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崢嶸南北朝崢嶸南北朝
牛踏秋

南朝蕭梁:皇權依依,雨雪霏霏

公元548年八月,一個跛足的羯族人從壽陽(今安徽省壽縣)起兵,一路南下直抵梁朝首都建康,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江南地區旋即陷入萬劫不複之淵。

這個羯族人就是善於投機冒險的小混混侯景,而他炮製的“侯景之亂”一度阻斷了南朝文明史,成為改變南北局勢的重大曆史事件。

已經八十六歲高齡的梁武帝蕭衍始終沒有把這個異族人看在眼裏,此前,他曾斷然謝絕了主動投誠、已經喪偶的侯景要娶王、謝等漢族大姓為妻的請求,甚至在得知侯景起兵後,仍不屑一顧地蔑視道:“侯景是個什麼玩意兒,他要敢來,我用趕馬的短杖就能敲死他!”

直到自己委派抵擋的宗親相繼失敗,侯景已經抵達他所居住的宮城,這位晚年醉心於吃齋念佛的老皇帝才如夢初醒。

但是,他已經無能為力了。

“眼前這位武夫,你是哪裏人,竟敢來這裏作亂?你的妻子、兒女還在北方嗎?”麵對凶神惡煞的小混混,蕭衍似假亦真、恍恍惚惚地質問道。

“臣景的妻子和兒女都被高氏殺了,現在隻有一人歸順陛下。”聽到老領導這樣一問,不可一世的侯景竟然滿臉羞愧,不知如何回答,好在身旁的部下替他回道。當初,侯景從東魏叛逃時,其妻兒均遭權臣高澄屠戮。

“你過江時有多少兵馬?”蕭衍突然轉換話題,又問道。

“千人。”侯景連忙答道。

“你攻城時多少?”

“十萬。”

“現在呢?”

“率土之內,莫非己有!”侯景聽他問道“現在”時,才仿佛回到了掌控時局的現實世界,於是便高聲答道。但他似乎仍然逃離不了老領導所在的高壓環境。

“你是忠於朝廷的,應該管束好部下,不要騷擾百姓啊!”蕭衍仍然高高在上地囑咐道,而侯景也連聲諾諾答應著,急急退下堂去。

“我多年征戰疆場,從沒有膽怯過。這次見蕭衍竟然有點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嚴不容侵犯嗎?”直到離開蕭衍,侯景仍心虛地對親信王僧貴說。

心虛歸心虛,蕭衍締造的大梁江山至此已難逃絕路了。

侄子蕭正德:引狼入室,自斷生路

侯景以區區之身卻能夠輕易挫敗強大的梁國,蕭正德功莫大焉。

蕭正德本是大梁開國皇帝蕭衍的親侄子,為蕭衍三弟蕭宏的第三子。早在蕭衍大兒子蕭統出生前,被蕭衍收為養子,蕭統出生後,蕭正德的“太子”夢破滅,他也因此耿耿於懷。蕭衍誕下蕭統後,又接連生下七個兒子,分別取名為蕭綜、蕭綱、蕭績、蕭續、蕭綸、蕭繹、蕭紀,均以“糸(糸)”命名,很有南朝文學連綿柔美之意味。

蕭衍旺盛的造子功能,徹底斷了蕭正德成為太子的迷夢。或因希望太大,失望至極,此君從此變得荒誕不經,生活極不檢點,窮凶極惡,與其弟弟樂山侯蕭正則以及紈絝子弟董暹、夏侯洪等,被百姓稱為四大惡棍。有兩件事情,足以證明此君的品行。

第一件是他與親妹妹長樂公主私通。長樂公主貌美如花,善弄風情,他們在遊樂之餘很快勾搭成奸。為了掩人耳目,蕭正德故意縱火,將妹妹豪宅點燃後,將一婢女加以美玉裝飾後捆綁起來,直接投進火海,然後詐稱長樂公主已被燒死,私下裏卻心安理得地與其交歡,稱之為“柳夫人”,並與之產下兩子。

第二件是私逃北魏。公元525年即梁普通六年(《南史》曰普通三年),蕭正德仕途正勁,不但官居皇帝近侍之臣的“黃門侍郎”,而且被加封為“輕車將軍”,集文職與武職於一身。但他並不滿足,而是牢騷滿腹,大呼不平,私下裏北逃北魏。行前,他還賦詩一首曰:“楨幹屈曲盡,蘭麝氛氳銷。欲知懷炭日,正是履冰朝。”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抱負。他一到北魏,就聲稱自己是被廢的太子,以此希望得到重用。

但是,他並沒有得到他所希望的“儲君”待遇。當時北魏執政的是孝明帝元詡,北魏也已殘破衰敗,尤其令蕭正德大跌眼鏡的是,早在他叛逃之先,南朝齊國宗室蕭寶夤在南齊亡國後,提前向北魏投誠報到了。蕭寶夤得知南方又來了一位所謂的皇室宗親,便主動向北魏孝明帝舉報說:“哪裏有伯父做天子,父親做揚州刺史,而拋棄骨肉至親,遠投他國的?這樣的人不如殺死!”經此一說,北魏對他不加禮遇。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或“忠誠”,蕭正德竟私下殺死一個孩子,聲稱是自己的兒子,埋在北魏,暫時緩解了北魏人的疑心。

在看到短時間內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後,蕭正德幹脆撂挑子走人,次年便又灰溜溜逃回建康。他一回到京師,便假惺惺來到皇帝所在的文德殿,叩頭請罪。當時的蕭衍一心向佛,大發慈悲,除了流淚訓誡一番外,並沒有過多責怪,並恢複了他的封爵,同時任命他為征虜將軍。

蕭正德沒有得到應有處罰,反而頗受禮遇,但這不僅沒有讓其洗心革麵,反助長了他為非作歹的惡劣氣焰。

像他這樣毫無底線、欲壑難填的惡棍,恰恰是投機分子、具有反骨的侯景所期望拉攏利誘的對象。

中大通四年(532年)之後,蕭正德一路高升,先後擔任信武將軍、吳郡太守,入朝擔任侍中、撫軍將軍,還被冊封為臨賀王、左衛將軍,食邑兩千戶。他也隨著官爵的提升越來越凶殘暴虐,四處招羅亡命之徒,歹心畢現。

此時的北方,靠投機軍閥起家的侯景正蠢蠢欲動,伺機叛變。當得知蕭正德懷有相同的奸心後,他便暗中派人主動聯絡,以為所用。侯景還給蕭正德寫了一封頗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的信,其中說道:“現在皇帝年事已高,奸臣亂國,朝綱錯亂,政令顛倒,依我侯景看來,其滅亡要不了幾天。何況您臨賀王本來應是當太子的,卻被廢受辱,天下義士都替您暗自痛心,像我這樣隻知道忠心為國的人也更加憤慨不平呀!現在天下豪傑都歸心於您臨賀王,您難道會因顧及骨肉私情而違背天下萬民的心願嗎?我侯景雖然武力不強,還是想奮力一搏,全力輔佐您搭救蒼生,請您充分考慮我的誠意!”

“侯景的心思與我不謀而合,這真是天助我啊!”蕭正德見信後大喜,立刻回信答應了侯景的“誠意”。

在得到蕭正德的回應後,侯景更加肆無忌憚,於公元548年八月一路南下,直抵京師。當時的梁武帝並沒有重視侯景的野心,他下令讓在各地鎮守的兒子諸王進行阻擊,並讓侄兒臨賀王蕭正德出任平北將軍,屯守丹陽(今江蘇省南京市西南),領銜護衛京師諸軍事。

蕭正德不僅不守土盡職,反而主動打開宣陽門,迎接侯景大軍入城,侯景因此得以包圍武帝居住的台城(即皇城)。但由於台城城高池深,並由名將羊侃頑強防守,一時間難以攻取,侯景隻能修築長圍,準備打持久戰。與此同時,為安定軍心、穩固聯盟關係,太清二年(548年)十一月初一,侯景決定“擁戴”蕭正德為帝,改元“正平”,自己則為丞相,同時答應蕭正德,一旦攻破台城,立刻殺掉武帝蕭衍及太子蕭綱(兩宮)。

在內外勾結,加之羊侃不幸病逝的情況下,侯景很快攻破台城。蕭正德聽聞台城淪陷的消息後,即刻率軍入宮,準備弑殺兩宮,但被侯景屬下阻攔回去。侯景在攻陷台城後,馬上任命自己的親信把守各個城門,嚴禁蕭正德入內,同時還派重兵監護兩宮,以防加害。侯景全麵控製時局後,立刻撕毀此前與蕭正德達成的約定,廢掉蕭正德,恢複武帝蕭衍的“太清”年號。前後僅做了一百三十二天傀儡皇帝的蕭正德被一腳踢開,降職為毫無實權的侍中、大司馬,百官皆複舊職,而侯景則成為主宰朝廷的大丞相。

至此,蕭正德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不過是侯景的一杆破槍,用完則被無情丟棄,其失落與憤怒可想而知。但他還恬不知恥地前往武帝那裏痛哭流涕地報到,武帝隻送給他一句“啜其泣矣,何嗟及矣”的驚歎與無奈。

但是,他的命運沒有因此終結。被廢後,他沒有反省,而是成天抱怨,悔恨自己當初上了“賊船”,對侯景恨入骨髓。不僅如此,他還企圖東山再起圖謀造反,密令鄱陽王蕭範(蕭衍異母弟鄱陽忠烈王蕭恢之子)率軍入京,幫助自己複位。沒想到密令被侯景截獲,後者惱羞成怒,立刻將其縊殺,時在太清三年(549年)六月。

本是皇親重臣,卻行叛變家國之亂,引狼入室,引火燒身,蕭正德之死,死有餘辜矣。曆史學家姚思廉在《梁書》中評價說:“蕭綜、蕭正德並悖逆猖狂,自致夷滅,宜矣。”

孫婿侯景:百日天子,一朝斃命

侯景本來是一個勤於奮鬥、善於鑽營,又命運不錯的人,在投降南梁後,他不僅娶了梁武帝蕭衍的孫女、簡文帝蕭綱的女兒溧陽公主為妻,甚至還做了一百多天的“漢”國天子。

但是,這個毫無文化底蘊的鮮卑化羯族人實在太無道德底線了,在南北朝時期屢起禍端,造成生靈塗炭,甚至人吃人的悲劇。

侯景自幼相貌猙獰,個子矮小,左右腿不齊,走起路來一瘸一拐,上身長下身短,寬額頭高顴骨,講起話來聲音喑啞撕裂,有善相麵者指出:“此謂豺狼之聲,故能食人,亦當為人所食。”

但侯景智力非常,善於騎射,驍勇好鬥,在烽煙連綿的北魏末年,很快顯示出非凡實力。當時,北魏境內地方軍閥紛爭不斷,賀拔嶽、爾朱榮、高歡、宇文泰等家族勢力不斷坐大,直接威脅到北魏政權。侯景最初就投於爾朱榮門下,向爾朱榮部將慕容紹宗學習兵法,但不久,慕容紹宗就教不下去了,反而向侯景求教。公元528年,爾朱榮與河北農民起義軍首領葛榮大戰於滏口(今河北省邯鄲市),侯景大顯神威,一舉大敗起義軍,並俘虜葛榮,他也因此升為定州刺史。

不久,高歡消滅了爾朱榮家族,成為北魏的實際統治者,侯景遂又率眾投降了高歡,高歡提升他為吏部尚書,不久封他為濮陽郡公,緊接著又封他為司徒,兼定州刺史,擁兵十萬,統治河南地區。

當時與高歡實力不差上下者為鮮卑族首領宇文泰,高歡雖然已經看出地位日高的侯景為人並不可靠,但為了製衡宇文泰,便竭力拉攏,並告誡兒子高澄要時刻警惕侯景。但誌得意滿又年輕氣盛的高澄根本瞧不起侯景,在父親高歡死後立刻著手削奪侯景的兵權。

善於察言觀色、洞悉局勢的侯景馬上感到壓力,於是便主動向宇文泰投去橄欖枝,但宇文泰也對他心存戒備,不得已,他便於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果斷率部投降了南朝梁。

他的這次投誠立刻引發了南北大動蕩。當時的南梁朝廷中不少大臣反對,但梁武帝希望借助侯景的力量進行北伐,以收複失地,所以就非常慷慨地接受了,並給了他很高的待遇,封之為河南王、大將軍、持節。繼高歡之後掌權的大公子高澄立刻發兵討伐,派大將慕容紹宗追擊侯景,梁武帝也派自己的侄兒——時任貞陽侯的蕭淵明領兵支援侯景,結果侯景及南梁軍大敗,蕭淵明被俘。蕭淵明後來成為北齊挾製南梁的人質和棋子,此為後話。

雖然戰敗了,但梁武帝仍然給了侯景很高的待遇。當時,南梁朝野對侯景均頗多不滿,南方有句讖語形容侯景南降曰:“亂世就要來了!”

或許信佛的蕭衍也隱隱約約感覺到侯景的不祥之兆,於是私下裏派人與高澄講和,前提即是向東魏遣送侯景。侯景得知後大怒,於是以“清君側”、誅殺朝中弄權的朱異等為借口,發動叛亂。叛軍長驅直入,最後兵臨建康、圍困台城。雖然蕭衍已經號召各地軍馬馳援,但由於各路援軍心誌各異,在攻打叛軍幾次不利後便按兵不動,坐觀成敗,於是叛軍在蕭正德的策應下得以進城,549年三月十二日,台城淪陷。

侯景掌控京師局勢後,廢掉蕭正德,仍尊年邁的蕭衍為帝,但在他的殘酷圍困下,梁武帝很快便被活活餓死,台城內甚至一度出現人吃人的慘狀。侯景在武帝死後,立太子蕭綱為帝,並強行娶年僅十四歲的溧陽公主為妻。但不久,蕭氏家族蕭繹、蕭綸等紛紛起兵,正式開啟了反侯模式。551年,即蕭綱為帝的第二年,侯景便廢掉蕭綱,並殘忍殺害了蕭綱家族皇太子蕭大器、尋陽王蕭大心、西陽王蕭大鈞、武寧王蕭大威、建安王蕭大球、義安王蕭大昕以及尋陽王諸子二十餘人。此後,他還假造皇帝詔令,要求蕭綱禪位於正嫡昭明太子蕭統的孫子——豫章王蕭棟。

而早在侯景進城後,蕭氏宗親包括蕭棟、蕭橋、蕭樛等就被軟禁起來。侯景派人來接蕭棟時,他正在地裏種菜。雖然他情知皇帝不好當,但在侯景的魔掌下,隻有順從。551年八月二十一日,蕭棟被挾持著升臨武德殿,登基為帝,改元“天正”,追尊祖父昭明太子蕭統為昭明皇帝,父親蕭歡為安皇帝。

侯景肆意玩弄朝政,一手遮天,要說應該滿足了。但僅僅三個月之後,他便在佞臣的勸說下,再命蕭棟禪讓,自己登基為帝,國號為漢,改元“太始”。

侯景如此明目張膽,徹底激怒了蕭氏宗親和梁國舊臣,蕭繹、蕭紀先後在江陵、成都稱帝,王僧辯、陳霸先等猛將率大軍迅速向京師集結,侯景最終兵敗遭戮。

早在台城失陷後,據名士顏之推(《顏氏家訓》的作者)回憶,梁武帝就認定侯景他日必稱帝於建康,並在獨坐時對近侍說,從“侯景”二字來分析,大概是“小人百日天子”的意思。

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侯景的傳國玉璽輾轉傳到北齊皇帝高洋手中時,這位文宣皇帝竟也得意揚揚地對大臣們宣稱:“為什麼侯景得到了傳國玉璽卻保不住天子的位置呢?我曾經跟部下說過,侯景的‘侯’字的人字旁不能作人看,而應作人主看,但是如果名字連起來的話是‘小人百日天子’,侯景隻能做一百天皇帝啊。”

事實上,侯景從大寶二年(551年)十一月十九日僭稱天子,到次年(552年)三月十九日棄城而逃,首尾共計一百一十九天。而他離開宮殿是在三月一日,住在宮殿的日子滿打滿算剛好一百零一天。

時間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悲慘結局。

梁元帝蕭繹承聖元年即552年,侯景被陳霸先、王僧辯擊敗。侯景企圖逃亡,被部下所殺。

多行不義必自斃。著名曆史學家呂思勉先生還不忘“褒獎”侯景一番,說:“雖然野蠻粗魯,在是時北方諸將中,已經算是狡黠的了。”兒子蕭繹:文藝青年,政治侏儒

南梁承聖三年即公元554年,西魏政權的實際控製者宇文泰敏感地覺察到偏安一隅的南梁氣數已盡,在收到梁元帝蕭繹要求歸還舊土、重新劃界的言辭激烈的信件後,立刻下令命柱國常山公於謹、大將軍中山公楊忠率領大軍從長安出發,一路凱歌,直搗京城江陵,前不久還意氣風發、傲氣十足的蕭繹被西魏軍團團圍困。

“我們繼續學習吧。”麵對強敵和心神不寧的臣下,蕭繹一臉嚴肅地吩咐道。長期以來,他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因視力較差,他每天必命專人為他讀書。《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對他推崇備至,往往以他為勤學榜樣教育子女。而在眼下,他自知這樣的學習機會不多了,便再次把群臣召集起來。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老子》。”蕭繹說著,便非常儒雅地娓娓道來。

但是,大堂之內委婉悠揚的講解聲並沒有阻斷城外的喊殺聲,蕭繹的淡定沒有為他贏得多少喘息的機會。不久,敵軍便破門直入,這位堪稱文藝翹楚的帝王在焚毀十四萬卷珍貴圖書後,自殺未遂最終身死敵手,終年四十七歲。

臨終前,他還口占為詩,並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讀書太多:“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文武之道,今夜盡矣!”

蕭繹的一聲長歎,道不盡南梁蕭衍家族的喋血舊夢。

南朝梁雖然隻存在了半個多世紀,在文學史上卻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最耀眼的當數蕭衍和他的幾個兒子。蕭衍、蕭統、蕭綱、蕭繹並稱“四蕭”,一度領軍文壇,與曹操、曹丕、曹植並稱的“三曹”相媲美,書寫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絢麗篇章。

蕭衍一共有八個兒子,長子為大名鼎鼎的蕭統,《昭明文選》的編纂者,次子蕭綜據說是南齊廢帝的遺腹子,三子蕭綱即蕭衍之後的皇位繼承人(簡文帝),四子南康簡王蕭績英年早逝,五子廬陵威王蕭續在侯景之亂前病逝,六子邵陵攜王蕭綸在七子蕭繹的打擊下逃亡北齊、殞身敵手,八子武陵王蕭紀最有成就,一度將成都平原等西南地區經營得風生水起,甚是富庶,可惜最終在與蕭繹的爭鬥中失地亡身。

在八個兒子中,蕭繹的成就最高,實際統治時間也最長。著名文獻《四庫全書》“子部”文庫中《金樓子》一書便出自他手,據清代史學家趙翼考證,蕭繹是古往今來帝王中著作最豐富者,達到677卷。不僅如此,他還精通音律、書法、繪畫,甚至精《周易》和兵法。他創作的繪畫作品《朝貢圖》生動描繪了外國使者來南梁朝貢的場景,成為研究中國古代朝貢史的珍貴資料。

但是,這位才華橫溢的帝王並沒有贏得史家的過多讚譽,相反他卻因為對家族至親的戕害而備受指責。王夫之評價他說:“父子兄弟之恩,可謂絕矣。”

蕭繹出生時,父親蕭衍締造的大梁國已經建立並漸呈鼎盛之勢。526年,十八歲的他出任荊州刺史、鎮西將軍,都督九州諸軍事,已經在諸多皇親中展示出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大哥蕭統去世後,他成為父親蕭衍的重要倚仗和大梁的股肱。所以,在侯景之亂時,梁武帝對他寄予厚望,派人趕赴荊州,授蕭繹為侍中、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應該是皇帝之下的最高文武職位了。

但是,父親的良苦用心並沒有激發他殺敵救國的鬥誌。在接到任命後,他並沒有直接發兵救駕,保全大梁江山。或許在這位“文曲星”心中,侯景之流根本撼動不了大梁江山,而他首先要考量自己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如何獲得個人利益最大化。在這種思想的催生下,他首先把矛頭指向自己的宗親——武帝之後可能的皇位競爭者。於是,他也像其他宗親一樣象征性地出兵,讓兒子蕭方等和王僧辯前往討伐,稍一遇挫便按兵不動,靜觀其變。等到武帝餓死台城後,他才集中兵力搶奪戰機。

但這次他要討伐的對象不是叛軍侯景,而是自己的親侄兒、時任河東王蕭譽和襄陽都督蕭詧,而蕭譽和蕭詧均為昭明太子蕭統的嫡子,與蕭棟一樣是皇位的法定順序接班人。當時的蕭詧自感勢單力薄,於是主動邀請西魏軍幫忙。宇文泰掌控的西魏政權早就對荊襄膏腴之地垂涎三尺,於是很快發兵占領襄陽,而蕭詧也直接向西魏投誠。

在攻滅蕭譽、擊退蕭詧之後,蕭繹仍然沒有直接進軍京師,而是考慮如何滅亡西蜀強大的弟弟蕭紀。

武陵王蕭紀經營益州多年,實力強勁,在得知父親梁武帝駕崩後,準備從成都出兵。蕭繹擔心八弟蕭紀勢力坐大,於是寫信勸阻說,賢弟你好好管理難管的西蜀吧,滅賊的事情我來做:“蜀人勇悍,易動難安,弟可鎮之,吾自當滅賊。”隨後又給蕭紀寫信說“地擬孫、劉,各安境界;情深魯、衛,書信恒通”,大意是說,我們可以像三國的東吳和蜀漢各守一方,互不幹涉;我們兄弟倆感情深厚,應當經常書信相往。

但是,這種“友好”局麵很快被打破。公元552年,蕭紀在兒子蕭圓照和其他大臣的鼓動下,於成都稱帝,年號“天正”,而蕭繹隨後也在江陵稱帝,年號“承聖”。這樣一來,兩兄弟直接唱起對台戲,開始正麵廝殺。可笑的是,蕭紀雖然強大,但也是一位文藝青年。當時,蕭繹為了更多勝算,麵對弟弟浩浩蕩蕩的討伐大軍,不惜向西魏求救,西魏乘機襲取了蕭紀的老巢成都。蕭紀的西蜀將領得知故土遭襲,鬥誌全無,紛紛要求回兵衛家。為了激勵將士,蕭紀將他在蜀地經營多年積攢下來的金銀財寶全都拿了出來,命人鑄成一斤重的金餅一萬個,銀餅五萬個,每一百個裝一箱,共裝了金餅一百箱、銀餅五百箱,用以獎勵有功將士。但在取得勝利後,他毫無賞賜的誠意,將士頓生受騙上當之感,鬥誌隨之銳減。而就在此時又傳來消息說,西魏軍隊已拿下漢中,就要打到成都了,將士們更加失落,家鄉失陷,人人思歸。在這種情況下,蕭紀無奈派度支尚書(財政部長)樂奉業赴江陵向蕭繹求和。但是,樂奉業這位部長大人也對蕭紀的所作所為頗感不齒,竟然向蕭繹交了實底,說我們西蜀軍人心渙散,一擊即潰,千萬不要同他講和。於是,蕭繹果斷拒絕,並以《又與武陵王紀書》一文正式回複弟弟稱:“兄肥弟瘦,無複相代之期;讓棗推梨,長罷歡愉之日。”先前的兄弟之盟、弟兄之情蕩然無存。

公元553年七月,蕭繹一舉奪取了弟弟的三個城堡,其餘城堡的守軍一見也紛紛逃亡、投誠,蕭紀的大軍轉瞬就分崩離析,兵敗如山倒。蕭繹手下大將樊猛率軍截斷了蕭紀的退路,用戰船連成環形陣,把蕭紀的龍船圍在中心。這時蕭繹派人過來傳話:“如果讓蕭紀生還,那就是不成功。”樊猛心領神會,帶人跳上龍船,闖進蕭紀的臥室,挺長矛直奔蕭紀。蕭紀心驚膽戰,邊繞著床跑,邊從床旁的箱子裏掏出一袋金餅扔給樊猛,請求說:“這袋金餅贈給將軍。隻求你送我去見見七哥蕭繹。”樊猛冷笑著說:“天子是你想見就見的嗎?隻要殺了你,這些金餅還不都是我的?”說罷,一矛將蕭紀刺死在艙板上。蕭紀的兒子蕭圓滿見父親被圍,駕船趕來援救,也死於亂刀之下,而蕭紀經營多年的益州全境很快被西魏占領。

蕭繹還在弟弟死後將其從蕭家族譜上除名,將蕭紀父子改姓為饕餮,蕭紀二子蕭圓照、蕭圓正被活活餓死。

至此,蕭繹已經剪除了幾乎所有皇位競爭者,於是開始集中兵力討伐真正的敵人侯景。其手下大將王僧辯和陳霸先很快揮師直搗大梁舊都建康,侯景在坐了百日皇位後也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

或許是文人先天的浪漫情懷催發的權力欲望,蕭繹的終極夢想便是至高無上的皇位,而且是絕對的主宰。而在這種思想的蠱惑下,任何挑戰,哪怕僅僅是潛在的或者毫無根據的,都難以容忍。而侯景的做法恰恰刺激了他敏感的神經。

侯景當年廢掉蕭綱的理由之一便是他“不是正統的皇位繼承人”,因為蕭綱排行老三,不應該繼位。老二蕭綜據說是前朝廢帝的遺腹子,更不應該。老大蕭統才是真正的嫡係接班人,蕭統死後應該由他的兒子,即皇太孫繼位。所以,侯景選擇了蕭統的孫子蕭棟登基,替代蕭綱。

蕭棟在皇帝位置上僅三個來月,侯景便又將其趕走,親自稱帝,並將蕭棟連同兩個弟弟蕭橋、蕭樛一起緊鎖在密室中。四個月後,蕭繹大軍來襲,侯景兵敗逃亡,蕭棟兄弟三人才得以走出密室。

但是,他們剛出狼窩,便遇猛虎。這次麵對的不是敵人,而是自己的七爺蕭繹。早在兵發江陵之初,大將王僧辯就詢問蕭繹,一旦攻破京師,將如何處置被廢的蕭綱和蕭棟,蕭繹毫不猶豫地告訴他“不留活口!”王僧辯不忍,他便另選猛將朱買臣去執行殺害“二蕭”的任務,此時簡文帝蕭綱早已被侯景殺害多時。當蕭棟三兄弟十分慶幸逃離囚室,準備迎接蕭家大軍重回春天時,僅僅幾天時間便遭遇正在苦苦尋找他們的朱買臣。朱買臣當即熱情邀請他們上船飲酒,壓驚慶賀,之後便趁其不備,命人將三兄弟推入滔滔江水。可憐三個小兄弟到死也不會想到,其背後推手正是自己的親七爺蕭繹。

但是,這位絕父子兄弟之情的偏執文人也未得善終。他生前因病造成一隻眼睛失明,其夫人即民間所說的“半老徐娘”一再出軌,甚至以“半麵妝”來對他進行譏諷。在西魏軍攻破江陵、蕭繹無奈請降後,西魏士兵仍然對他進行淩辱,將之羈押到於謹麵前跪拜,而此前受他攻擊、早已投降西魏的梁王蕭詧更是大報私仇,命鐵甲騎兵將蕭繹拉進軍營,單獨進行大肆羞辱,最後竟用千斤土袋將其活活壓死。其親屬連同江陵“闔城老幼被虜入關”。

“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因持薦君子,願襲芙蓉裳。”《采蓮賦》依然浪漫曼妙,但絕情的蕭繹也隻能在文藝的夢幻中尋找歸依了。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