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慈悲不拘於哪種形式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觀無量壽經》

【佛偈釋義】

這句話的意思是佛心是大慈大悲的,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卻是普惠萬物眾生的。佛心就是慈悲心,也就是善心,是一種對萬事萬物所持有的悲天憫人的情懷。人性本善,在見過了各種各樣殘暴醜陋的事情之後,大多數人還是願意相信人性的源點是善良的,是悲天憫人的,可見人們對善良與慈悲之心極為執著,絕不會舍棄。立於世間,我們都應當繼承這種一脈相承的佛心善念,多做慈悲之事,多修慈悲之道行。

內心的戒律往往勝過外在的拘束。佛法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麵對生活,力行實證,讓我們在繁忙中領悟到源自內心的人生幸福真諦。慈悲心像是苦海的舟航、黑夜的明燈、救世的良方。也因此,慈悲布施不一定非要遵循某種固定的形式,隻要守住心戒,保持理智,形式大可不必拘泥。

所謂慈悲沒有形式,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三兄弟是怎麼做的。

有兄弟三人,雖然沒有出家,但是喜好打坐參禪,時日久了,為了追求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約出外行腳雲遊。

有一天,在日落時他們借宿於一個村莊,恰巧這戶人家的男主人剛剛去世,一位婦人,帶著七個子女生活。

第二天,三兄弟正要上路的時候,最小的弟弟就對兩位哥哥道:“你們兩位往前繼續參學吧!我決定留在這裏不走了。”

兩位哥哥對於弟弟忽然改變了主意這件事非常不滿,認為他太沒有誌氣,出外參學見到一位美貌婦人就動心想留下來,於是他們氣憤地拂袖而去。

寡婦看到弟弟一表人才,就自願以身相許。弟弟卻說:“你丈夫剛死不久,我們馬上就結婚實在不好,你應該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談婚事。”

三年以後,女方提出結婚的要求,弟弟再次拒絕道:“如果我和你結婚實在對不起你的丈夫,讓我也為他守孝三年吧!”

三年後,女方又提出結婚要求,弟弟再度婉拒道:“為了彼此將來的幸福美滿,無愧於心,我們共同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結婚吧!”

三年、三年、再三年,經過九年,這一戶人家的小兒小女都長大了,弟弟助人的心願已完成,就和婦人道別,獨自走上求道的路,最終證得他的佛果。

一個婦道人家要獨自撫育七個年幼的孩子實在不容易,幸好有人願意幫助她。最小的弟弟雖然不入山打坐,但甘心幫助一家孤兒寡母,不為世間的五塵六欲所轉,可以說這位弟弟才是真正懂得佛的慈悲的人。而當初誤以為他貪戀女色的兩位兄長又怎麼懂得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呢?

慈悲的方式多種多樣,隻要出於慈悲、守住心戒,即使違背了修行中某些形式上的戒律,也依然能夠修成正果。

關於慈悲和守戒,還有一段榮西禪師的往事。

有一次,一個窮人來到榮西禪師麵前,向他哭訴:“我們家已經好幾天揭不開鍋了,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請師父發發慈悲,救救我們吧,我們一家人將感激不盡,永遠記得師父的恩德……”

榮西禪師麵露難色,雖然他想救這家人,可是連年大旱,寺裏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讓他如何救這家可憐的窮苦人呢?榮西禪師一時束手無策。

突然,他看到身旁的佛像,佛像身上是鍍金的,於是他跪下告罪後,攀到了佛像上,用刀將佛像上的金子刮了下來,用布包好,然後交給窮漢,說道:“這些金子,你拿去賣掉,換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那個窮人看到禪師這樣,含淚說道:“我這是罪過呀,逼得禪師為難!”

榮西禪師的弟子也忍不住說:“佛祖身上的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師父怎可拿去送人!這不是冒犯佛祖嗎?這不是對佛祖大不敬嗎?”

榮西禪師宣了聲佛號,認真答道:“你說得對,可是我佛慈悲,他肯定願意用自己身上的肉來布施眾生,這正是我佛的心願。更何況隻是他身上的衣服呢!這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即使把整個佛身都給了他,也是完成了佛祖的期待。如果我這樣做要入地獄的話,那隻要能夠拯救眾生,我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雖然榮西禪師的行為看起來已經破戒,但是這種不顧個人修行,隻為他人著想的胸懷,不正是慈悲的菩薩心腸嗎?

佛家講究的慈悲並不隻有單一的形式。為了心中堅持的信念,有很多人選擇了怒目金剛,舍身入地獄。慈悲不是一味地後退與忍讓,不是毫無原則地遷就,而是麵對給眾生帶來大苦難的罪惡能毫不猶豫地舉起手中的屠刀捍衛無辜。

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怒目的金剛卻甘願拿起禪杖,掃蕩一切妖魔,換來蒼生安寧的一方淨土。

所以,慈悲也可以有不一樣的形式,有些看似嚴厲的行為卻是大慈大悲。慈悲很重要,但重要之處並不在於形式,而是發自內心的善,就如戒律之嚴在於心,而不全在參禪打坐之間一樣。

隻要我們能心懷慈悲,保持理智,堅持心戒,那麼慈悲的形式也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