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李斯的氣場

李斯的氣場呂不韋既然能當上丞相,並且還是一個商人出身的高官,自然比一般的人要精明。他十分注重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學曆不等於能力,他沒被李斯亮出的名片給蒙了,先讓他留下,看他實際能力怎麼樣再行安排。

通過觀察,呂不韋發現李斯真是個好苗子,具備當好公務員的基本素質,並且還有衝擊省部級幹部的潛力和希望。

呂不韋和他的手下發現李斯不愧是大師的學生,不愧是齊國中央黨校原校長荀子的得意門生。這個人有四大特點:

一是眼皮子活,有靈氣,不是個書呆子。二是嘴皮子溜,有人氣,見人說人話,見鬼不知道。三是筆杆子好,有才氣,寫文章思路清、觀點明、邏輯強。四是腰杆子硬,有底氣,當然了,人家的學曆這麼高,學校和導師這麼跩,他能沒底氣嗎?

這四“氣”合一,就形成了李斯強大的有別於他人的“氣場”。

經過商量,呂不韋就給了李斯一個“舍人”的官職。舍人是什麼,其實也就是門客、食客,往大裏說是個軍師,往小裏講就是幫閑,放現在就是個顧問,顧上了問,顧不上不問,是一個彈性很大的職位,搞好了天天跟領導瞎噴兒,搞不好天天用杜康解悶兒。

李斯為呂不韋幹了一件稱心事,參與編寫了《呂氏春秋》,於是得到了進入秦國以來的第一個大禮包:呂不韋讓他見到了秦王政,就是後來名震天下的秦始皇了。

秦王政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見到的。那個時候根本沒有納稅人的概念。不像現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你想見領導,提前預約一下就行了。

李斯見到秦王政,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一個基層的城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麵對麵地討論。按正常情況說,一個基層的編外的公職人員見到了國家的老大,能夠保持鎮定不流汗就已經是表現優秀了。而李斯在老大的王霸之氣麵前沒有出汗,而是出了彩,出了一次風頭。

李斯是個有準備的人,於是麵對呂不韋給他的機會,毫不猶豫地抓住了。為什麼他能夠抓住機遇?是什麼打動了秦王政?其實還是機遇,李斯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那就是讓秦王抓住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李斯對秦王說,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抓住時機。秦穆公時秦國雖然很強,但未能統一天下,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天子成了擺設,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這話算是說到秦王的心裏去了。其實這個抓機遇的大路話誰都會講,但李斯的表達力、感染力更強。

僅僅提出抓住機遇是不行的,這還不足以引起秦王對李斯的真正重視。提出看法是人才,提出辦法是幹才。李斯緊接著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路線就是對於六國進軍的路線,李斯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並順序。具體方法就是全方位地削弱六國,用各種手段離間六國之間的關係,讓他們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經常性地往六國老大眼裏摻沙子,讓他們變為一盤散沙,最終讓六國在時間的沙漏中漏得一幹二淨、煙消雲散。

秦王政聽後大喜,人才啊!立馬下旨將李斯提拔為長史,相當於現在的政府秘書長。如果說舍人勉強算是秘書的話,那麼長史就是管秘書的領導,可以直接和領導接觸。

有了秦王的賞識,在王霸之氣的影響之下,李斯的氣場更加強大起來。秘書長李斯豪氣頓生,開始了他施展政治抱負的偉大征程。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