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水滸探秘水滸探秘
胡學健

有關生辰綱的重重迷霧

生辰綱的消息

智取生辰綱無疑是整部《水滸傳》中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中書謀劃給老丈人當朝太師蔡京送生辰綱,這件事看似精心準備,其實卻迷霧重重。

那麼,撩開這重重迷霧的麵紗,我們將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有關生辰綱的真相呢?

我們先來說說商議生辰綱的時間問題。小說中有關生辰綱的話題,第一次出現是在第十三回。時逢端午,梁中書與蔡夫人在後堂家宴,慶賀端陽。

酒過數巡,隻聽蔡夫人說道:“相公自從出身,今日為一統帥,掌握國家重任,這功名富貴從何而來?”

梁中書道:“世傑自幼讀書,頗知經史,人非草木,豈不知泰山之恩,提攜之力,感激不盡!”

蔡夫人道:“丈夫既知我父親恩德,如何忘了他生辰?”

梁中書道:“下官如何不記得,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使人將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京師慶壽。一月之前,幹人都關領去了。現今九分齊備,數日之間,也待打點停當,差人起程。”

從小說的這處描寫可以看出,梁中書同蔡夫人商議給蔡太師送生辰綱的事情,是在端午節的家宴上。蔡太師的生辰是六月十五日,而梁中書早在一個月之前也就是在四月初頭,就已派人去籌辦生辰綱了。再過些日子,就可以派人起程送往東京祝壽了。

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晁蓋、吳用、劉唐三人在千裏之外的鄆城縣東溪村,商量如何搶劫這生辰綱的時間,竟然也是在五月初頭,與梁中書同蔡夫人商議如何籌辦生辰綱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各位看官請看小說第十五回是怎麼寫的:

吳用道:“再煩劉兄休辭生受,連夜去北京路上探聽起程的日期,端的從那條路上來。”

劉唐道:“小弟隻今夜也便去。”

吳用道:“且住,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如今卻是五月初頭,尚有四五十日,等小生先去說了三阮弟兄回來,那時卻教劉兄去。”

晁蓋道:“也是,劉兄弟隻在我莊上等候。”

一個差不多籌辦齊全,一個打算搶劫,在時間上幾乎是同時的,實在有些奇怪。可是,奇怪的事情後麵還有,那就是劉唐又是怎麼知道生辰綱消息的呢?

劉唐是這樣跟晁蓋介紹生辰綱的:“小弟打聽得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玩器等物,送上東京,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去年也曾送十萬貫金珠寶貝,來到半路裏,不知被誰人打劫了,至今也無捉處;今年又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早晚安排起程,要趕這六月十五日生辰。”

對生辰綱的來龍去脈,劉唐了解得是一清二楚,難道劉唐是個情報專家?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從劉唐的行狀來看,他根本就算不上什麼情報專家。

我們先來看他的醉態。劉唐明明是來給晁蓋報送生辰綱消息的,可是就在晁蓋的莊外,劉唐卻莫名其妙地醉倒在了靈官殿裏。連殿門也沒關,就赤條條地睡在了供桌上麵,讓前來巡邏的雷橫當作小偷逮了個正著。如果不是晁蓋後來用計相救,真不知會鬧出什麼幺蛾子。所以當晁蓋打算救劉唐的時候,劉唐會說出這樣的感謝話來:“若得如此救護,深感厚恩,義士提攜則個!”

這劉唐的行事,未免也太過草率,太不檢點了。

我們再來看他的睡姿。小說寫道:“那漢子把些破衣裳團做一塊作枕頭,枕在項下,齁齁的沉睡著了在供桌上。”從劉唐把破衣裳一團當作枕頭的睡姿來看,他應該是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江湖好漢。否則他也不會如此看重晁蓋送給雷橫的那十兩銀子,要拚了命去奪回來。金聖歎顯然也看出劉唐睡姿的奇特了,於是,他就在“枕在項下”句下批道:“枕頭也,乃雲項下,寫盡粗人沉睡光景。”

那麼,問題來了。劉唐既然是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江湖好漢,那關於生辰綱的消息,他又是從哪裏得來的呢?

我們接著讀小說,就會發現在東溪村裏,又發生了一件事關生辰綱消息的詭異事情。這件詭異的事,與公孫勝帶來的消息有關。公孫勝是在劉唐到達東溪村後的第四天,才來到晁蓋莊上的。但是,公孫勝顯然比劉唐更厲害,他不但知道生辰綱的具體情況,而且還探明了生辰綱的押運路線。

小說第十六回,晁蓋與吳用、公孫勝等六人在莊上飲酒。席間,吳用道:“此一套富貴,唾手而取。前日所說央劉兄去探聽路程從那裏來,今日天晚,來早便請登程。”

公孫勝道:“這一事不須去了。貧道已打聽,知他來的路數了,隻是黃泥岡大路上來。”

這公孫勝未免也太神了!要知道,此時遠在北京大名府的生辰綱,不但還沒有起運,而且連那個押運人是誰,也還沒有確定。

讀了小說後文我們知道,這生辰綱是五月十五日起運的,而押運人楊誌則是在起運前三天,才由梁中書與蔡夫人兩人商議確定的。這就奇了怪了,公孫勝知道生辰綱的押運路線,竟然比押運人楊誌還早十多天。難道公孫勝真的是個法力無邊的神人,能夠準確地預知未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的。

小說第五十三回,公孫勝曾向戴宗回憶自己年輕時的往事:“貧道幼年飄蕩江湖,多與好漢們相聚。”可以這樣說,此時的公孫勝隻不過是個混跡江湖的道人,還遠沒有師父羅真人的法力。有的看官看到這裏可能就要問了,既然公孫勝不是什麼神人,那他的消息又是從哪裏得來的?

從劉唐、公孫勝先後獲得生辰綱確切消息的情況可知,有人在江湖上不斷發布有關生辰綱的最新消息。那麼,這個消息最初的發布者,又是誰呢?——正是梁中書。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梁中書有泄密的動機。梁中書送給蔡太師的生辰綱,價值十萬貫。折算成現在的人民幣,這生辰綱大概值3000萬元。這筆巨款,都是梁中書搜括來的民脂民膏。如果每年都要讓梁中書拿出這麼大一筆錢財來孝敬老丈人,那麼,即使梁中書貴為北京大名府的留守司,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最有權勢,恐怕也是有點力不從心的。所以,在小說第十三回,梁中書才會講出這樣一段很值得玩味的話:“上年收買了許多玩器並金珠寶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盡被賊人劫了,枉費了這一遭財物,至今嚴捕賊人不獲。”

梁中書的意思很清楚,去年的生辰綱被賊人劫去了之後,就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直到現在仍然蹤影全無,破案無門。這在梁中書看來,簡直就是“枉費了這一遭財物”。因此,梁中書完全有可能在今年的生辰綱上動腦筋,做文章,從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要這樣做的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來個“重蹈覆轍”——讓生辰綱再被劫一次。先故意在江湖上散布生辰綱的消息,以吸引沿路強人的眼球。然後,再來個半路被劫,這樣就可以瞞天過海,死無對證。這樣看來,劉唐與公孫勝能在五月初就獲知生辰綱的確切消息,也就不足為怪了。

我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推測呢?梁中書製訂的生辰綱的押運計劃,暴露了他的心思。

小說第十六回,梁中書決定委派楊誌來押運這個生辰綱。楊誌叉手向前稟道:“恩相差遣,不敢不依!隻不知怎地打點?幾時起身?”

梁中書道:“著落大名府差十輛太平車子,帳前撥十個廂禁軍監押著車,每輛上各插一把黃旗,上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每輛車子再使個軍健跟著,三日內便要起身去。”

楊誌聽了梁中書的計劃後,明確提出了反對意見,道:“非是小人推托,其實去不得,乞鈞旨別差英雄精細的人去。”

楊誌為什麼會反對梁中書的押運計劃?我們用楊誌自己的話來作答。楊誌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聽得上年已被賊人劫去了,至今未獲。今歲途中盜賊又多,此去東京,又無水路,都是旱路。經過的是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岡、白沙塢、野雲渡、赤鬆林,這幾處都是強人出沒的去處。更兼單身客人亦不敢獨自經過,他知道是金銀寶物,如何不來搶劫?枉結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

事情是明擺著的,從大名府到東京城,隻能走旱路,這一路都凶險萬分。你若大張旗鼓地運送金銀珠寶,肯定會落得個人財兩空。那麼梁中書為什麼不汲取去年的教訓,還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答案就是,梁中書對生辰綱的態度是,不是怕被劫,而是希望被劫。所以梁中書表麵上采納了楊誌化裝押運的想法,但第二天出發時,卻又臨時派了個老都管和兩個虞候與楊誌同行。後來的事實證明,生辰綱之所以會被劫,問題就出在了這三個人身上。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