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大漢天使班超大漢天使班超
司衛平、王斌

第七章 公車候命

公車府設在南宮的闕門外。闕門,是百姓上書朝廷的門觀,主要負責處理詣闕所上之書,就是接待百姓的宮闕大門。詣闕上書主要包括告禦狀的百姓和民眾上書請求表彰地方官德政兩部分內容,就是控訴昏官和褒揚清官,讓皇帝能親耳聽到來自民間的聲音。

闕門外設置公車府,公車府的官員是公車令,具體負責接待來訪的百姓。俗語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公車令就如是官中的小鬼,品秩極低,卻是與百姓直接打交道的人,在告禦狀的百姓眼中是最難纏的官。

如果遇到那些自詡為民間高士的儒生、道人,公車令還許會有幾分好心情。這些人都是來向朝廷獻策的,早就準備下了進門打點。但麵對告禦狀的百姓,就是個靈透人幹的苦差事,不會個三招五招還坐不了這個位置。見天混跡於鳴冤叫屈的百姓中,這些人是何種麵目,居何用心,真冤屈假冤屈,公車令一眼要能看出個大概,一問就能知道個八九不離十,一看狀子就能洞穿。要會替皇帝擇清捋靜,不能泥沙俱下,不能把隻想見一麵龍顏的人帶進去,更不能把圖謀不軌的人放進去。

公車令也有風險。遇到實在擺布不下的,路鼓、肺石等鳴冤裝置就設在闕門兩旁,一不小心就會惹麻煩。遇到明帝這樣的皇帝,不但是小小的公車令,許多有著顯赫地位的官吏都要夾著尾巴。

朝中百官都知道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躬親政務,事無巨細都要過問,但更畏懼的是他還是個性情中人。曾有西域使者來朝拜,明帝小氣地賜了十匹絲綢,尚書郎一走神誤記為百匹,就給大司農錄入計簿。西域使者後來辭行謝恩,口口聲聲感謝明帝的厚待。明帝以為這個西域使者是在挖苦他,但從表情敦厚的西域使者臉上又看不出什麼,倒是言語誠懇得讓他心生疑慮。就向大司農索要計簿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急召尚書郎進殿,命令左右將其按下,捋起袖子親手掄起大棒,將尚書郎的屁股打了個皮肉開花。尚書台的長官鐘離意在殿外聽說,慌得一溜小跑上殿叩首求情說:“過誤乃小失,不足以施重刑。郎官是我的屬下,陛下要處罰就處罰我好了,亦定懲戒百官。”明帝不僅對身邊的下級官員要求嚴格,對三公九卿這些重臣也絲毫不給麵子,誰有功當麵讚賞,誰有過拉下臉皮就訓斥,心軟心狠都在對錯一念間。永平年間的吏治讓明帝鮮明的性情弄得很有些特色。

班超來京城的目的就是詣闕上書,從竇融到東平王和桓榮處轉了一遭,信心更足了。拜見桓榮後的第二天,天剛平明,他一路小跑著穿街過巷趕到了東平王府,耐心等著,身上的汗慢慢落了,秋晨的清冷披在身上。

東漢那陣子,朝臣們老早都要爬起來,聚到宮門口等著,五鼓時分,聽朝鼓震響,宮門“嘎吱吱”打開,按品序進入朝堂,議事閉散朝,然後各自回衙門辦差。劉蒼是首輔,又有王爵,早朝畢退朝,很少去各個衙門,王府就是他的衙門,所以總是直接打道回府。

班超看著劉蒼的車駕在護衛的簇擁下進了永和裏,緊搶幾步攔在劉蒼前,稽首道:“平陵班超班仲升求見大王。”

劉蒼知道他跟進來,也不驚訝,停下腳步說:“免禮。本王問你,你在平陵可有仇家?”

班超愣怔了一下,腦子亂轉了一陣,真想不出有什麼仇家,搖著頭說:“從京城回平陵,也就八九年,小人想不出有什麼仇家。”

劉蒼手捋著胡子說:“本王聽司隸校尉說,密告的是一個叫張幀儆的人,你想想有沒有這個人?”

班超拍拍額頭,這才突然間想起,父親在世時曾提說過這個名字,還叮囑他要暗中提防。原來,班彪在徐縣當縣令那陣子,張幀儆與其搭班,任縣尉,因貪沒公款、收人賄賂、欺行霸市等數宗罪被班彪告發,罷官不說,還下監法辦了。出來後,曾放出風要報複班家。此人有一個兒子名叫張絏譾,身手了得。再後來班彪下世,班家回扶風平陵原籍居住,如今想來可能也有躲仇的因由。沒想到事隔多年,風幹的瓜秧子還真又結果了。班超倒吸口涼氣,如實對劉蒼說:“大王,還真有張幀儆這個人,是先父任上的仇家。”三言兩語就說明白了。

劉蒼暗自咋舌,沒見過記仇能記這麼長時間的,看來這張幀儆也非簡單人物,僅僅這股隱忍勁兒,就讓人心裏發毛。他對班超說:“知道了就好,如若仇家暗中隨你來京,必是要下死手的,來來往往要多長個心眼兒。”

班超再次跪下叩首,高聲唱喏謝過劉蒼,問:“小人來京已有數日,日日心急火燎,怕耽誤了兄長性命,請大王指點。”

劉蒼可能是欠覺,對著班超連打幾個哈欠,像是漫不經心地擺著手說:“詣闕上書吧。”

班超不敢再問,離開東平王府,無心在街上瞎逛,就直接回了延賢裏。到家後沒見著班紹,獨自坐在棗樹下發愣,一遍遍想著詣闕上書的事兒。

以前在家閑來無事時,班超也常常坐在書房裏翻看兄長寫就的書簡。他開始在腦子裏專注地搜索曾經看過的內容,回憶其中是不是會有悖逆的成分。

天色將暗時,班超趕在城門下閘前準備好了一個鋪蓋卷,將上書的書簡包裹著,要進城去闕門外候夜。班紹不放心,提著一個水罐子和幹糧隨同前去。

闕門外的公車府設了一處廊舍,專供各州郡趕來詣闕上書的平民百姓候夜。每天五鼓時分,神聖的朝鼓響起,蒼龍門“嘎吱吱”打開,朝臣們像過江之鯽蜂擁而進。公車令會在闕門這邊審查那些準備上書的簡冊,把那些雞毛蒜皮的上書歸到尚書台,由尚書台所轄六曹派人各自領去處理;選定詣闕上書的人和簡冊,公車令會親自帶到朝堂之上,這些被選定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詣闕上書。

東漢時有“雖置三公,事歸台閣”的說法。台閣就是尚書台,是宮內的辦事機構,也就是內朝,皇帝身邊跑腿的。光武帝劉秀立朝後,雖然也有三公九卿的設置,但他勤於政務,事必躬親,僅用侍奉身邊的尚書郎協助處理政務,三公之位就成了沒有多少實權的虛設。於是,尚書郎的權責日益上升,由原來的事務官變成了政務官,尚書台也就成了朝廷上最為重要的理政和決策機構。實際上是皇帝親自主導著尚書台,從光武帝到明帝一脈相承。

班超從平陵趕來京城,目的就是爭得到朝堂之上的詣闕上書。兄長的案子是欽定的,如果不能取得一次麵聖的機會,被公車令中途攔截在尚書台,那就是不死也得掉層皮。

天色大亮的時候,廊舍的柵欄門前傳來開鎖聲,公車令帶著幾個衛士進了廊舍。廊舍內一陣騷動,所有人都圍了上去,亂哄哄地急等著公車令開口放話。都知道這麼多人不是都能上朝堂的,不然朝堂之上會成什麼樣子?公車令的甄選有決定作用。

班超把脖子轉來轉去,也沒有發現公車令甄選出的人是誰,就跟著其他的人聚在柵欄門口要簽條,內心已經洶湧著破死一拚的戾氣。他領到的簽條是去尚書台找尚書令。

尚書令和尚書仆射為正偏,由左、右丞輔佐,下設六曹尚書。有三公曹,主管年終考課諸州郡事務;吏曹,主管選官、祠祀事務;民曹,主管修繕功作、鹽池、園苑等事務;客曹,主管護衛皇帝及少數民族朝賀事務;二千石曹,主管詞訟事務;中都官曹,主管水火盜賊之事。每曹又有侍郎六人,令史三人。尚書令、尚書仆射、六曹尚書合稱八座。照這樣的路數,他隻能找管轄著詞訟的二千石曹尚書。班超很自然就領悟了,這是作不死揉死的步驟。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