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止於慈悲止於慈悲
吳雲驪

在鄉間,我們的家與別人家大不一樣,來找母親看病的人多,來找父親的學生也多。

父親的精神氣質對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他能發現和激發他們天性中的靈光,使他們對人生萌生別樣的理想和追求。在學校裏,父親的小屋總是擠滿了學生,在家時,也總還有學生翻山越嶺來拜訪父親。這些學生中,有他正在教著的,有已經離開學校參加工作的,還有當年的下鄉知青,返城後依然經常來看望父親。

我每每在院子裏看著他們騎來的鋥亮的自行車,看著年輕漂亮的女學生飄來飄去的喇叭褲和連衣裙,聽著他們輕聲細語的普通話,都能感覺到異鄉人所帶來的新鮮氣息。

母親對父親的學生們是喜愛的。每有學生遠道而來,母親總是把家裏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款待。在食物匱乏的年代,母親別出心裁地做出了醃白菜心、油炸黃豆拌白糖、水煎包,這些美食,都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讚美。

母親每每說起這些學生,語氣裏就像說起自己孩子一樣親切。而這些學生,也總是把母親和父親一樣當作先生,甚至對母親更親近些。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父親被調回縣城的師範學校任教,母親也隨之恢複了工作,成為一名教師,教授心理學。仍然有不少學生到家裏來,其中深得父母喜愛的一位少年,是我們家的常客,多年後,竟然成了我的先生。這人世間的緣分,也許就是父親和母親一生熱愛學生的福報吧。

他們的這個學生,的確是最質樸和厚道的那個人,在母親晚年心臟病的生死關頭,悄悄賣了自己唯一的房子,把房款盡數交到醫院,為母親做了手術,又在十年後母親去世時,買了棺木,操持了葬禮。

父親最初是不接受我們的,他過於看重師生的友誼,愛情的真相,似乎讓他覺得此前的友誼成了假象。然而父親終究是接受了,而且,先生在少年時代就和父親建立起的那份師生情誼,更使他們在翁婿關係之上,擁有了一份朋友般的情感。有一次,先生從外地回來,給父親買了一根拐杖。已經是晚上十點了,卻堅持要開車送去。隔天我去探望父親,父親拿著那根拐杖給我看,大聲笑著說:我很喜歡這根拐杖,等我老去了,留給你用!

我詫異於父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可以如此輕鬆地談論生死了。他在母親去世之後,像一個被突然抽去了肋骨的人,感受到了生命寒風吹徹的冷意,惶恐不安,暴躁淩亂,而後在一場疾病中安靜下來,也頹廢下來。父親對他的好友說:黑夜來了,死神近了。

我們盡心照顧父親,把對母親的愧疚,化作對父親的關愛,以此來救贖自己那顆因愧對母親而痛苦的靈魂,也以此好讓母親在另一個世界安心。

父親終於在親情裏找到了安全感,走出了疾病帶來的恐懼和黑暗。就像一個孩子,他一旦確認有一個母性的懷抱完全地接納他,外界無論多大的風雨和危險,對他來說世界都是安適的了。

父親變得越來越慈祥,也越來越安詳了。他在晚年,像一棵落光了葉子的樹,愈來愈顯露出靈魂的樣貌。而父親的靈魂,是最不憚於裸露的。

有時候,看著孩子一樣天真的父親,我會忽然想到,上天是厚愛父親、憐憫父親的。而上天之所以如此厚愛父親這樣一個人,皆因他的靈魂過於潔淨,也因為他的一生更像是一位鄉村的布道者,用精神的光芒照亮了一群人,更是因為,父親一生在世俗間堅守純粹的精神世界,無知無覺,像植物一樣不懷疑、不動搖。

所以,母親愛他,愛父親這樣一個靈魂潔淨的人,也是值得的吧。她對父親的愛,是超越了人間煙火的,因而在心靈的一隅,擁有高於柴米油鹽的精神品相。也因此,我常常能從母親柔和的容顏裏,看出些許藐視苦難的驕傲來。

父親的一位學生給我說起他多少年來難忘的一個場景。他說,那時一個女學生要出國,臨行前和他一同到鄉間來向父親道別。女學生是少有的漂亮和優雅,而且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那時我的母親已經四十多歲了,從灶間忙完出來坐下談話,穿著很舊的衣服,係著圍裙,頭上還帶著未曾撣去的柴灰,但是,母親坐在那裏,那種高貴的美,卻讓身邊的女學生黯然失色。

他說,你的母親,是我見過的最美好的女性。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