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洞門口的天空洞門口的天空
歐陽蘇勤

三條魚

小時候在石板街上,小夥伴們做彈弓打鳥,爬樹掏鳥窩,下水捉魚、挖泥鰍,上山斫柴、扯筍,一天到晚忙個不亦樂乎。

其中,最讓人激動的是捉魚。每年有三個時節最活躍。

一個是夏天漲水時,一連幾天大雨,塘滿田滿,魚兒就從塘裏田裏跑出來,衝進水圳、小溪裏,此時圳裏溪裏水漫到沿,流勢湍急,大家就用漁網、竹排攔魚。

漁網攔魚很容易理解,將三角形的手網攔在水流湍急的溪中,每隔一段時間看一下即可。竹排是用繩子將長竹片串為一排,斜放在水溪裏,魚被溪水衝來,即順著竹片溜上來撿走即可。

第二個時節是割早禾時,一些靠近溪水、魚塘的田裏會有一些鯉魚、鯽魚什麼的,隻要不影響社員割禾,大膽放心去捉,誰捉到就是誰的。

第三個時節是年底幹塘時,生產隊魚塘車水起魚換錢。車淺水後,社員們把放養的大點的魚撈了,剩下的開放大家撈。

這三個時節對喜歡抓魚的小夥伴來說,都是眼巴巴盼著的。除了這三個時節,平時小河小溪裏,小打小鬧地搞搞,也可能有所收獲,但機會不多。

先講記憶中的第一條魚。這條魚的故事恰恰就發生在這種不多的機會中。

這條魚出現在1965年夏天。漲水時節已過,太陽高照,稻田開始蓄水,水圳小溪隻剩下牛尿大小的水慢慢流著。我們一行五個小夥伴在西門城樓下耍。西門城下是一條從石板街延伸出來的石板路,一直通向西頭村。在城樓與街道中,有一座小小的石板橋,一條小溪從橋下蜿蜒流過,漲水時這條小溪是我們抓魚的主戰場。眼下,小溪接近幹涸,太陽照射下,閃出點點亮光。五個小夥伴中,包括我在內的四個都屬於抓魚迷,在這方麵興趣足,身手也行。隻有一個小夥伴是從來沒有抓過魚的。這就是觀秀,從小父母看得重,擔心安全,下水捉魚、遊泳等一概不允許。大家都認為有條魚送給他,他都抓不住。恰恰這天發生奇跡了。五個人,七八九歲不等,正在小溪旁玩。忽然,觀秀耳朵一豎,像聽見什麼聲音,就朝小石橋走去,我們不知道他要幹什麼,遲疑一下也跟上去,隻見他探頭看了看橋洞,隨即貓著腰鑽了進去,“啪啪啪”響了幾聲,待出來時,兩手抓著一條兩三斤重的草魚!這一幕,讓我們目瞪口呆。

一個從沒抓過魚的小孩怎麼就能抓到這麼一條大魚?而且,活蹦亂跳的魚兒力氣很大,他怎麼能一把抓穩?最讓人不解的是,小溪近似幹涸,小橋洞下,水很淺,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一條魚?而我們每天從這裏來來回回,怎麼就看不到呢?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觀秀大名辛均林,異常聰明、機警,好讀書。我們從小一起長大,後來又在同一個知青隊,並有幸成為大學校友。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北京工作,可惜英年早逝,讓人惋惜不已。

再講第二條魚。

這是幾年後的事。那時,迷上了遊泳。每天下午,都到北門塘裏遊泳。一天,和焦麵幾個人又去遊泳。遊得差不多了,我爬上岸,正準備換衣服,忽然發現水中一道白光漂移,憑本能反應,我估計是一條死魚。這種魚誰撿到就歸誰。我叫了一聲,跳下水,狂遊過去,此時,本來就在水中的焦麵也發現了這條魚。一場非正式的遊泳比賽開始了!兩人奮力劃水,不顧一切地朝目標遊去,終於,靠近了,終於,沒有終於了,焦麵比我遊得更快,爭得了冠軍,一條大花鰱被他舉在手中,高高揚著,仿佛一枚奧運金牌。我懊喪地返回岸上,勝得敗失,競爭法則如此。我換上衣服,正準備回家,焦麵一把拉住我,走到他家,拿起菜刀,一剖兩半:“拿去,給你。”

焦麵叫胡群,又叫“二毛俚”,從小喜歡體育,為人真誠,重感情,是個能與你一直做朋友的人。

再講第的故事。本來按時間,應該排在第二,但第三條魚嚴格來說,不是魚,叫“鱉”,學名中華鱉,慈化人管它叫“腳魚”,既然有個“魚”字,也就算魚了。

北門魚塘下麵有一口田,因為靠近魚塘,一漲水,魚就會跑進田裏。所以,每年割早禾時,就會有些人到這口田裏來抓魚。田是北門隊的,社員忙著“雙搶”,他們沒有這個閑工夫抓魚。

這是1966年的事,這口田割完了禾,大家都擠在田裏抓魚,魚並不是很多,都是一些小鯉魚、小鯽魚,難得見到一條大點的。可那個時候生活窘迫,很缺吃的,能捉到一條小魚也蠻高興的。大夥兒分散著,各自找魚抓魚。突然,一個小姑娘尖叫一聲,跳著跑開。隻見她跑開的地方,一隻碩大的腳魚正在張牙舞爪,快速地奔跑。這可是一個大家夥!難得一見。可誰也不敢上前,怕它咬人。就在這時,隻見一個人忽地衝上去,雙手麻利地壓住腳魚,迅速抓了起來。這時,大家才看清,是中街上的羅大伯,在供銷社當經理。大家正慶幸他抓到了腳魚時,一個出乎大家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隻見羅大伯抓住腳魚,一轉身,放進了小姑娘的魚簍。那一瞬間,整個田裏異常安靜。

小姑娘姓彭,住上街裏,家中兄弟姐妹一大堆。我想,這件事她和家人應該還有印象。畢竟一生中,這種奇遇並不多!

2021年11月21日於慈化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