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茲心亦非心,無心慈悲是真心,真心慈悲無茲心,無心權作有心心。
——佛家禪語
【佛偈釋義】
這是佛家十分經典的禪語,意思是說,真正的慈悲之心是忘我的,沒有任何私心雜念的。在佛家的眼中,寧可失去一切,也不能沒有慈悲。慈悲無處不在,即使是一滴水中也有大慈悲。
世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從來都是與我們周圍的事物和自然融於一體的,關懷它們,實際上也是在關懷我們自身。萬事萬物在自然界原本都是應該享有自由的。因此,常存一顆悲天憫人的心,不僅僅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更是對人生與自然的一種理解和頓悟。
出家人以慈悲為懷,他們視眾生為平等,也望眾生彼此平等以待,互尊互敬,這份慈悲之心不言而喻。佛法十分注重慈善之心,而且一直都教導人們一心向善。佛法對善良的理解往往要比我們在世俗中的理解深刻得多,這也正是佛法的高深所在。佛法中的慈悲與善良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佛是站在與眾生平等的位置上來展示自己的慈悲與善良的。但凡在修習佛法上得道的高僧,其慈悲之心皆不輸佛。比如曆史上有一位滴水和尚,便是在慈悲中豁然開悟的。
滴水和尚十九歲時就上了曹源寺,拜儀山和尚為師,剛開始時,隻被派去替和尚們燒洗澡水。
有一次,師父洗澡嫌水太熱,便讓他去提一桶冷水來。他提了冷水來,先把部分熱水潑在地上,用冷水把熱水調涼後,又把多餘的冷水也潑在地上。
師父開口教導他:“你這麼冒冒失失的,地下有多少螻蟻、草根,這麼燙的水下去,會毀掉多少性命。而剩下的涼水,用來澆灌,可活草、樹。你若無慈悲之心,出家又為了什麼呢?”
他於是開悟了,並以“滴水”為號。
這就是“曹源一滴水”的故事。曹源既是曹源寺,也是曹溪的源頭,這也正是真禪的源頭,即後來六祖慧能修身過的曹溪。
佛法對人是十分講究慈悲的,甚至延及所有生靈,即使是再小再卑微如一隻毫不起眼的小螞蟻,在佛家眼中也是一條生命,它與我們人類的生命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也應該享有生命的權利和尊嚴。
佛法中不殺生、眾生平等的觀念、教義都極為深刻地體現了佛法對宇宙間生命的尊重與關懷。釋迦牟尼佛曰:“一滴水中有四萬八千蟲。”一個生命,無論其多麼卑微,在這個世界上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即便是水中看不見的生物,一樣應該得到人的尊重,一滴水中也有三千慈悲。
在這偌大的地球上,人們與身邊的人、事、物有著藕斷絲連的關係,既然共生於同一個空間,我們就應該互尊互敬、平等友愛。生命的聯係當中存在著一個又一個的蝴蝶效應。可能因為我們做的某一件錯事,引發了一連串的反應,最後遭殃的還是我們。所以對眾生抱有慈悲之心,對生活抱著平和度日的態度,不但可以消除爭端,人的內心也會自在。
但是慈悲也必須以智能為前導,否則便會弄巧成拙。隻有慈悲,沒有智能,好比飛鳥片翼無法飛翔,車輿單輪無法行走。沒有智慧引導的慈悲,便很可能會泛濫。所以,在大師的眼中,真正的慈悲,並不僅僅是微笑、讚美而已,有時嚴厲的折服也是慈悲。
常常到寺院中拜佛的人會發現這樣的細節:一進山門,首先便會看到一尊彌勒佛,他笑容滿麵,在山口歡天喜地地迎接所有信徒;但進入山門之後,便會看到威嚴的韋陀護法天將,他手拿金剛杵,身穿盔甲,麵色嚴肅令人不由得心生畏懼。
星雲大師說:“有的人在愛的慈悲鼓勵中可以進步,有的人在嚴厲的折服裏有所警惕。”所以,嚴厲有時候也是一種慈悲。
不管是嚴厲的慈悲,還是微笑的慈悲,都是眾生的大慈悲。
隻要我們有一念之慈,萬物皆善;隻要我們有一心之慈,萬物皆慶。一念慈悲,不會傷害萬物,萬物當然歡喜;一心實踐慈悲,萬物受到愛護,當然就會慶幸。
一滴水珠中也有三千慈悲,希望我們都能滿懷慈悲之心對待他人,別人會因你的慈悲之心忘卻痛苦,溫暖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