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本書,似乎也講究緣分。
2000年,“茶人三部曲”以高票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時隔二十年,我們邀請王旭烽教授來富春江畔參加茶文化活動。開開書店準備了幾套書,王教授現場為我們簽了名。又過了兩年,我突然想了解杭州茶人家族的故事,於是在夏天的某個清晨翻開了第一頁,然後,每天提前一小時到辦公室,泡一杯綠茶,連續兩個月看完了三部曲。
2022年夏天,因此感受到了特別濃鬱綿長的茶香。
“茶人三部曲”包括《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築草為城》三部作品。以茶文化為全文線索,以綠茶之都杭州的忘憂茶莊主人杭九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運變化為主線,寄寓著中華民族求生存、求發展的堅毅精神和酷愛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作者把這段沉浮歲月中的家國情懷、愛恨離愁緩緩道來,描繪出一部先澀後清、先苦後甜的中華茶史。有人說,它是江南版的《白鹿原》,有人稱之為民國版的《紅樓夢》。
這是一部“茶書”,以茶人和茶為主要線索,把茶文化寫透了。同時,這也是一部“很杭州”的小說,以杭州為代表的江南文化,在書中依次展示,完美呈現。
故事主要發生在杭城,第二部和第三部拓展到浙江全省和重慶、雲南等地。杭州的山山水水,以及城裏的地名,讓每個杭州人讀來異常親切,也讓每個未曾來過杭州的朋友對這些有故事的地名產生向往。
羊壩頭這個地點貫穿始終,是小說主人公一家的居住地。1966年,杭家人散居在杭州。杭嘉和、葉子帶著孫女迎霜住在羊壩頭,杭嘉平帶著孫子杭得放住在解放街馬坡巷小米園的後麵,杭寄草住在馬市巷附近,杭盼住在龍井村,杭漢從非洲回來後住在雲棲茶科所。據記載,羊壩頭古代是杭州城築壩抵禦錢塘江潮水的地方,叫“洋壩頭”,處於中山中路兩側區域,處於官巷口南麵。20世紀上半葉,羊壩頭幾乎集中了當時杭州最大的銀行和當鋪,是當時的金融中心。那裏也集中了相當的美食,人氣很旺。
《不夜之侯》的開頭,杭嘉草與兒子林忘憂在玉泉觀魚。杭嘉草最後死於玉泉,她與玉泉的大魚一起,被日本侵略者的刺刀刺穿。龍井茶園是杭寄草與羅力的定情處。《築草為城》的“尾聲”,杭嘉和在祖墳遷走後的三十年,再次來到雞籠山,此時,茶博已成為雞籠山一景。
西湖、翁家山、上天竺、靈隱、十裏琅璫嶺、清河坊、雙峰插雲……許許多多的杭州地名,在書中被賦予了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生命。
受宋韻浸潤,書中人物的“杭州氣質”撲麵而來。“茶人三部曲”塑造了杭天醉、趙寄客等不同社會意義和藝術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在憂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堅忍負重、蕩汙滌垢、勇敢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氣質和風神,風流公子、江湖豪俠、革命義士、無名英雄、普通市民……杭家人和他們的朋友,在時代的洪流中與命運搏鬥。
趙寄客年輕時喜歡舞刀弄槍,愛打抱不平,從參加同盟會到辛亥革命,從開展教育救國到實業救國,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國家。被日本人軟禁之後,寧死不屈撞碑自殺。這種為國成仁的“俠義”精神,正是“杭鐵頭”的精髓所在。
杭嘉和是最具茶人精神的人物形象,一直用心經營茶葉事業,支撐家業不倒。杭州淪陷,麵對日本軍官小崛一郎的挑釁,寧肯斷指也不與之對弈。以怡然恬淡的精神,用一身正氣捍衛杭州人高貴的心靈和人格的操守。
有人說,杭州有三種水:西湖水、錢塘江水、大運河水。人們擇水而居,那麼杭州也有三種人:屬於西湖的人、屬於錢塘江的人、屬於大運河的人。一種是雅的,一種是勇的,一種是卑微的。這三種人,在三部曲的舞台上紛紛登場亮相,演繹各自豐富人生。
書中刻在曼生壺上反複出現的一句話:“內清明,外直方,吾與爾偕藏。”正是杭州茶人精神的寫照,也可以理解為杭州人的人生哲學。
寫小布朗求婚,兩人鬥嘴,采茶生氣,“越想越氣,越想越氣,頭毛痱子一時奓起來”。“頭毛痱子奓起來”,直到現在都是杭州人遇到“頭大”之事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
迎霜個性明顯,她告訴奶奶布朗叔叔人可好了,帶她去了好幾趟天竺。嘉和用毛筆點點迎霜的頭,說她“地保阿奶一樣”。
字裏行間,杭州味道的軟語吳言妙趣橫生。“頭腦煞靈”“空佬佬一場事”“踏兒哥”“差了一刨花兒”之類的方言俚語,像偶爾跌落頭頂的桂花星子,讓人邂逅小美好,會心一笑。
“茶人三部曲”稱得上是一張文化含量極其豐富的杭州曆史名片,也是一部精彩的杭州旅遊指南,哪天得閑,循著此書走遍杭城,那是極有意思的事。
聞江聽水,富春江江水悠悠,重重似畫,曲曲如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