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無量相好莊嚴照明。以彼性故,一切眾生得般涅槃。
——《大法鼓經》
【佛偈釋義】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無量相好莊嚴光明照耀。因為眾生皆有佛性,所以皆可證得涅槃。所以說,人與佛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隻要我們願意去努力,終有一天,我們也能達成所願。
幾百年前,有一位讀書人到處拜佛求仙,訪到宜蘭一座山上,就在崖上題了一首詩:三十三天天重天,白雲裏麵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隻怕凡人心不堅。
在此人的眼中,佛本來就是凡人,身為凡人皆可成佛、成仙,而這所有的變化都源於自己的那顆心。正應了那句話:一切法唯心所現,為識所變。世間萬物的表象都是相由心生,擁有什麼樣的心,就會擁有什麼樣的外表;擁有怎樣的見識眼界,就會擁有怎樣的行為舉止。
每個人都是佛在塵世撒下的一粒種子,都能開花,每個人都可成仙成佛。所以在佛教中的“佛”並非“禪”而是人。
眾生由於因果業報千差萬別,眾生的本體自性卻並無二致。任何人都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把成功的人看得太過虛幻和不真實。其實很多時候隻要你想,努力了,你也能成功。
人與佛之間的差異都是人所定的,一切眾生都有佛性。
有個小和尚曾滿懷疑惑地去見師父:“師父,您說好人壞人都可以度,問題是壞人已經失去了做人的原則和底線,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應該度化他。”
師父沒有立刻作答,隻是拿起筆在紙上寫了個“我”,但字是反寫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顛倒。
“這是什麼?”師父問。
“這是個字。”小和尚說,“但是寫反了!”
“什麼字呢?”
答:“‘我’字!”
“寫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師父追問。
“不算!”
“既然不算,你為什麼說它是個‘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個字,你為什麼說它反了呢?”
小和尚有些茫然,不知怎樣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說它是‘我’字,又認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為你心裏認得真正的‘我’字;相反,如果你原不識字,就算我寫反了,你也無法分辨,隻怕當人告訴你那是個‘我’字之後,遇到正寫的‘我’字,你倒要說寫反了。”師父說,“同樣的道理,好人是人,壞人也是人,最重要的是你須識得人的本性。於是,當你遇到惡人的時候,仍然一眼便能見到他的‘本質’,並喚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難度化了。”
師父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在這個世界上,眾生之間沒有任何差別,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都是人。所以,如果要去度人,既要度好人,也要度壞人。這也告訴我們,世界萬物都是平等的,我們要一視同仁,不可區別對待。
清末民初的國學巨擘章太炎先生在《齊物論釋》一書中,詳細闡釋了“萬物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觀點。我們可以從中引申出這樣一個結論,既然萬物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那麼每個個體就都是一個自在自足的個體,就像佛家所說的那樣:自性圓滿。
心、佛、眾生原無差別,隻是人的心理在作怪。
一大早,寺院門口就吵鬧不休,玄素禪師前去詢問,了解到原來是一個屠夫想要進寺燒香拜佛,但是寺裏的僧人嫌他滿手血腥,不肯讓他進殿,於是雙方就發生了爭執。
玄素禪師看到這個情景,立刻阻止了眾僧。
他問道:“何事在這裏吵鬧?”
旁邊的僧人說道:“這個屠夫每天殺豬宰牛,雙手沾滿了血腥與罪孽,怎麼能讓他破壞佛門的清淨呢?”
旁邊的人也附和道:“每天晚上,他家裏都會傳來豬狗牛羊的哀嚎聲,聽得人心煩,讓人無法入睡,像他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到這裏來呢?”
玄素禪師說道:“佛門為十方善人而開,也為度化十方惡人而開。這位施主有向佛之心,前來禮佛,理應與別人一樣平等相待,無須介懷。”
屠夫滿麵感激,來到禪師麵前說:“方丈慈悲,我殺孽太重,於心不安。於是我想要請方丈和各位法師到我家裏去,我準備在家裏辦齋供養各位,以安慰我不安的心。我們全家齋戒沐浴三日,懇請各位光臨寒舍,助我完成這個心願。”
眾人聽了他的話,搖頭不止。玄素禪師卻用微笑化解了,他說道:“在佛麵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隻要與佛有緣,就可度他,佛門慈悲,不會舍棄任何人。”
屠夫也好,顯貴也罷;劊子手也好,慈善家也罷,在佛家眼裏,皆為平等,哪裏分誰聰明,誰愚鈍,誰善良,誰凶惡呢?所以玄素禪師不但毫不猶豫,而且欣然愉快地接受了屠夫的邀請去屠夫家做客。
將人分為三六九等,認為覺悟正道,得超得度隻是少數特權者的專利,但這些僅僅是一些人的妄想,違背了佛的本意。有尊卑貴賤之心的人,永遠悟不到人生真正的道。
心、佛、眾生是沒有差別的,很多人沉淪於俗世,不能自拔,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還誤認為佛和人不同。
因此,每個人都不必妄自菲薄,隻要滿懷一顆慈悲之心,舍棄一切去修行,一樣能夠有所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