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水滸探秘水滸探秘
胡學健

注水的生辰綱

梁中書為什麼要故意在江湖上泄露生辰綱的消息,希望再一次被劫?問題的關鍵,在於這生辰綱到底值多少錢。

有的看官可能就要說了,從梁中書對蔡夫人的說法,以及劉唐、公孫勝的消息來看,這生辰綱應該是價值十萬貫之巨的。梁中書是這樣對蔡夫人說的:“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使人將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京師慶壽。”劉唐、公孫勝是這樣對晁蓋等人說的:“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玩器等物,送上東京,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

但是,從小說的實際描寫來看,這生辰綱卻並不值十萬貫。這樣說的理由,主要有兩條。

一是,晁蓋手中的錢財並不多。小說第二十回,晁蓋他們火並了王倫之後,梁山上下的七八百人,都來廳前參拜新頭領。晁蓋便拿出打劫生辰綱時所得的金珠寶貝,連同從自家莊上帶來的金銀財帛,當廳賞賜給了這些梁山的大小頭目和小嘍囉。但令人困惑的是,才過了沒幾天,晁蓋與一幫兄弟們正在飲酒,小嘍囉前來報告,說有一群客商今晚會從山下旱路經過。晁蓋聽了之後就說了這樣一句話:“正沒金帛使用,誰領人去走一遭?”

這就奇怪了。那生辰綱價值十萬貫,加上富戶晁蓋自家莊上的金銀財帛,應該是一筆巨款了,可怎麼才賞賜了七八百人,晁蓋就“正沒金帛使用”了?

有的看官可能會說,晁蓋之所以會手頭拮據,可能是因為賞賜眾人時太過慷慨了。小說對晁蓋這次的賞賜金額沒有明確的說明,但是,我們可以從另外的角度來做個合理的推測。上文所講的那次下山打劫,是晁蓋他們上了梁山之後的第一次打劫行動,所以晁蓋就極為重視。先是派了阮氏三兄弟,領著一百多人下山去設伏。後來想想不妥,就又讓劉唐帶著一百多人下山接應。等到了三更天,見山下還沒有消息,就又派了杜遷、宋萬引著五十餘人下山接應。自己則與吳用、公孫勝、林衝三人邊飲酒邊等消息,坐了整整一個晚上。

一直等到天亮,小嘍囉才來報告說搶了二十餘輛車子的金銀財物和四五十匹牲口。晁蓋聽了大喜,取出一錠白銀,賞給了那個小嘍囉。然後把劫來的這些財物全都堆放在聚義廳上,取一半收貯在庫,聽候支用;餘下的一半分為兩份,十一位頭領均分一份,山上山下眾人均分一份。從晁蓋大喜之下隻賞了小嘍囉一錠白銀,以及他分配財物的方法可知,晁蓋是不可能把錢都賞賜給梁山眾人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晁蓋劫了生辰綱之後,他的手頭其實並不富裕。

說這生辰綱不值十萬貫的第二個理由是,白勝分得的錢財也很少。小說第十八回,劫取生辰綱案發後,濟州府的公人前來抓捕白勝。這些公人繞屋尋贓,最後在白勝床鋪的地下,挖出了一包金銀。

各位看官都知道,參與搶劫生辰綱的人總共有八個。如果按人均分贓,那麼,晁蓋他們每個人該得的贓物應該是一萬兩千五百貫。如果不按人均分贓,那麼,白勝即使隻能分到上述人均的零頭,那他最少也該拿到兩千五百貫吧?可是,從白勝家裏起獲的贓物,卻隻有區區一包金銀而已。這明顯不合乎邏輯。

於是,有的論者就分析說,這生辰綱其實是假的,是梁中書設的一個局而已。楊誌押運的隻是十擔偽裝成生辰綱的石頭,隻有蔡夫人送的那擔珠寶是真的。晁蓋他們搶劫了生辰綱,其實隻是搶劫了蔡夫人的那擔珠寶而已。這種說法,顯然是很可笑的。

如果這生辰綱隻是一堆石頭的話,萬一楊誌紅運當頭,押運成功了,那聰明如此的梁中書,又該怎麼麵對自己的老丈人呢?梁中書的這個機會成本,未免也太大了點吧?所以這生辰綱隻能是真金白銀,絕不可能是石頭偽裝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我們來看晁蓋他們是如何裝運生辰綱的。小說第十六回,楊誌他們喝了白勝的那桶酒之後,一個個都頭重腳輕地軟倒在地了。於是,晁蓋他們就從鬆樹林裏推出那七輛江州車兒,把車子上的棗子全都丟在地上,然後將這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內,遮蓋好了,叫了聲:“聒噪!”就一直往黃泥岡下推去了。楊誌見了,口裏隻是叫苦,卻掙紮不起。老都管那些人也都眼睜睜地看著晁蓋他們把這金珠寶貝用車運走了,卻隻是起不來、掙不動、說不得。可見這十一擔生辰綱,確實都是真金白銀。否則,晁蓋他們就不會把它當寶貝似的都裝在車子內,還要細細地遮蓋好;而那個老都管也不會在蒙汗藥酒醒了之後,埋怨眾人道:“你們眾人不聽楊提轄的好言語,今日送了我也!”

其次,我們來看晁蓋他們是如何處置生辰綱的。小說第十八回,劫取生辰綱事發,何濤帶了公人前來鄆城縣捉拿晁蓋他們,宋江聞訊後飛馬來給晁蓋報信。小說寫道,這時晁蓋正和吳用、公孫勝、劉唐三人,坐在後園的葡萄樹下吃酒。而阮氏三兄弟分得了錢財之後,都已經回石碣村裏去了。眼看著事情緊急,吳用便提議先去石碣村落腳,如果形勢緊迫,那麼就去梁山泊入夥。晁蓋擔心梁山不會收留他們,吳用就說道:“我等有的是金銀,送獻些與他,便入了夥。”於是,吳用、劉唐就把打劫生辰綱得來的金珠寶貝,分作五六擔裝了,便投石碣村而去。

第三,我們來看阮小二的家庭變化。小說第十五回,吳用去石碣村勸說阮氏三兄弟一起搶劫生辰綱,是這樣描寫阮小二的:“頭戴一頂破頭巾,身穿一領舊衣服,赤著雙腳。”此時的阮小二,可以說是窮困潦倒。但是,劫了生辰綱之後呢?小說第十九回寫道,見何濤領著官兵要來追捕,阮小二就選了兩支棹船,把老娘和家裏的老小,以及家中的財賦,全都裝進船裏。此時阮小二的家中顯然已經有了些財賦。前後總共不過幾天的時間,這阮小二又是從哪裏得來的財賦?小說第十八回說得很清楚,此時阮氏三兄弟已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這財賦,正是從黃泥岡上劫來的。

另外,還可以作為佐證的,是小說第十七回評說楊誌的兩句詩。一句:“麵皮青毒逞雄豪,白送金珠十一挑。”還有一句:“平將珠寶擔落空,卻問寶珠寺討帳。”這兩句詩句,分明講的是生辰綱十一擔金珠寶貝的下落,調侃的是楊誌那無邊的失落與鬱悶。

綜上所述,晁蓋他們確實在黃泥岡上搶劫到了真金白銀,這生辰綱並不是用石頭偽裝的。現在,我們再回到前麵講的那個話題,這生辰綱到底值多少錢?

我覺得,這生辰綱肯定不值十萬貫,它不過是號稱“十萬貫”而已。它一定是注了水的。如果生辰綱沒有注水,那麼晁蓋、白勝他們就不會感到搶到的錢財如此之少。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還是出在梁中書身上。

小說第十三回,梁中書曾同蔡夫人講過這樣一句話:“已使人將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京師慶壽。”正是梁中書這句討好蔡夫人的話,無意中泄露了生辰綱注水的秘密。原來,梁中書送的生辰綱,並不是十萬貫錢,而是用十萬貫錢收買來的金珠寶貝。所以,不但這號稱的“十萬貫”可能有水分,甚至連這些“收買”來的“金珠寶貝”也可能有水分。

去年送生辰綱,他梁中書不但枉費了十萬貫的財物,而且到現在都沒有抓到賊人。這十萬貫的生辰綱,就如泥牛入海,連個聲響都沒有。所以,今年他梁中書要換個思路了。他要爭取少花錢也能辦成事。他要出一個既不能得罪蔡太師和蔡夫人,又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高招。而這個高招,我們就姑且稱之為“注水生辰綱”。

梁中書走這一著棋,可以說是能進退自如的。所謂“退”,如果楊誌押運生辰綱失敗了,那麼誰也不會知道他梁中書所使的小聰明,蔡太師和蔡夫人也不會怪罪他梁中書。而從去年生辰綱被劫的情況來看,再加上今年梁中書故意提前散布生辰綱消息所作的鋪墊,楊誌這次押運生辰綱失敗,應該是件大概率的事情。所謂“進”,萬一楊誌押運生辰綱成功了,那麼有了去年生辰綱被劫的陰影,蔡太師隻會讚許梁中書這個女婿辦事得力,誰也不會去懷疑這生辰綱到底有沒有注水,以及注了多少水。所以,無論楊誌押運生辰綱成功與否,給老丈人送注水生辰綱的梁中書,都是一個勝利者。

事實也證明了梁中書的高明。小說第十七回寫道,蔡太師看了生辰綱被劫的書劄之後,大驚道:“這班賊人,甚是膽大!去年將我女婿送來的禮物,打劫了去,至今未獲;今年又來無禮,如何幹罷!”隨即太師府就押了一紙公文,派了一個得力的府幹,星夜趕往濟州府,著落濟州府尹,要立等捉拿這夥賊人,即刻回報。這邊京城的蔡太師一怒,那邊大名府的梁中書該是一笑了。

那麼,楊誌那生辰綱押運人的身份,又是誰確定的呢?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