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詩劇《孤獨的小島》寫於十年前。
二十年前,為備考高級職稱英語坐在了書桌前的父親,因為這種強製性的寧靜而突然滋生了強烈的創作欲望,於是扔掉英語課本,開始寫一部詩劇。一個月後,英語考試放棄了,《孤獨的小島》卻出世了。
二十年前,父親的這部作品激動了他自己,也激動了他周圍的朋友和學生。父親的學生們爭相摘抄,使詩劇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小範圍內流傳。父親的朋友誌軒,還找了專業的播音員錄了磁帶,朗誦效果很好。二十年過去了,文學品位很高而又極挑剔的父親,對他的這部作品仍然不舍不棄地鐘愛,足見《孤獨的小島》在父親心中的分量。
然而二十年前這部作品被壓在箱底,二十年後仍然壓在箱底,既沒有投寄發表,也沒有印刷成冊。父親是浪漫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清高、孤傲,追求完美而又缺少行動。在文學快餐化、娛樂化、市場化的今天,純文學尤其是詩,而且是鴻篇巨製的詩劇,要想在報紙雜誌上發表幾乎不可能,更不可能產生多大的轟動效應。
我們一直建議父親出一本書,但父親遲遲不肯同意,總說詩劇還要修改,總說一些散文和詩歌還沒有整理出來,其實我知道,他是嫌出書這種形式貶低了他的詩劇。我的大哥甚至已經申請了書號、印好了書皮,但最終因沒有得到父親的首肯而放棄。這麼多年過去了,唯一有所動作的是,年近七十的父親突然出人意料地接受了網絡這個新事物,把詩劇發在了中國詩歌網和紅袖添香網上。
評論並不太多,但在這個充斥著無底線自由的網絡裏,父親的詩得到的卻是一致的肯定,甚至沒有一個調侃的評論。
這些毫不吝嗇的讚美讓父親很高興,不會打字的父親請人代勞,給網友一一回信,有的回信是詩的形式,一如他當年對學生和朋友的那份激情和熱情。甚至有文學評論圈裏的朋友說,這部詩劇能獲諾貝爾獎。
我知道這是玩笑。父親也知道這是玩笑。但這種玩笑無形之中加重了父親對詩劇的期望,甚至滋生了焦慮和煩惱。父親給我來信,正是源於這種焦慮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