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自序  意中人,譯中事

自序 意中人,譯中事

為這本書起名字,就好像為一個新生兒命名一樣。一開始,我想到的書名是《越在地,越國際》。後來,我又覺得書名如果是《譯事流:翻譯是迷人的風景》會更好。然而,這些名字又隱隱使我覺得不太妥當,因為翻譯隻是書的一小部分而已。我總覺得這些名字仍少了些什麼;我總希望我能在名字中同時凸顯翻譯與家母的麵容,前者是我人生的永恒執著,而後者應是影響我人生最大的人。

因此,這本書也是我的故事,包括我自小對母親的愛,對她失明的痛苦,各種挫折、委屈和自己成功的意誌力。

後來同事幫我想到另外一個書名,就是《意中人,譯中事》——現在我把它作為了自序的標題。

正如我在書中所提,我的母親在我五歲時失去視力。這對年幼的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然而誠如那句老話,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必然為你開啟另一扇窗。中國的偉大史學家司馬遷告訴我們,左丘明是一位盲人,這難免會讓人想起失明的荷馬。

記得當我年幼時,我們總會前往我家鄉皮翁比諾(Piombino)的一個美麗之處——普恩塔·法爾科涅(Punta Falcone)。我總記得那裏有一種我不知名,但我十分喜歡的花。我保存著一些花兒的照片,那是我父親幾個星期前拍攝的。

後來有一天跟著名作家李洱聊天的時候,他跟我說他曾在《花腔》裏寫到,羞澀是個體存在的秘密之花。這本書寫到了偉大的母愛,寫到了生命的波瀾,寫到了語際交流,這些都成為我的秘密之花,它發芽,吐蕊,盛開,結果。所以,他給我兩個書名供我選擇:《語言的秘密之花》和《語際的花蕊》。

李老師這麼說,我恍然大悟,確實花是我人生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後來下定決心,要把這本書命名為《譯朵看不見的花》。“看不見的花”,是來自《小王子》的“穹蒼很美,因為有一朵看不見的花”。《譯朵看不見的花》的含義豐富,它可以指我媽媽便是我人生當中的那朵花,而“看不見”是因為我媽媽是盲人;譯朵的“譯”不隻諧音量詞的“一”,又可作為動詞,指涉著這本書跟翻譯、跨文化等有關,從而歸結到我母親失明這一段經曆,同時也不失文藝的氣息。

當然,這本書也不僅僅是我自己及母親的故事,這本書也包括了正在讀這本書的你們的故事。我到過北京、廣州、香港,也在上海及台北住過數年。我在書中提及的故事,也都是因為我長期在華人社會生活的所見及所思。

我總認為,任何人的自傳、一生的故事,不隻是單純寫他自己,還包括了他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的互動經驗;更直白地說,當一個人在說自己的故事時,其實也在分享這個世界如何對他敞開,如何對他有所意義。因此,我想通過這本書跟您分享,我生活在華人社會的感想與體悟。我想告訴你們,你們對我其實有著深刻而巨大的意義,沒有你們,不會有今天的我。

在華人社會中,我看到華人文化美好又迷人的一麵,這不僅是一開始引領我學習中文、來到亞洲的呼喚,更是我對華人文化至今不輟的深情依戀。華人社會的一些現象,又始終給予我在語言、文化以及我的誌業——口譯的無限靈感,不僅帶給我知識的更新與檢討,也引領我持續對華人文化與社會省思。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時代,我在不同大學任職並教學的經驗,也讓我看到跨語言、跨文化,甚至是跨文明的持續交流,仍有深刻的重要性。

因此,我希望這本《譯朵看不見的花》能讓你發現,在你們的語言與文化中始終存在著,但多數人卻看不見的——那朵花。

千言萬語說不盡我對你們的深情。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父母、我的誌業,以及你們——這本書的讀者。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