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打工仔的掙紮每一個成功的帝王都有一個賢能之人相佐。比如說周文王和薑子牙、漢武帝和東方朔、劉備和諸葛亮、唐太宗與房玄齡、宋太祖和趙普、朱元璋與劉伯溫。秦始皇與李斯也是曆史上最成功的超強創業二人組。一個是開拓型領導,一個是開放型人才,可以算是絕配。
有一首歌是讚頌夫妻二人的,“軍功章裏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把這話用到秦始皇和李斯身上也很恰當。秦始皇的很多功績,也浸透了李斯的心血、汗水和智慧。秦國一統天下,李斯所獻的戰略和計謀起了很大作用。這方麵就不說了,這裏主要說一說秦統一六國之後,他所做的最重要的三項業績。
一是廢除分封製。李斯的前一任提出要秦始皇效仿周朝的分封製,但很明顯周朝的分封製正是國家大亂的根本原因,秦始皇不想走這樣的老路,於是就采用了李斯的“廢分封、設郡縣”的建議,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以下為縣。這一整套中央集權製度,從根本上鏟除了諸侯王國分裂割據的禍根,對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所以,這一製度在秦以後的帝製社會裏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我們現在的省、市、縣、鄉也是從那時延續下來的。
二是統一了文字。秦始皇接受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統一後的中國急需一種統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製作這種標準字樣,這便是小篆。如果那個時候不統一文字,這麼多的字傳到現在,我們的語文就不用學別的了,整天光認清這些字都整得大家頭暈腦漲的。因此,不要抱怨課業負擔重,如果不是李斯,你們的課業負擔更重。
三是統一了度量衡和貨幣。“度”就是長度,以寸、尺、丈為單位。“量”就是量具,以合、升、鬥、桶為單位。“衡”就是重量,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為了有效地統一製式和器具,李斯又從製度上和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證度量衡的精確實施。之後李斯又上奏折,統一了全國的貨幣。當初他主持鑄造的圓形方孔的半兩錢(俗稱秦半兩)造型設計合理、使用攜帶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對於李斯的建議,秦始皇很少不采納的。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有打架鬧別扭的時候。秦始皇和李斯也鬧過別扭,當然這兩個一鬧起別扭,動靜就不是小孩子過家家,而是很多人的腦袋要搬家。這一次是秦始皇要讓所有在秦國工作的“外國人”統統滾回老家去,如果家庭不搬家,那麼腦袋就搬家!
主要原因是秦國發生了一起間諜案件。秦國一個叫鄭國的水利專家居然是韓國派來的間諜,他在秦國搞農業水利基本建設,其根本目的就是削弱秦國的國力。秦始皇大怒,此時秦國本土派的幹部們乘機發難,說這些老外到我們秦國來,都沒有安什麼好心。
於是秦始皇發布了逐客令,將秦國所有的外來賓客驅逐出境,其中也包括秦始皇的身邊紅人——李斯。
磨還沒卸先殺驢,河還沒過先拆橋。李斯心裏委屈啊!我這麼多年背井離鄉,來到秦國,雖然比不上擁有永久居留權的貴族,雖然沒有秦國身份證,但我也算是吃苦耐勞的秦國高級打工仔,怎麼說也比從趙國、燕國、魏國來的幹粗活的農民工強啊。我正想著再幹個幾十年,退休前秦王給頒發個秦國的綠卡呢,這下子一切念想都沒有了。
李斯不甘心啊,他也不忍心扔掉這麼多年來努力得到的榮華富貴,於是決定冒險勸阻秦始皇,總得給這些外來務工人員討個公道、討個說法,最不濟也討個路費,要不然我們沒法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