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稻花香裏品書香

我們習慣以旁觀者的身份品味稻香,其實農人聞到的稻香,與普通人聞到的不一樣。他們付出了艱辛的勞作,在汗水和等待中,稻香是那麼的深入骨髓。一個真正喜愛閱讀的人,他品味到的書香,與農人神魂裏的稻香是同一種品質。

趁著初秋好天氣,漁山鄉在結滿稻穗的田野邊舉行閱讀活動,場地邊陳列著魯迅、楊絳、季羨林等文學大咖的照片,在他們的注視下,大家放眼金黃大地,。

這不僅僅是形式上的一個突破。鄉村的活動,以往專注“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以推動鄉村旅遊和地方經濟為目的,場地布置以土特產、農家菜為主,這次卻以文化閱讀為唯一的主題。對閱讀活動來說,改變了在封閉的環境、小眾參與的方式,更為開放,更接田野氣。

田野間有真正喜歡讀書的人,農家裏能培育出真正的文化人。

漁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這裏的老百姓尊重知識,讀書蔚然成風,真正是耕讀傳家。在漁山,愛讀書,好讀書,已經融入許多普通家庭的家訓之中,這裏還成立了漁山詩社,詩詞創作、吟誦活動豐富,被評為浙江省詩詞之鄉。普通的農家小院,甚至走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漁山書香濃厚,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來自山水的滋養,中央電視台專門為漁山拍過一個紀錄片,說這裏“水路直達,群山環繞”。水路直達,能開風氣之先,理念開放;群山環繞,又能較少受到外界幹擾,潛心治學。

曆史上為漁山凝聚書香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文瀾閣《四庫全書》西遷,第一站就來到漁山。1937年8月至11月,228箱書藏於漁山鄉五嶺村石馬自然村趙家宅中。時間雖短,意義非凡。在漁山的人文曆史中,《四庫全書》的停留,猶如注入一支強大的文化活劑,相當程度上優化了漁山的文化基因。也如一顆文化原子彈,雖沒有瞬間爆炸,卻延年以文化人。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來到漁山,漁山百姓有幸永享《四庫全書》衝破庫房親近大地的文化魅力。

“一切智慧與黎明同醒。”閱讀把光引入心裏。心靈有光,智慧就會來到。漁山傳承了“活金死劉”的生活智慧。古體字“劉”由“卯”“刀”“金”三部分組成,去掉“卯”和“刀”,就是“金”。為避戰亂,古時劉氏一族人將自己的姓氏改為金,死後家譜或墓碑上顯示為姓劉。“活金死劉”的民俗文化已列入浙江省第四批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足可以寫入教科書,讓智慧發光。

讀書讓人精神飽滿。在漁山,精神飽滿了稻穗,這裏連稻子都懂得品味書香。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