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小絲柔從廚房跑出來,看到奶奶回來,開心地奔過來,一看到最小的叔叔時,小臉立刻變得有點害羞,輕輕叫了聲:“小叔。”
衛天曦不屑地掃了一眼穿著粗布衣、上麵還有補丁的一家人,轉身進了自己的房間,不一會兒又衝出來對著方薔生氣地喊:“房間都沒打掃,我晚上怎麼睡啊?”
“我馬上收拾。”方薔解釋說,婆婆隻是說去看看,並沒說要把三弟帶回來。
繁空攔住了方薔,眼睛瞄向柴房外的那根竹竿,拿起來就朝衛天曦走過去。
“娘,你這是要幹啥?”衛天曦還沒意識到母親是要打他,等到竹竿落下時,他猛地跳起來:“你打我幹嘛?”
“娘?”衛毅鬆看得目瞪口呆,連小弟也要挨打嗎?
“我忍了你一路了。”常言道,棍棒底下出孝子,來吧,讓繁空驗證一下。今天繁空的體力可不像剛穿越過來時那麼虛弱,打起來也是動真格的,專往屁股和小腿上招呼:“她是你的大嫂,如果沒了我這個娘,長嫂如母,這話你聽說過吧?”
衛天曦痛得尖叫,已經被打了好幾下,隻好邊跑邊求饒:“娘,你瘋了嗎?”娘什麼時候這樣打過他?
“大嫂究竟哪裏虧待你了?以至於你這樣怒目相向?以往我確實沒嚴加管教你,但從今往後,假如我還是管不好你,那就索性放手不管了。”繁空邊教訓邊說道。
“娘,您以前可不這樣啊。”衛天曦叫屈連連。
“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你得給大嫂賠不是。”繁空停下來,喘著粗氣,怒氣未消地命令道。
衛天曦到方薔跟前連聲認錯。
“沒,沒事兒的。”方薔磕磕絆絆地回答。這兩天裏,不論是麵對二弟還是三弟,婆婆都站在她這邊,讓她總覺得有點不真切。
“你需要的東西都在箱子裏好好的,以後自己整理。”繁空氣呼呼地說。
見娘停手了,衛天曦摸著被打的地方,心裏滿是委屈和倒黴。
看著小兒子進屋,繁空在心裏暗爽:這頓打,真解氣。
小叔子一回家,方薔連忙動手準備幾道他愛吃的菜。正忙著呢,女兒一蹦一跳地進來了,奶聲奶氣地說:“娘,你看,奶奶給了我好多銀子哦。”
方薔一看女兒手裏的銀子,足足有二兩,嚇了一跳:“奶奶為啥給你這麼多錢呀?”
衛絲柔樂嗬嗬地說:“奶奶說這些是給我買糖的錢,娘,給你。”
買糖哪需要二兩銀子嘛,婆婆平時那麼節省,方薔又問了一遍:“絲柔,你沒說錯吧?”
“沒說錯。”繁空走進廚房,瞅著大兒媳和孫女衣服上縫了又縫的補丁,笑了笑說:“明天咱們去鎮上,給你們和毅鬆、絲柔每人買兩套新衣服新鞋子換著穿,再給你買幾朵珠花戴戴。”要不是小兒子那眼神透著明顯的嫌棄,她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呢。
方薔眼眶一下就濕了,趕緊抹去眼淚:“娘,謝謝你。”
哎,原主這個凶巴巴的婆婆啊,這麼好的兒媳都不知道心疼。繁空說:“這些年家裏大事小事都是你在操勞,真是辛苦你了。”說完就轉身走了,免得看著大兒媳又掉眼淚,那些煽情的話她說不來。
剛邁步離開廚房,就瞧見衛天曦站在院子裏守著,他臉上一副不高興的樣子,開口問到:“娘,你真的是要讓我和大哥一塊去地裏幹活嗎?”
繁空想了想以前自己和小兒子的相處方式,換上一副溫柔的表情看著他說:“你都念了這麼多年書了,我怎麼舍得讓你下地幹活?那隻是個讓你回家的借口,我會另外給你找個鎮上的私塾上學。”
衛天曦一聽,臉上樂開了花:“娘,鎮上的私塾哪有王員外家的好啊?”
“確實沒那麼好。我正好要去縣城一趟,我哪能想到我心疼的小兒子會這麼不爭氣。”
“娘,我......”
“別提了,人雖窮但誌氣不能缺。”繁空這話講得異常堅定,眼睛餘光掃到柴房那邊露出的一片衣角,心裏明白是大兒子在那裏,便又補上一句:“還有,往後你得對大哥他們一家子好點兒。我心底總是覺得愧對你大哥,沒讓他有機會好好念書,也沒能讓他學個有用的手藝。將來你和閑諾要是有了出息,最不能忘的,就是那個一直辛苦支撐著咱們這個家的大哥。”
衛天曦從小就跟著大哥玩,後來見二哥對大哥那樣,加上大哥也不怎麼受娘喜歡,他就跟著學了,現在聽娘這麼一說,他點了點頭。
吃完晚飯,繁空回屋,從箱子最底下翻出裝著家裏所有財產的小盒子,總共也就二百多兩銀子,除了平時省吃儉用存下的,就是朝廷每年給秀才的獎勵,至於小兒子每月的銀子,原主從來不去問他要。
繁空從衣服口袋裏摸出一塊銀子,這可是王老爺今天特別多給的半年零用錢。平時吃喝拉撒都在王老爺家,人家管夠,居然還給零花,這一塊銀子可真不少了,繁空小心翼翼地把它放進存錢盒裏頭。
“得想個法子多賺點銀子。”繁空自言自語,“光靠朝廷那點補貼過日子,太被動了。”畢竟到時候她還要幫忙照顧月子,這段時間正好琢磨琢磨怎麼賺錢。
衛天曦比衛閑諾稍微強點,繁空吩咐他今天去田裏幫大哥,雖然他臉上不太樂意,但也乖乖沒多說,跟著衛毅鬆走了。
今天繁空得去族長家,手裏提著一籃子雞蛋。
東王村地方不大,大多數人都姓衛,衛家幾百年來紮根在這兒,所以村裏的事情都是族長在管。
鎮上隻有一間學堂,隔壁鎮倒是有私塾,學堂裏的老先生教的東西很一般,無非就是認字明理罷了。繁空雖然不是原本的主人,但也知道不能耽誤了孩子的學業。
對於窮苦人家的孩子來說,念書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她想去問問族長,能不能托關係把小兒子送到隔壁鎮的私塾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