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止於慈悲止於慈悲
吳雲驪

我一直嫉妒父親的學生,他對學生的愛超過了我們。或許父親本身就是一個喜歡純粹的精神世界而逃避現實生活的人,父親不喜歡我們,是因為我們代表著現實生活的煩瑣。在我看來,他愛學生,就像愛著自己的理想。這個理想包含父親沒有實現的人生願望,也包含父親塑造自身形象的幻影。

父親熱愛學生,學生也熱愛父親。父親教學的小屋總是淩亂不堪,然而,父親酷似魯迅的形象和氣質,父親獨特而深刻的見解,父親那掩蓋不住從而更加張揚的文學才華,總是強烈地吸引著學生,使他那間小屋燈火通明,煙霧繚繞,話語朗朗。父親居家的日子裏,也總有學生翻山越嶺遠道而來,聆聽父親高談闊論。

在高中裏,父親教過俄語,也教英語和地理,卻很少教語文。但他帶給學生最大影響的,不是課本和專業知識,卻是文學的思想。現在想來,父親是把高中的學生當作大學的學生來教了,在課本之外自由其思想,野蠻其精神,開闊其視野,砥礪其操行。父親從事的不是教書,而是教育,父親是從“人”的角度給學生以啟迪和激勵,讓那些生於鄉間的孩子對自身、對理想有了更高的要求和願望。這正是父親對學生具有強烈吸引力的原因。

父親的學生中,有成為著名作家的,有考上名牌大學的,有留學國外的,有成為軍人的,更多的是回歸為農民——他們本就是農家子弟,經過了知識的洗禮,卻並沒有因知識而改變命運。但無論從事著什麼樣的職業,維持著什麼樣的生計,那些已經遠離校園和父親的學生,總會時不時來看望父親。也許就是因為在這個窮鄉僻壤的鄉村,父親曾經在這些農家子弟的精神的荒原裏播下了種子,滿懷熱情地給了他們夢想,不管這種夢想讓他們快樂還是痛苦。

父親最鐘愛的一個學生住在相隔一道嶺的遠村,每次學生到家來,暢談到暮色漸近,回家時父親不放心,總要送到嶺台,兩人各自下山。父親告訴我,他那時一路走一路估算著,自己走到了什麼地方,學生走到了什麼地方,自己天黑前能到家,學生天黑前就應該能到家。父親那種自己意識不到的滿含深情的講述,在我聽來很傷感。

詩人氣質的父親喜歡穿軍幹服,這多少讓人不理解。其實僅僅是父親交往幾十年的一個學生是軍官,經常給父親寄來軍服,父親愛屋及烏,就喜歡軍幹服。

父親說,他一生值得驕傲的,也僅僅是教了幾個可教的學生,交了幾個可交的朋友。

父親不以我們為驕傲,我們也沒有成為父親的驕傲。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