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閑,夫人提議:“去逛逛書店?”
有一陣子沒進書店了,時不時會冒出去看看的想法。這麼說來,逛書店並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而是生活的必需。夫人說這話時,我正把自己橫於沙發上,一手舉手機,一手劃上劃下,像是伸出的兩枝樹丫。我又刷了兩條抖音,從沙發上坐起來:“好,去逛逛書店!”
我們去的書店,是天目裏的蔦屋書店。從家裏出發,穿過紫之隧道,很快就到了。
進書店之前,我慷慨地表示,這個月的工資,我還沒用過,你盡管買書,我請客!
我必須強調買的是書。感謝夫人選擇到書店度過休息日,要是換成杭州大廈,我手機裏的貨幣數字,將會比大廈內任何一個標簽上的數字少一位、兩位或三位。而書店,我盡一月之財力,足以讓夫人滿載而歸。
書店內自然有許許多多的書,頂天立地的大書櫃,讓蔦屋書店成了網紅。許多顧客來來往往進進出出,更多的,在安安靜靜地挑書、看書。
我們在書店與世隔絕般地度過了兩個多小時,瀏覽全部書架後,夫人仔細閱讀了一本她一開始就選中的經典書籍,我則草草翻了翻《江南紀》和《總有一段時光虛度在江南》。
把書插回書架,我想,這兩個多小時算不算虛度?
管他呢!一輩子都快虛度了,還在乎兩個小時?
時間還早,我們又趕去另一家名叫“鐘書閣”的書店,也是一家網紅書店。這年頭,饒是書店,也不網紅不吸引人。
這是全日製的下雨天。江南的雨,出勤率高得出奇。然而,書店內依然有很多人。書把雨聲擋在外麵,裏麵寂靜無聲。
鐘書閣雖低矮狹小,視覺上卻深邃高大,兩側全是書,一端為玻璃門,另一端則為鏡子,看起來很深很長。頭頂上也全是鏡子,反射上去,書架直衝雲霄。
怎麼沒遇到小孩?原來有一間獨立的空間,布置得很是魔幻,像小說《哈利·波特》裏描繪的那樣,平時打鬧喧嘩的孩子,像被施了魔法,都低著頭看書。
我總是替他們擔心,看書的人多,買書的人少,能不能維持下去?時常有一種掏出手機付錢的衝動。
看形勢,我很放心。尤其蔦屋書店,經營著咖啡、西餐,賣很多文創產品,還銷售戶外用品,而且辟出一塊小小的空間,進行戶外知識的培訓。顯然,很受市民歡迎。
比較而言,鐘書閣更是一個書的世界。座位像是嵌在書與書之間,書架前,上下求索的讀者,像是吃桑葉的蠶,時而仰頭,時而低首,無聲,靜止,微微動。中間是消費區,有一排座位,可以消費各種飲品。
隻有他們堅持下去,我們閑下來的時候,才有機會逛逛書店。
可是,對蔦屋書店,我又多了一種擔心。據說這是一個從日本引進的品牌,知名度頗高。裏麵有包括中國文化在內的各種書籍。但入口顯眼處,陳列著大量極力推廣日本文化的書籍和物品,像《迷上日本》《太喜歡了!這樣的東京》《去日本,這麼近,那麼美》等。這種時尚化的書店,進來的都是年輕人,讓我們的下一代如此長期接受日本文化的強化性熏陶,我有點擔心。
但願是我過於狹隘,文化本該多元,要能包容。
在鐘書閣,身處書籍壓迫性的包圍之中,夫人閱讀細胞活躍,又是手不釋卷兩個小時。我隻得陪讀,抽出一本餘秋雨的《中國文化課》,佯裝閱覽。
畢竟態度敷衍,我漸漸失去意識,掛斷了與餘秋雨的文化對話,模模糊糊不知身在何處。
忽然,我感到手臂被大號蚊子叮了一口,生痛。睜開眼,看見夫人正盯著我。她指指手機,叫我看微信:“我弄醒你之前,整個鐘書閣隻有你綿綿不絕的呼嚕聲!”
摸摸紅腫的手臂,我感謝夫人挽救了我。她及時出手,才讓圍觀我的好奇者僅限於鄰桌。幸好我的呼嚕還沒有突破其他人閱讀的專心,不然,被更多人發現愛書人群裏混進一個沒文化的瞌睡蟲,真是太尷尬了。
我自認為度過了難忘的一天,尤其是在無數書籍的簇擁下,枕著一本有文化的書,做了一個跟文化沾點邊的白日夢。
有人說,書店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所以啊,,連瞌睡都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