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小確幸之外

歲月如梭,光陰荏苒。自從2008年到台北至今,我觀察了好多變化,也經曆了人生不同的酸甜苦辣。如今回首數個寒暑,如鬥轉星移,恍若隔世。

甫拾起並正閱讀本書的您,對,就是您,想請問一下,您認識外國朋友嗎?

答案想必是肯定的。

在當前全球化時代下,跟來自國外的人交朋友,可謂司空見慣且是必然之結果。

那麼,我想再請你想一想,在你所認識的外國朋友當中,有歐洲人嗎?

我想或許少一些,因為有些華人還是比較熟悉英國、美國,跟英語國家的人有比較多的接觸。

最後想問的是,你們有人認識從意大利來的朋友嗎?

幾乎沒有。或許,是根本沒有吧!

記得在2017年時,我受邀參加台灣的大愛電視台的一個演講節目,向現場的朋友分享我的故事。當時,在我準備演講稿、思考自己所選的一切時,我恍然大悟,原來我2008年離開母國,先搬到上海,而後選擇台北,都起因於母親帶給我的莫大影響。

我偉大的母親,在我五歲的時候,不幸失明。當時的我,年紀雖小,但親朋好友都說我天真無邪且聰慧過人。當我母親失明時,我下定決心學習點字,隻為了跟媽媽溝通。後來,我媽媽的狀況讓我了解到“另類溝通法”的重要性,也讓我學習到溝通有多重要,而我也決定,我長大以後,一定要當一個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梁。

大學期間,我就讀於羅馬及挪威卑爾根的學校,並在卑爾根認識了來自中國台灣高雄的朋友。透過那位高雄朋友介紹中文,不但激起了我對中華文化的好奇,更讓我下定決心投身於文化溝通的使命,特別是與歐洲文明差異甚大之中華文化。從此便認真學習中文。

有些人追求賺錢,有些人追求被需要的感覺。

我認為,薪水賺得少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在做任何工作的過程當中,有沒有成就感及責任感。就我而言,擔任口譯,發揮連接東西方文化橋梁之作用,賦予了我“被需要的感覺”。缺乏文化自尊感

從上海搬到台北之後,它所給我的第一印象,記憶猶新。

十幾年前,台北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地方。

但這幾年看下來,這個地方有了一些改變,而這些改變讓我五味雜陳。

我們必須找出問題出在哪裏。或許是沒有徹底了解並尊重自己的文化。許多年輕人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在別的地方上。

我曾參加許多演講,並跟觀眾分享,在中國台灣的外商也強調國際化的重要性,歐洲商會與美國商會每年發表的《對台建議書》中,都在強調台灣應盡力讓經商措施更簡便、采用國際標準、鬆綁法規,並加強吸引外國人才。這些報告意味著外商仍認為中國台灣對外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在“吸引外籍專業人才至台工作的意願”上,台灣排名僅位居26名。我2008年初次抵台的時候,狀況並非如此悲觀。當時“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如今已敬陪末座,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關於自尊感,我曾在節目上常發表自己的想法。

在亞洲很多地區,不少年輕人欠缺對自己的文化以及母語的自尊感。

比方說我在台灣的時候,身為老外的我確實很受歡迎,甚至有時候比當地人還吃香。崇洋媚外的台灣年輕人,常常覺得隻要跟外國人在一起,就會有一種莫名且無端而來、高人一等的驕傲感。不少在國外留學過一段時間的人,一回到台灣,明明身在華語區,卻硬要講英文,認為如此才能凸顯自己喝過洋墨水、自己比較高級。我無法認同這樣的行為。

中文是非常美麗的語言,可惜的是,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中文丟失了太多美好的文化內涵。在愈來愈多外國人學中文(漢語、普通話)的時代裏,讓自己的語言觀越發國際性至關重要。

除了擔任過主持人,我也在許多大學任教過。這些年來,我所教過的學生成千上萬,雖然不該一概而論,但觀察到確實有不少年輕人,尤其是那些喝過洋墨水的學生,崇洋媚外的趨勢非常明顯。許多留學生由海外回到華人區,對本地文化常帶著有色眼光,甚至出現排斥心態。不過,這也歸咎於台灣社會傾向給喝過洋墨水的人一種幻覺,就是讓他們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很厲害,卻不以能力論高下。這真是台灣及不少華人的悲哀。

中華曆史悠久,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年輕人應該以自己的文化為傲。日本、韓國之所以被國際認定為發達國家,是因為對自己的文化有無與倫比的優越感,一種充滿正能量的種族自尊感,而非無以名之的自我感覺良好。隻有肯定自己的曆史文化,外國人才有辦法認可你們。

鑒於很多上一代人總對出國念書的人抱以盲目而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偏見,我們年輕人的使命,就是顛覆這種偏見,並且要吸引國外的優秀人才,不要讓自己的人才外流。缺乏冒險精神

新加坡小如彈丸,卻能在全世界搶人才之時,大量吸引尖端技術的移民,成為高階優秀人才會集地,這才是大家該學習的榜樣。他們有一個部門叫作獵才部門(Head Hunting Department),專門在國外募集人才。以前中國台灣也有類似的機構,2008年我便是通過台灣當時的“國科會”在法國辦公室獲得一筆獎學金,因而來台。但現在呢?台灣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弱,同時,台灣人才不停地往外流失。

台灣挹注於各行各業的經費是不足的。經費不足,也就沒有專責單位。尤有甚者,是台灣在各領域都缺乏冒險精神。

在演藝圈,這種趨勢特別明顯。很多製作人不敢嘗試新型節目,不肯投資,企業家亦然。但請記住,不冒險絕對不會有任何進步。照本宣科其他地方已成功的節目很簡單,但自己創新節目卻很難。用閱讀強化溝通能力

溝通也至關重要。雖然大家口口聲聲說溝通是維係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工具,但可惜的是,我發現太多人根本不會溝通,或在溝通上有很大的障礙。曾經在錄節目的時候,我聽某製作人跟工作人員通電話。該製作人一直重複講述同一個概念八遍之多,可在我聽來,其邏輯一直有很大的問題,導致對方依舊聽不懂。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就是多閱讀。

現在人不太愛看書。我問學生平均每個月看幾本書,而百分之九十的答案是零。最理想的答案可能也就一本而已。事實上,閱讀不單單隻是讀內容,在閱讀的過程中,大腦須同步處理文字與信息的輸入,並且讀者須運用邏輯思維,才能將書上的內容轉換為意義(當然,若文本內容超越可處理的邏輯,就會有讀不懂)。可見,閱讀的同時,也在協助刺激、厘清、建構並發展大腦邏輯能力,因此閱讀會增加邏輯與思辨能力,日後說話或者聽別人說話,也能避免有所誤會。是故,我們要盡量改變社會整體對閱讀的偷懶態度。態度

論到態度,這也是另外一個關鍵詞。

態度極為重要。做人也好,做學生也罷,都要講究態度。

曾經,我在社群網站上透露自己被學生氣得一時半會兒想卸下教職的訊息,也分享了上課時所發生的事,引起網友及媒體新聞熱烈討論:當天在授課時,突然看見一群素未謀麵的學生闖入教室。我百思不得其解地跟他們說:“不好意思,現在幾點了?”我彬彬有禮、客客氣氣地提醒他們目前還沒到下一堂課的時間,希望他們能在外麵稍候。我認為我的要求再合理不過,但結果令我萬萬沒想到,這些學生竟不客氣地對我大翻白眼後離開,並還在教室外頭喧嘩。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態度問題。

若正在讀書的您也是老師,肯定對於我的遭遇有所共鳴。這些教育的變質,也是這幾年才慢慢發生的事。我真心希望社會可以多一份包容和反省。

不要井底之蛙,更不要因小確幸而知足。我常常聽到一句話是“知足常樂”。我反而認為“知足”是進步最大的障礙。

最後,請您記住,不要怕失敗。失敗過,以後還是會失敗。OK(好)的。完美的人之所以完美,是因為曾經失敗過。說真的,我不太理解為什麼現今社會把失敗視為如此不堪。我們應該視敗如歸,失敗是成功之母,隻有通過失敗,才了解什麼最適合自己。失敗,就是更靠近成功的一條路;成功又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往失敗,唯一、僅剩的一條路,那條路就是成功。失敗經驗,遠比成功來得珍貴。我們都要學會原諒自己的缺憾及放下所有的執著,原諒他人的缺點,原諒自己的不完美。我非常喜歡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過的一句話:“成功是在從一個失敗到另一個失敗中,卻不失去你的熱情。”確實如此,實在說得太好了。

要記得。態度。冒險。失敗。自尊。溝通。

最後,要讓人們可獲得真正的幸福,並且擁有一個明亮的未來,政府必須要提升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創造一個新的時代,人們不用再擔心食品安全問題、汙染問題,而我們也需要努力維護上個時代留給我們的環境與資源,讓下個時代可以繼續使用並傳承下去。

Hold fast to dreams, for if dreams die, 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that cannot fly.

—Langston Hughes

堅持夢想,假若夢想幻滅,生命就如折翼之鳥,無法翱翔。

——藍斯頓·休斯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