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天才的背影天才的背影
陳彥

向西安致敬

我是二十六歲調進西安這個城市的,至今已有二十八年。一個生活了二十八年的城市,當即將告別她的時候,還真是有些百感交集。適逢西安話劇院要我創作一部反映西安變化的話劇,我幾番推托,最終是因為想說說這個城市,才答應下來。但要把自己內心對這個城市的感知,用兩個多小時的舞台演出長度表現出來,也委實是一件難事。可既然應承了,便不好不兌現。

故事是從1978年開始的,為補充我所不在場的那些生活,話劇院專門找了些老西安,與我進行了座談,並且留下電話,又跟蹤采訪了一些人。我自己也走街串巷,去打聽了一些不曾經曆的東西。從1990年我正式調入這個城市,便對大麵子上與皺褶裏的生活,有個大致的印象了。

我寫了西安一個家庭四十年的生活演進。盡管有許多想法還擺不進來,許多東西隻是一帶而過,但總體對這個城市的生活精神印象,還是有了一點雪泥鴻爪的淺轍。

西安人性硬,尤其是老西安,走的城門洞,端的大老碗,吃的羊肉泡,喝的西鳳酒,唱的老秦腔。親切問候誰都是硬的:“你個慫來了!”不太注重繁文縟節。可許多骨子裏的東西,也是梆梆硬的,水滴石穿也改變不了。尤其走在老西安的皺褶之中,這種感覺更為明顯。兒孫可能已經不是他們所希望要長成的那個模樣了,但他們依然在按他們的老模子捯飭著、刻著、罵著、喊著。其實他們的罵聲中,的確是有一種正大的氣象和力量所在,但已不大可能“挽狂瀾於既倒”了。

在西安新的城區,已經找不到老西安的模樣了,見到的都是與全國任何一個城市完全沒有二致的人情物理。有的地方甚至更像歐洲某個城市的一角,唱的是《卡門》,跳的是倫巴,吃的是比薩,喝的是威士忌,過的是聖誕節,老西安走到這裏,都有點找不著北,直罵:“慫都瘋了!”

而我要寫的,是一個老西安的故事。老西安有很多特色玩意兒,比如羊肉泡、肉夾饃,都很馳名。在回民坊上,稀奇古怪的好吃好喝更是數不勝數。有時我甚至覺得,一個城市可能是要“車裂”了,新的拚命在新,舊的拚命在舊。新的恨不得把法國塞納河兩岸的時尚店名,全都置換到自己的門頭牌匾上;舊的唯恐不舊,把漢唐遺存剪裁過來,還嫌不古,還要上溯、考據、窮究周秦遺風。我們是在“五馬分屍”的城市多棱鏡像中生活著。

至於我,更多的還是喜歡去舊的攤子上,吃羊肉泡,啃肉夾饃,咥褲帶麵。並且不喜歡去大鋪子,最愛擠進民間公認的窄小門麵裏排隊領碗,站在人後等人家咥完起身,立即把半個屁股耽上去,掰饃剝蒜,拿著牌子候煮。偶爾甚至還能看到牆壁上的瓢蟲和蜘蛛網,但吃進嘴裏的那味兒,絕對是老西安獨一無二的。我常跟三兩個朋友走街串巷去當吃貨,閑來也愛打聽哪家小吃贏人,一旦信息確鑿,便會吹響“集結號”,將幾個貪嘴的聚齊,去試咥,還美其名曰“初審”。邊吃邊品,邊品邊評,自是別有一番吃的趣味。自掏腰包,無涉公款,不關說情辦事的負擔,也便多了吃的快感。

吃來吃去,有一種叫葫蘆頭泡饃的吃法,最是上心。這種吃法,在今天重養生、講骨感美的時代,是多有爭議的。所謂葫蘆頭,就是豬腸子,屬下水,高脂肪,頗為“高端”吃家所不齒。但葫蘆頭上接盛唐氣象,與藥王孫思邈又百般勾連,竟然演變成了一道千年藥膳,說是最為養生,最為進補,最為保健,也就在西安有點大行其道了。除了春發生等名店外,背巷裏居然無所不在。每每外地來客,也都嚷著要吃葫蘆頭。漂亮女士更是一馬當先,饃裏加份腸子,還要外帶梆梆肉,也就是煙熏腸,吃得香汗直冒,還說下次還來。

我話劇裏的主人公,就是一個賣了四十年葫蘆頭的倔巴老漢。這看似是一個門麵並不金碧輝煌的小店,但卻裹挾進了四十年的社會進程。無論自己兒孫的生命演進,還是進這個店裏來吃葫蘆頭的五行八作,都會把自己的生命精神形態帶將進來,讓我們在一滴水中,努力去看滴水之外的且走且行,甚或波瀾壯闊。

四十年的長度,是可以見到一種叫命運的東西了。我們的命運,常常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而在行進中卻渾然不覺。隻有到了一個節點上,我們才發現:哦,命運原來如此!但掌握的時機可能已經永遠錯過了。事物變是永恒的,但總有不變的東西,那個不變的東西一旦被我們攫住,就會成就一種愈久才見光芒的品性;也會讓所有的變,都顯得有了規矩與秩序。變,一旦被欲望的戰車所綁架,它的量變常常是會使戰車找不著北的。

扯得遠了,其實就是在說一個叫秦存根的人,開了四十年葫蘆頭泡饃館的事。他養了一大堆兒孫,開始養得可可憐憐,最後又養得麻麻纏纏的。店是大了,房是寬了,日子是好了,秦存根卻活得有些焦頭爛額了。

活得焦慮不安,已是這個時代大眾的普遍症候。

文學藝術創作是應該努力讓生活去說話,而不是作者自己站出來說。讓柴米油鹽醬醋茶說,讓日子說,讓年輪說。作者隻不過是用一個籮筐,去盡量把它們原汁原樣地裝進去而已。當然,不能沒有裝法,裝不好,裏麵是盛不了多少東西的。因為要急於告別這個城市,總是想把對這個城市的印象多說幾句,可戲劇的時空又在百般限製,便不得不做些壓縮餅幹了,但願這些餅幹,還保持著生活的原酵素。

借此向養育了我二十八年的西安致敬!

2018年11月於西安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