、輪指的手法演繹了這支哀婉的曲子。幹淨純粹,旋律均勻地鋪開,隻是通過起起落落的音符營造飽含了悲情、惋惜、悔恨以及無盡的思念感的氛圍。在這曲子中看著摩爾人用最後的眼淚滋養的宮殿,感慨如今四周蔥鬱的樹木已然長大,以深綠色托起懸崖上凝重的宮殿遺跡。而土紅色的斑駁牆麵是曆經日月星辰幾個世紀更替後的沉澱色。像我這樣的遊客匆匆幾眼,或駐足停留,宮殿內的故事總是一遍遍重複講,卻怎麼也講不完、留不住。隨著夜的悄然而至,阿爾罕布拉宮更像在山巔俯瞰格拉納達城,而山下新城熠熠生光,星星點點的燈是光芒的生機也是眼淚盈盈。

這樣一座宮殿內的故事,光環、歎息、驚歎都同樣多。風霜雨水和讚許聲一並澆灌它。所以離開時我一言不發,隻是走得緩慢。回到山下阿爾拜辛區的酒店,夜逐漸暗下來,這個保留至今的伊斯蘭街區,曲折的小路上,古老的牆麵很多處已開裂,房屋重新刷上掩飾不了曆史滄桑痕跡的白色,在昏黃的路燈下,更顯幽暗與古樸,與前方的阿爾罕布拉宮遙相呼應。我望著它,同樣無法很好地記錄它,即便是記錄也是徒勞。

那一日我曾想,在旅途中你選擇以怎樣的方式去記錄?是用雙眼去看身心感受?拍下一些畫麵好讓日後可以反複而清晰地進入到當時的情境中?還是以繪畫、寫作等形式描繪記錄當時的環境與心境?大多時候我們竭盡全力去記錄,渴望留下一些什麼,然而我們也清楚地知道即便用上所有的方式,人依舊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不可通過回看來假設我們還在那一時那一處。當我們記錄下的那一刻起,一切的消亡已然開始,所有的成品無外乎是真實經曆的複刻品。所以我在阿爾罕布拉宮中,關掉相機,也未寫隻言片語,隻是呆呆地看。這許多蒼白文字,也僅能算做我一個拙口笨腮之人,自己對自己講述的回憶罷了。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