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洞門口的天空洞門口的天空
歐陽蘇勤

六一節的演出

重陽節,老同誌去釣魚,釣著釣著就意識到,自己終於老了。老了就容易回憶往事,由敬老節想到兒童節,想到自己上小學時的第一次登台演出。

我是1961年9月入學啟蒙的。當時,學校裏教室不足,就臨時借用了鎮西門外的仰山廟作教室。仰山廟離學校約五百米,要從西門城樓下穿過。我當時還住在外婆家,在小學校門口東側,而自己的家在校門口的西側。這樣,從外婆家出發,經過校門口,經過自家門口,從城門洞裏穿過,再走一百來米,就到了仰山廟。

仰山廟裏供著大大小小的幾尊菩薩,平時經常有人燒香拜佛。學生上課期間,就不會有人進來跪拜菩薩。孩子們讀書學習畢竟比拜菩薩更重要,這一點,老表們還是掂得出輕重的。這樣讀了半年,第二年春天,就搬回小學校園來上課了。

實際上,小學校園也是一座叫“三官殿”的舊廟改造的。不過是一座大廟,改得又早,除房子樣式和布局沒有改變外,其他地方倒看不出廟的模樣。

校門對著石板街,是座牌坊式的門樓,對開的兩扇木板大門。進得門來,是一個窯磚鋪地的小廣場,中間一條甬道,兩旁各有一個花壇,種有兩株月季,花開了,紅紅的,很美麗。我們一(1)班的教室就在小廣場的西邊第一間。

班主任、語文老師詹淑萍,是一個瀏陽妹仔,年紀輕輕的,個子不高,漂漂亮亮,一張嘴巴能說會唱,很有文藝範兒。

在琅琅的書聲中,我們走進了1962年的5月份。詹老師說,下個月就是6月了。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這是全世界的小朋友共同的節日,我們要好好慶祝。學校要搞一台文藝演出,各個班級都要出節目。我們一(1)班也不能落後,盡管是低年級,也要參加,還要爭取得獎。今天,我們要選幾個同學參加表演,想參加的請舉手。

詹老師話一說完,教室裏就“哈”的一下,隨即又異常安靜,一雙雙澄亮的大眼睛盯著老師。緊接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人舉手。

“有誰報名嗎?”詹老師問道,眼睛隨即向教室裏掃視著。結果,眼光掃到哪裏,哪裏的同學就趕緊把頭埋在桌子底下。

“不舉手,我就要點名了,點到的同學請站起來。”於是,詹老師就開始點名了。第一個是羅武清,父親是供銷社的經理,家住中街小巷中的張仙廟旁;第二個是任居民,住在區政府院子裏,父親是區委領導;第三個姓易,名字我記不起來了,他媽媽是學校的老師;第四個是……詹老師的眼睛往我這邊掃過來了,我有種預感,頭“嗡”的一熱,趕快縮到桌子下。“歐陽蘇勤。”詹老師還是點到了我。我猶豫了一下,扭扭捏捏地站了起來。

四個小朋友,都是街上人家的小孩,組成了一(1)班的演出陣容。排的節目是詩朗誦,是一年級課本中的一篇課文,一首兒歌,講外國衛星上天的事情,題目就叫《衛星》。詹老師叫我們前後各兩人,排成兩排,一邊朗誦一邊做動作。兒歌一共有四段,其中有一段記得是“蘇聯的衛星大,美國的衛星小,蘇聯的衛星上天了,美國的衛星掉下海”。那時,中國還沒有衛星,蘇聯有衛星,而且還飛到天上去了,美國的飛不上去,還“撲通”一聲掉了下來,美國氣得嗷嗷直叫,我們高興得不得了。

以後的日子裏,一放學,我們四個人就在教室裏排練,一邊大聲地朗誦著,一邊手舞足蹈地比畫著,大小高低、天上地下什麼的,還不斷地變換站位。課文我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動作卻總是不到位,遲遲疑疑,不是快了,就是慢了,與大家不同步,甚至有時換好了站位又不記得做動作。經過詹老師反複調教才勉強與大家協調一致,而他們三個人卻比我熟練多了。練了兩個星期左右,詹老師說練得差不多了,也沒時間了。因為,六一兒童節明天就到了。

第二天下午,在慈化中心小學禮堂裏,全校八百多名師生彙聚一堂,興高采烈地舉行“六一”國際兒童節慶祝活動。小小的舞台後麵掛了一塊紫紅色的幕布,上麵掛著黃色蠟光紙剪成的“歡慶六一”四個大字。滿禮堂的人都唱起了歌,熱鬧得很!不知怎麼的,我的心一下子就“怦怦”地跳了起來。

隆重的演出就要開始了!校長站在台上講了一段話,我聽著,心情越發緊張。特別是看到各個班級的小演員,臉上都搽了紅紅的胭脂,一個個笑盈盈的,一副整裝待發的神情,臉上立刻就感到滾燙的,不由自主地舉起手來,想摸一下。

“莫摸,會掉顏色的。”詹老師小聲地提醒著。

第一個節目要開始了,是我們一(1)班的節目。詹老師指揮我們排好隊,朝台上走去。

……

最後演出的效果如何,我不記得了,準確地說,我沒看過。原因是,我們四個人排成一隊向舞台走去時,羅武清走前麵,我走最後麵。走著走著,走到上台的木階梯前時,我突然腦子一熱,腿一軟,在階梯前拐個彎,“吱”的一下溜出了禮堂,跑到了操場上。緊接著,沿著操場旁邊的一條小路,一口氣跑到西門城樓下,在角落裏找了塊石頭靜靜地坐著,一直到吃晚飯時分才回到外婆家中。

至於三個小夥伴後來怎麼表演的,整個節目演出效果如何,我是一概不知道的,更不敢去問。當然,更不敢告訴外婆。

第二天,在詹老師極歡快的表揚和極其嚴厲的批評中,我知道了同學們的演出是相當成功的。但是,畢竟少了一個人,缺了一個角呀!

我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麼會臨陣脫逃,直到現在,我也說不清原因。

這就是我過的第一個六一兒童節,也是我第一次參加文藝演出。從此,我知道,我就缺這麼一點文藝細胞。盡管在以後幾十年的生涯中,扭扭捏捏地趕鴨子上架,登過幾次舞台,但我還是有極大的自知之明,我壓根兒就沒有文藝演出的稟賦。

說到慈化中心小學的文藝活動,當年還是蠻熱鬧的,放學後教室裏、操場上,文藝、體育各種活動熱氣騰騰。我上小學前,就經常竄到一些教室裏看他們排練,有一次一連七八天看我媽媽教學生排練舞蹈《社會主義放光芒》,當然也是等她回家燒飯。

我還記得有一年,高年級的同學還排了一場在慈化石板街上很有影響的活報劇,叫《台灣的蚊子咬了美國人的鼻子》,說的是一個美國人在台灣被蚊子咬了,大發雷霆。蔣介石、宋美齡等嚇得不得了,上上下下忙亂一團。五年級的李玉進,家是慈化郵電所的,扮美國人,用紙片做了個大大的假鼻子,抹得紅紅的,粘在鼻子上,頭上戴一頂有藍色條紋的高禮帽,也是用紙板做的。扮宋美齡的是當年慈化的一個小美女,姓湯,大家都喊她“小芳”,父親好像是在銀行工作的。湯小美女穿著旗袍裙,頭上紮一朵大紅花,一搖一擺地走著,嬌聲嗔氣地說著,美麗極了。以至其他的幾個參演人我都忘記了。

這個戲可不是在慈化中心小學禮堂演的,而是在中街裏新蓋不久的慈化劇院演出的。你想想,這在當時可了得!

2021年11月12日於慈化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