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二]

父親手裏拿著旱煙袋,在屋子裏走來走去,從桌邊走到炕頭,從炕頭走到炕尾,再從炕尾走到炕頭,又從炕頭走到桌邊,就這麼來來回回地走。當然,也不光是走,他一邊走,一邊吸著旱煙。一鍋煙吸完了,偶爾會停一下,再裝上一鍋,還是走,還是吸。已經吸了好幾袋旱煙了,仍然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屋子裏聚滿了濃重的煙氣。母親坐在炕沿上,李士強站在母親的身邊,煙氣罩著他們。士強的眼睛跟著父親,父親走了多長時間,他的眼睛就跟了多長時間。他的眼睛好像有些跟不動了。

李士強說:“爹,我跟不動你了,我眼都跟酸了!”

父親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在走。他的腿有些沉,腳步也重了起來,踩在屋地上,發出“騰,騰”的聲音。

母親說:“你看,你都出汗了……”

父親的額頭上果然已經冒出了密密的細汗,可他還在走:騰,騰……

母親說:“你出了那麼多汗你不難受?”

還是走:騰,騰……

母親說:“你不難受我看著難受!”

仍然在走:騰,騰……

母親說:“孩子該上學了,你倒是說句話呀!”

李士強也說:“爹,今天是繳費的最後一天了。”

這時候,父親正好走到士強跟前,突然停下了,他摸了摸士強的腦袋:“要不,這學咱不上了吧……”

李士強的眼裏湧出了淚水,他擰著脖子吼了一聲:“不!我就要上學!”

四角錢,成為卡住李士強的一根“刺”,如鯁在喉。不過區區四角錢,讓李士強差點輟學。三年級開學時,一開始拿不起學費的李士強,勉強跟班學習。可已經到了年關,學費依然沒有著落,一文錢難倒英雄漢,這是李士強對金錢的第一次深切體會。

小學階段的李士強,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在全年級總是名列前茅。他是個熱心的學生,班裏的大事小情,都爭搶著去幹。在他的胸前,總是飄揚著那鮮豔的紅領巾。雖然是越來越舊,但總是洗得幹幹淨淨,如一團火,燃燒在他的胸前。他上學放學路上,引吭高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

為了給兄弟幾個湊學費,父母在院子裏開辟了一個小菜園。勤勞結碩果,李士強就隨著父親用扁擔挑著蔬菜去趕集。坑坑窪窪,鄉路漫漫,辣椒紅豔似火;大蒜瓷實敦厚,剪掉了蒜梗子、蒜胡子;紅薯片幹淨整潔,沒有零碎……家裏這點物產,可謂質優價廉,李士強稚嫩地張嘴吆喝,鄉親們圍攏過來。雖然小買賣收入不多,但解決了士強的學費,也給家裏添了油鹽醬醋的滋味。

1969年,李士強以優異成績考上馮營中學,村裏出“狀元”了!可是,李士強一家人卻愁上眉梢,因為初中的學費更多,家裏實在拿不出來了。

父親想做點小生意,多少賺點錢,以解燃眉之急。時值秋天,板車滿載紅彤彤的石榴,賣到三百裏外的潢川,就可以賺些差價。板車是家裏的“錢筢子”,李士強成了父親的“車梢子”。父親駕車,李士強和二哥士永“拉梢”。為了讓父親省點氣力,小哥兒倆使足了勁兒,稚嫩的腳步聲響徹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唱響一家人的希望。不知不覺間,小哥兒倆腳底板布滿了血泡,肩膀被韁繩勒得黑紫黑紫的,到了晚上歇腳的時候,父親用燒紅的針尖為小哥兒倆一一挑破血泡,開水一燙,痛得他們直抽涼氣。可是,賣完了石榴,他們照樣要拉車往返。

這一趟下來,雖然賺了些錢,可還差一元二角,怎麼辦啊?

這時候,李士強已經不再隻會跟父母哭鼻子了,他體諒父母的難處,心裏開始琢磨掙錢門路。

恰巧,隊裏要送老煙葉師去沈丘,這一趟能掙八角錢!

李士強一聽,那精神頭就來了,他找到生產隊長主動請纓:“派我去吧,三百多裏遠的潢川我都去過,我家有現成的架子車,保證完成任務。”隊長滿腹狐疑地看著這個還沒上初中的孩子,不由一陣心酸。要不是為了那一元二角錢的學費,咋也舍不得讓一個孩子跑那麼遠的路啊。他看看李士強,那瘦弱的身軀裏是飽滿的勇氣,稚嫩個頭下是不服輸的勁頭,稍稍猶豫了一下,也就頷首同意了。

李士強立即拉來架子車,扶起老煙葉師坐了上去,歡天喜地奔向六十裏外的沈丘。鄉路坎坷不平,李士強小心翼翼,他知道老煙葉師是隊裏請來的技術員,必須小心伺候,盡量不讓板車顛簸。一大早出發,趕到中午前把老煙葉師送到了目的地,中午就著蒜瓣,隻吃了一個窩窩頭,等回到村裏,已經是滿天星鬥了。雖然兩腿酸痛了七八天,但李士強總算圓滿完成了送客任務,學費也有了著落。

到了初中,鮮豔的團徽就掛到了李士強的胸前,他作為優秀生第一批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別看李士強家庭拮據,可他學習成績拔尖,還有一副熱心腸——他的墨水瓶,總是放到講台上讓大家共用;他從家裏帶到學校的鹹菜,總是貢獻出來,與同學們共享;班級的衛生,他每天都不動聲色地打掃幹淨,就連課桌、講台、黑板都擦得一塵不染……他被師生們稱為“活雷鋒”。

有一次,李士強放學回家,剛到村外的坑塘邊,就發現一個小女孩不慎落水,一沉一浮地掙紮著,無力的雙手在水麵絕望地拍打。李士強來不及叫大人,扔下書包,鞋子一甩,縱身跳進水裏,拚盡全力快速遊過去。還沒有遊到跟前,卻見水波蕩漾,吞沒了小女孩。他一個猛子紮進水底,好一陣摸索,總算找到小女孩,將她托出水麵,連推帶拖,連嗆了好幾口汙水,好不容易才把小女孩弄到岸上。而這時,小女孩已經昏迷過去了。他趕緊給小女孩控水、按壓,好一番折騰,總算讓小女孩蘇醒過來。這是同村李振華的女兒,李士強將她送回家,對救人的事兒卻隻字沒提……

1972年夏,當地中學決定保送李士強進入縣高中學習,人生已經在他麵前鋪開了一條金光大道,他充滿欣喜和希望地等待著縣高中的錄取通知。可等來等去,眼看別的同學都入校了,也沒等來那張通知書。後來經過打聽,才知道他竟然被一個有背景、有門路的體育生活生生地給“頂替”了!李士強憋著一肚子怨氣,卻孤立無援,無能為力。

父親說:“天無絕人之路,老天爺給你堵上一扇門,一定會給你打開一扇窗,活人還能讓尿憋死?農村這個廣闊天地,也可以大有作為。隻要動腦筋,土裏照樣刨出金疙瘩!”

母親無奈地說:“這樣吧,你先去跟你姥爺下河挖沙,鍛煉鍛煉。”

姥爺李俊卿在他們村裏替生產隊經營著一艘挖沙船,每天迎著泉河的水波瀾影,浪裏淘沙,算集體的副業。在寬闊的河床邊,李士強手拿布兜子,一個猛子紮進泉河底,從冰涼的河水裏,麻利撈出第一兜細沙。隨著沙子裝滿了船艙,姥爺撐船,李士強拉纖,他體驗到了收獲的喜悅,也飽嘗著生活的艱辛。小小少年,就知道生活的不易。

15歲那年,李士強回到李寨,作為最年輕的社員,他被隊裏分配去掏糞。這是人人不願意幹的臟活兒、累活兒,可李士強卻欣然接受了。他知道“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總得有人幹。李士強每天挑著糞桶到各家各戶去掏糞,農村都是旱廁,臭氣熏天,簡直能把人熏暈。把一桶桶大糞送到地裏,累得滿頭大汗,稍不小心,糞便就會濺到身上,臭不可聞,村人避之唯恐不及。即便如此,小小的人兒,一幹就是半個多月。有時心裏不免別扭,也想打退堂鼓。母親卻鼓勵他說:“衣裳臭怕啥?咱幹的是正經事,掙的工分幹淨,心裏幹淨就中!”

村裏人也都說:“從小看大,三歲看老。這小子是塊好料子,將來必成大才!”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