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水滸探秘水滸探秘
胡學健

生辰綱被劫案背後的故事

聞知哥哥大名

我們曾在《有關生辰綱的重重迷霧》一文中,揭示了梁中書給蔡太師送生辰綱的真相。現在,我們再來說說生辰綱被劫案背後所隱藏的其他精彩故事。

我們先來說說劉唐、公孫勝當初到了鄆城縣,為什麼隻把生辰綱的消息告訴了晁蓋,而不告訴宋江。劉唐、公孫勝之所以這樣做,不是因為晁蓋在江湖上的名聲比宋江更響,而是因為他們覺得晁蓋比宋江更適合去劫生辰綱。

首先,晁宋兩人的身份不同。雖然晁蓋與宋江都名聞江湖,而且都住在鄆城縣裏,彼此之間也很熟悉,用晁蓋自己的話來說,他們兩人是“心腹相交,結義兄弟”。但是,晁宋兩人的身份卻是迥然不同的。晁蓋是東溪村的保正,是本縣本鄉的富戶;而宋江則是縣衙裏的押司,刀筆敢欺蕭相國,是知縣跟前的紅人。

小說中有一個細節很能說明問題。劫取生辰綱案發後,宋江冒險前往晁蓋莊上報信。當晁蓋聽說宋江來到了自家莊門口,盡管宋江是自己的結義兄弟,但晁蓋仍緊張萬分地問莊客宋江帶了多少隨從。晁蓋不能確定此刻出現在自家莊門口的宋江,他的身份是自己的兄弟,還是縣衙裏的押司。對此,金聖歎有個批語批得一針見血:“寫心虛人如畫。”這批語雖是批給晁蓋的,但卻也一語點破了晁宋兩人之間的微妙關係。

其次,晁宋兩人的風格不同。雖然晁宋兩人都仗義疏財,在江湖上也都聲名遠播,但相對於宋江來說,晁蓋身上的江湖氣顯然更重一些。

小說第十四回寫道,晁蓋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凡有人前來投奔他,不論好歹,都要留在莊上;如果要回去時,又都有銀兩相贈。從“托塔天王”這一綽號的由來,也可看出晁蓋的行事風格。當初,西溪村裏鬧鬼,白天總是迷人下水。西溪村就在一位僧人的指點下,用青石鑿了個寶塔,鎮在了溪邊。結果,就把那些個鬼都趕到東溪村裏來了。於是,作為東溪村保正的晁蓋,就覺得很不爽,便獨自一人走過去直接把那青石寶塔奪了過來,放在了東溪村。因此,大家都稱晁蓋為“托塔天王”。另外,當劉唐把計劃搶劫生辰綱的想法告訴晁蓋時,說了這樣一句話:“曾見山東、河北做私商的,多曾來投奔哥哥,因此劉唐敢說這話。”劉唐的這句話雖然不長,但是卻透露了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是,晁蓋結交的江湖好漢中,不乏違法之徒;二是,劉唐正是聽說晁蓋敢於結交做私商的江湖好漢,所以才敢來找晁蓋商議搶劫生辰綱之事。

相比晁蓋的霸氣,宋江則更像個謙謙君子——濟弱扶傾心慷慨,聲名不讓孟嘗君。小說第十八回寫道,宋江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為“孝義黑三郎”。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隻好結識江湖上好漢,常常是排難解紛,濟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為“及時雨”,用小說的原話說是“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第三,晁宋兩人的武功不同。各位看官應該知道,搶劫生辰綱,個人武功的高低是個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小說曾借著兩個人的感受,寫出了晁蓋的武功之高。一個是劉唐。小說第十四回,劉唐曾對晁蓋說道:“聞知哥哥大名,是個真男子,武藝過人。”有的看官看到這裏可能要說了,劉唐對晁蓋的武功也隻是道聽途說而已,他自己並沒有親眼見識過,所以他的話可信度並不高。

各位看官如果對劉唐的評價持保留意見,那不妨看看另一個人的說法。這個人,便是鄆城縣的都頭朱仝。朱仝不但是晁蓋的好朋友,而且他自己的武功也十分了得。小說第十三回,有首讚是這樣寫朱仝的:“義膽忠肝豪傑,胸中武藝精通,超群出眾果英雄。彎弓能射虎,提劍可誅龍。”可見朱仝的武功之高。後來梁山英雄排座次,朱仝位列天罡星第十二位,為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是梁山泊一員十分重要的將領。那麼,朱仝是如何評價晁蓋的武功的?小說第十八回,劫取生辰綱事發後,朱仝與雷橫兩人奉命前去東溪村捉拿晁蓋。朱仝吩咐雷橫等人要倍加小心,說道:“我須知晁蓋好生了得;又不知那六個是甚麼人,必須也不是善良君子。”朱仝的話裏雖然藏著自己的小九九,因為他想放晁蓋一馬,所以就要先支開雷橫,但是說晁蓋武功高強,顯然也是不爭的事實,否則雷橫和縣尉他們就不會一致同意朱仝的意見了。

而相比晁蓋,宋江的武功就差遠了。我們先來看小說第三十二回,武鬆在白虎山痛打孔亮這一節故事:兩人相鬥,武鬆用手隻一撥,就像放翻小孩子一般,一把就將孔亮放倒在了地上;接著,武鬆一腳踏住孔亮,連打了二三十拳;然後,就將孔亮提起來,一把丟到了門外的溪水裏。在武鬆看來,這孔亮根本就不堪一擊,而孔亮的練武師父正是宋江。人家王進一點撥史進,那史大郎的功夫就噌噌噌地往上漲,可是孔亮在宋江的指點下,那功夫實在是不敢恭維。這樣看來,這宋江的功夫真的可與史進剛練武時那“七八個有名的師父”有得一比了。有的看官可能會說,孔亮之所以會在武鬆麵前不堪一擊,那是因為武鬆的功夫實在是太過高強了。可問題是,雖然武鬆的功夫十分高強,但是孔亮的水平再不濟,也不至於在武鬆麵前,連一點點的還手之力都沒有吧?

各位看官如果對上述說法還持保留意見,我們不妨再來看看宋江所使用的武器。小說第二十二回,宋江殺了閻婆惜之後,準備與宋清兩人逃亡江湖。小說寫道,宋江弟兄兩個各跨了一口腰刀,拿了一條樸刀,離開了宋家村。可見,此時宋江手裏的武器是一條樸刀和一口腰刀。但問題的蹊蹺在於,這條樸刀在宋江手裏隻是拿著玩玩,裝裝樣子的,並不是宋江的拿手武器。為什麼這麼說?小說第三十五回,宋江與燕順等人在去投梁山泊的半路上,偶遇了來給宋江送信的石勇。宋江從石勇處得知父親亡故的消息,便急著要去奔喪。小說寫道,宋江跨了一口腰刀,拿了石勇的短棒,酒食都不肯沾唇,便飛也似的獨自一人回家去了。

各位看官注意了,這個領著三五百個強人想要去投梁山泊的宋江,手裏的武器竟然隻是一口腰刀,為了防備不測,還要臨時借別人的武器帶在身上。更奇怪的是,宋江並沒有去問燕順借樸刀,反而是向石勇借了他的短棒——冷兵器時代最沒有殺傷力的武器之一。要知道,宋江離開宋家村時,手裏可是拿著一條樸刀的。但是此時,那條樸刀竟然不見了蹤影。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還在後麵。小說第四十二回,宋江想回老家搬取父親上梁山,小說是這樣描寫宋江的:“便取個氈笠戴了,提條短棒,腰帶利刀,便下山去。”如果說那天在去梁山泊的途中,向石勇借短棒隻是臨時起意的權宜之策,現在宋江既然已經上了梁山,那麼他的手裏應該有件自己拿手的武器了,為何還隻是“提條短棒”呢?實際上,宋江拿手的武器是有的,那就是一條短棒。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宋江不向燕順借樸刀,而要向石勇借短棒。由此,我們也就可以大致推斷宋江的武功水平了。

搶劫生辰綱可是件滅九族的勾當,如果武功不濟,那是萬萬不行的。所以,劉唐向晁蓋自薦時,就稱自己頗學得本事,便是麵對一兩千的軍馬隊,拿條槍也全不懼他。吳用提請阮氏三兄弟入夥的理由,也是這三兄弟義膽包天、武藝出眾。

綜上,選晁蓋還是宋江去劫生辰綱,那答案當然是不言自明的了。智取生辰綱這一部大戲,就這樣開演了。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