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冷長安 李賀
深秋的夜,空氣顯出了冷冽。三更已過,白日的喧響褪去,寂靜籠住四野和屋舍。
杜牧躺下有一會兒了,睡意如輕紗一般覆蓋過來。急促的敲門聲突然響起,敲門聲夾雜著高聲呼喊:“牧之先生,牧之先生,有您一封重要信件!”杜牧心下一驚,想著一定出了大事。趕緊披衣起身,令仆人點燃燭火,急匆匆去開門。
將信湊近白瓷蓮瓣座燈,才看清是集賢學士沈子明寫來的急件,沈子明即沈述師。那段時間,杜牧在沈子明兄長沈傳師處擔任幕僚,沈子明鐘情詩詞文章,時常來拜會杜牧,吹吹牛,聊聊詩和人生。
半夜三更讓人送急信過來倒還是第一次。
展開信,目光從沈子明俊逸的小楷中拂過,盡管燈焰光線微弱,紙和字都靜默不響,可從筆跡裏,杜牧似乎能感覺到沈子明激動的情緒。他的字跡飛動跳躍,急切地要將內心的意願一吐為快——〇〇
今晚,酒喝得多了些,竟難以入眠。起來翻書,順手整理書房中幾隻書篋。沒想到竟翻出故友李賀四卷詩稿,裏麵有二百三十三首詩,真令人激動。這幾卷詩稿,前些年總隨身帶著,這幾年,四處奔波,走南闖北,再未曾見著過,以為散失久矣。沒想到,十數年過去,他的遺稿會突然在這個秋夜回到我麵前。今晚,想起曾與長吉共度的時光,想起我們一起開過的玩笑,想起我們一起到過的地方、看過的風景、吃過的飯菜、喝過的酒……竟禁不住淚流滿麵。長吉早逝,無家室兒女,無人恤問。這些詩,是他在人間的延續。這個難眠的夜晚,突然想到,若請牧之兄為長吉的詩集寫一個序,講清楚這些詩的來處和特別處,或許能稍稍寬慰我心裏對他持久的念想。
讀完這封半夜送來的信,杜牧不禁啞然失笑了。“這個沈子明啊,果真喝醉了,大半夜寫這麼一封信來,就不能等到天亮嗎?”
感動歸感動,那晚,杜牧並不打算接下這個差事。李賀有絕世才華,詩集的序豈是他杜牧適合寫的?這樣的心理很有些出人意料。到了大和五年(831),杜牧高中進士已三年,也算得上是名動京華的人,何曾臣服過別人的才華?
推托了幾回,杜牧最終拗不過沈子明,答應寫這個序。
自深秋開始,杜牧翻閱詩稿,研讀這位比自己年長十三歲的“前輩”詩人的大作,兩顆詩心在時空中交彙了。
二百三十三首失而複得的詩,在杜牧心裏激起了一片回響:
“雲煙綿聯,不足為其態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陊殿,梗莽邱壟,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呿鼇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這是杜牧眼中李賀的詩,二百三十三首詩,越過了死的沉重,那個姿態萬千、雲譎波詭的李賀,那個綺麗冷豔、愁心百結的李賀將在這些詩句中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