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九八·九江九八·九江
葛羽哲

第二章 生死決戰

●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

● 三軍將士齊出動。

● 人在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

1.車轔馬蕭向九江

“江西父老,你們的紅軍後代回來了!”

“當年打響第一槍,今日返鄉保九江!”

8月8日14時40分,滿載步兵第二團第一梯隊近千名官兵的列車急速駛進廬山火車站。看到這支部隊打出的兩條標語,站台上等候的群眾沸騰了。

紅軍自從誕生起就與江西結下了不解的淵源,當年紅軍在這塊土地上打響第一槍,實現朱、毛紅軍勝利會師,創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打破國民黨軍隊五次“圍剿”,啟程兩萬五千裏偉大長征,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話。江西因此也被稱為“紅土地”。

二團這支勁旅最早就是從這裏走出去的。1927年8月1日,賀龍率領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與葉挺、朱德所部在南昌打響了中國革命的驚天一槍,南昌起義之後,賀龍率部回湖南桑植組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隨後二團在這支英雄部隊的編成內,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先後走出了賀炳炎、王尚榮、朱輝照、黃新廷、李井泉、廖漢生、周逸群等123位將軍,湧現出“全國戰鬥英雄”王福、“特等戰鬥英雄”於玉滿、“爆破英雄”徐高虎等140多名英模人物。團隊始終保持著1個紅軍團部、2個紅軍營和10個紅軍連隊的編製,被譽為紅軍團、百將團。

7日17時30分,二團接到上級關於赴九江參加搶險救災的預先號令,要求團裏做好隨時出動的準備。聽說要去九江參加抗洪戰鬥,官兵們如同赴前線打仗一樣,個個摩拳擦掌、群情激奮。天天磨牙礪齒的猛虎,等待的就是出山的那一刻。一個小時內,正在外訓的高炮連、工兵連趕回來了!70台指揮車、運輸車、炊事車等各種車輛啟動檢修好了!297名在師教導隊集訓的人員回到了各自的連隊!

18時45分,一個急刹車,吉普車穩穩地停在杭州留下鎮師部軍官訓練中心門口。從車上幾乎跳著下來三個人,一個是團長王宏,一個是團參謀長程友敏,還有作訓股長王立光,他們接緊急命令到師首長處受領任務。

由於時間緊迫,受領任務和動員部署,以及部隊的準備工作同時平行展開。團政委魏殿舉在團裏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參加人員擴大至全體營連主官和機關幹部。從魏殿舉沉重、嚴肅的神情上,大家感到可能出大事了,部隊有“大仗”要打,心裏也隨即躁動起來。

聞戰則喜、逢敵亮劍是紅軍團最喜歡的狀態。

19時45分,王宏、程友敏從師裏受領任務後返回團隊,黨委會立即轉入作戰會,傳達了上級關於緊急趕赴九江執行抗洪搶險任務的命令,對部隊出動、車輛裝載等問題做了明確的安排,隨後魏殿舉進行了簡短的動員。20時05分,各營連迅速集結部隊,車輛邊加油、邊裝載、邊編隊,人員邊集中、邊登車、邊動員。一切都在行進間展開。從下達命令到登車編隊,全團僅僅用了40分鐘。

車轔轔,馬蕭蕭,千人百車向九江!

整個團編成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由團前指、一營、二營、直屬隊、衛生隊共964人組成,由團參謀長程友敏帶隊,一師李錦平副師長帶精幹機關人員隨團指揮,21時從中村營區出發,經摩托化行軍、鐵路裝載,於次日14時40分到達廬山火車站;第二梯隊由團基指、三營、炮營、汽車連、修理所共930人組成,由團長王宏、政委魏殿舉帶隊,22時30分從營區出發,於次日17時15分到達廬山火車站。

臨上車前,通信股長沈宏不知從哪裏抓了兩部大塊頭手機,一部給了王宏,一部給了魏殿舉,當時手機並不普及,在指揮基本靠吼的大堤上,這兩部全球通手機起了大作用,串起了不斷線的移動指揮鏈。

在鐵路輸送途中,各營連召開車廂黨委會、支委會,進一步傳達任務、明確分工,建立健全各種組織,分析形勢,製定預案。以車廂為單位搞教育,連與連、排與排之間開展拉歌、挑應戰。魏殿舉親自擬寫了“水高一尺,堤高一丈,嚴防死守,決不後退”“江西父老,你們的紅軍後代回來了”等12條戰鬥標語,各營黨委、各連隊黨支部都向團黨委遞交了請戰書。

一路行進一路歌,紅軍後代有擔當。

熙熙攘攘的九江客運碼頭,眾多九江老百姓正扶老攜幼、拖家帶口往外走,當他們看到官兵們跑步登船時,紛紛放下東西、停下腳步,發出陣陣歡呼聲,有的高喊:“解放軍大部隊來了,我們有救了!”有的喊:“快給解放軍讓路!”還有一些老年人拉住戰士交代:“孩子,水火無情,可要當心啊!”並拚命向戰士手中塞蘋果、橘子和煮熟的雞蛋。而此時此刻,官兵頂著危險“逆行”,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昔日紅土地養育了人民子弟兵,今天老區群眾有難,我們當赴湯蹈火、不負重托。

暮色中,紅軍團的戰旗插上了決口大堤最險處,這是九江大堤決口後最早馳援的一支部隊。一直在沉船上指揮搶險的前線總指揮、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董萬瑞中將看到紅軍團大旗和風塵仆仆的官兵,頓時鬆了一口氣。

從7日出現決口開始,第一批上陣的部隊,包括來自浙江金華的步兵第三師的兩個團,來自福建南安的步兵第九十二師一個團,以及江西武警總隊的部分官兵已整整苦戰了30多個小時,中間沒有緩過一口氣,沒有吃過一口熱飯,一個個疲憊不堪,不少人中暑脫水。

緊急關頭,勇兵天降。

“部隊換防!”董副司令員一聲令下,雖然第一批部隊鏖戰正酣,官兵們心裏也一百個不願意,但還是服從命令撤了下來。紅軍團官兵精神抖擻地接下了原來3個團的“戰鬥陣地”。

黨的召喚至高無上,人民利益壓倒一切。聽說部隊有重大任務,二團官兵表現出了強大的凝聚力。在作戰部隊,戰士們最厭煩的就是天天關在營區,渾身有勁使不出;幹部們也總是想方設法變出任務,使戰士們沒有時間胡思亂想。最高興的就是參加全軍性的大演習,或是執行全國性的大搶險,夠勁道,有回憶。現在機會來了,誰也不想讓它從身邊溜走。

於是,18名身患疾病的官兵,有的懷揣住院單,有的揣上藥瓶,不顧醫生和連隊幹部的勸阻紛紛請戰;312名家在湖北、湖南、江西災區的官兵,把家中房屋被衝、田地被淹、親人失散的苦痛埋進心底,毅然奔赴抗洪前線;確定留守的官兵誰也不願留下,有的連隊出發號令一下,全連官兵都上了汽車。營連幹部檢查發現後,急忙從車上把留守人員苦口婆心勸下車。

團參謀長程友敏8月底即將進入國防大學深造,準備學習之前休假的他已交接完手頭的工作,就在這時參加搶險救災的命令到了,他二話沒說把休假單撕了,向團長、政委極力爭取帶部隊打頭陣。

一連班長林紅平,軍校考試失利,準備休假回家調整一下心情。當天正在軍務股辦理休假手續的他,看到軍務參謀接到電話停下手頭的工作,開始整理行囊,他敏銳地感到可能有事了,休假手續也不辦了,以衝刺的速度跑回連隊。與林紅平同一批的落榜考生就有15個,他們都以同樣的衝鋒姿態積極請戰。

六連副連長汪業成的愛人7日晚恰巧來隊探親,汪業成到團大門口等候,愛人剛下車,汪業成與她隻說了幾句話,又把她送上了返程的汽車。二連排長張華順,探家帶女友回到連隊時,離部隊出發隻剩下不到10分鐘。當連隊幹部通知他留守時,他堅決請戰,換上作訓服,把女友托付給留守的戰友,便迅速登上了啟動的軍車。

接到命令的官兵義無反顧,在家休假的14名官兵,從報紙、電視、廣播中得知部隊到達九江抗洪的消息後,迅速從四麵八方趕過去。一〇五連連長郭榮慶,正在安徽貴池老家休假,照顧生病的妻子,當他從江西衛視看到團隊在九江搶險的報道後,立即趕到貴池客運碼頭。因為洪水,開往長江上遊的船已封航,他又急忙趕往汽車站,開往九江的汽車因部分公路被淹也停開了。情急之下,他花120元錢叫了一輛出租車,繞了60多公裏路趕到安慶,想從那裏乘火車走。當他趕到安慶火車站,當天已沒有開往九江的列車,就在候車室苦苦熬了一夜,第二天風塵仆仆地來到連隊抗洪現場。這正是:千轉百回赴前線,人民利益重於山。

在二團奔赴九江的同時,各路精兵從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安徽等地,向九江彙集。人們從飄揚的旗幟上,看到了一個個響亮的名字:“硬骨頭六連”“紅色尖刀連”“尖刀七連”“攻堅英雄連”“大嶝島戰鬥模範連”“泰安戰鬥模範連”……彙聚成一股股綠色的滾滾鐵流,從東南西北朝著同一方向挺進。

在千軍萬馬會師決口的過程中,有一個花絮:某團接到下車直奔4-5號閘口的命令,可值班參謀記下的卻是45號閘口,部隊浩浩蕩蕩趕到一看,並無決口,掉轉車頭發現路又被洪水阻擋,隻得繞了遠路,趕到決口處時天已微明,參謀也因此吃了處分。但無論怎麼繞,都改變不了勇士們涉水挺進的意誌和決心。

古城九江一覺醒來,發現大軍已然兵臨城下,一眼望不到頭的運兵車,一色跑步前進的迷彩服。

看著紛紛前來增援的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人們逐漸從最初的驚慌和混亂中穩定下來:有我英雄子弟兵,何愁洪魔不低頭。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