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救美(上)
大理寺。
陸離一邊寫著呈文,一邊聽手底下的楊金道,“大人前日料得果然沒錯,吳清的骨灰確有問題。老刀依照古法查驗,斷定乃是中毒無疑。”
“是什麼毒,查清楚了嗎?”陸離無甚驚訝,繼而問道。
“根據老刀說的,毒物卻說不準,這東西千變萬化,人和人的反應又不同。但從顏色推斷,他說像是北地一種叫草上飛的蛇毒。”楊金道。
聞言,陸離頓住,卻未抬頭,半晌才道,“將屍首燒成骨灰送來三川,除非是幕後之人不想吳清真正的死因被人知道,這其中必然也牽涉到河東失盜的白銀。“
楊金將陸離方才的話琢磨了一番,忽而笑道,“大人料事如神。有人故意設了障眼法,卻不想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他緊接著從懷中取出一份密函,“河東來的消息,屬下已派人查到欒江的下落。河東案發之後,他帶著那隊金吾衛被順道派往河東方麵馳援。可惜的是,一次吐蕃突襲,他出城應戰不幸戰死。”
楊金說完,陸離也差不多將手裏的密函看完了。
楊金問,“大人,既已找到了這欒江,欒江身死,是否也與河東失盜有關?可能與毒殺吳清歸結在一處?”
陸離默然片刻,“嗯”了一聲算是默認了。
欒江一介武夫,若要使個法子讓他消無聲息得從世上消失,還有什麼會比讓他死在戰場更便宜呢?
先毒吳清、再殺欒江,設出此雙重的障眼法,意在扳倒太子的同時,便可以人證物證俱在,一口咬定此案為葉長清所為!
陸離重新翻了翻那幾頁信函,蹙眉道,“這是河東案裏第二個屍骨無存之人。”
楊金道,“大人的意思是,這欒江也是被滅口的?”
欒江的死,聽起來像個意外。但巧合湊在一起,難免就令人驚心。
若是吳清之死,背後有人藏著;而欒江之死,背後也有一個權力不小的人藏著。那背後之人,究竟是什麼人?何以竟能調動從三川到河東的多方勢力?
屋子裏一時很靜,沒有人答得上這個問題,空氣忽然凝滯了起來。
楊金在心中歎了一聲。
涉及內情之人全部身死,案中秘聞更是不可觸及,大理寺所能掌握的證據實在是太少了,叫人有種無力著手的感覺。
他自詡探案經驗不少,幾乎絞盡腦汁汲汲追查多日,仍然無法洞察其玄機所在,並在查案過程中遇到了從未有過的難題,這對他的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擊,這個難題的難度也是他始料未及的。這起失盜案的古怪、失常可以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屬下曾疑心給吳清下毒的,極有可能是押送隊伍裏的人。”楊金躬身,交遞上來另一份記檔道,“這是押送隊伍的人員名錄,反複查驗下來並無可疑。這些人全由金吾衛一早查驗過身份,確認沒問題後才押送糧餉的,出問題的可能性也不大,請大人過目。”
也就是說,吳清之死的線索查到這裏,全斷了。
陸離擱下筆,接過記檔,隻是平靜續道,“那背後之人凶狠狡詐,精於算計,正誌得意滿得牽著眾人兜圈子。若僅憑常規思路,隻能看見那人想讓我們看見的,知曉那人想讓我們知曉的。”
線索每每追蹤至關鍵一步就斷,陸離深知此事絕不簡單。
“你不必灰心,也切勿操之過急。五十萬兩白銀堪稱滔天大案,那背後之人既有如此魄力,手腕不會不利落。”
那些從三川流入河東的白銀最終去了哪兒?
一個能輕易動用如此巨額錢財之人,能做出什麼事情,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楊金一頓,又鄭重揖道,“屬下明白了。”
陸離忽然看向楊金,詢問道,“吳清家裏的事,查得如何了?”
目下首先要解決的,是理清那些看似不可能成立的疑點,從中找到有利用價值的線索,而非落入他人事先早已設好的圈套之中。
吳清之死雖查無可查,他活著時候留下的線索卻可以仔仔細細再理一回。
“屬下細查了明氏,她平日一貫深居簡出,並無不妥之處。初一、十五明氏會帶上兒子出門去城外的江天寺中吃齋,其餘時光,不過養育兒子,親自打點起居。據已經離開的嬤嬤說,細到膳食佐料、衣飾熏香,乃至各處文具、日用、器物擺設,明氏都要一一過問。”楊金道。
江天寺是三川有名的古刹,氣派雄偉,金碧輝煌。亂世之中難免顛沛流離,世人皆信菩薩能渡苦救難,祈求佛祖保佑之人可謂是紛至遝來,吳清夫婦不能免俗也屬常理。
陸離頷首,楊金在一旁繼續道,“屬下順著這條線查證,亦審問過江天寺中的幾個僧人,確實打聽到些許眉目。據寺中的大和尚說,大約是兩年之前,吳清的兒子突然得了一種怪病,夫妻倆人是為了兒子之故,時常去寺中祈福。”
陸離沉默了一下,問道,“是何病症?”
“吳家人諱莫如深,大和尚也說不知情。”楊金續道,“但據鄰人說,吳清夫婦唯此一子,也算老來子,故而夫婦二人對這個兒子十分珍愛,輕易不讓出宅門,再加上這個兒子身體自小孱弱,就一直養在家中,因此街坊鮮少見過他的模樣,更談不上對他病症的了解。向來是隻知其人,不知其麵。”
“沒人見過?既是生病,不用就醫嗎?”陸離不解道。
“說起來也怪可憐的,原先吳清在世之時,曾請醫師按時去家中照料。吳清不明不白死了之後,明氏變賣了不少家產首飾,家中才得以為繼。”
陸離垂著眸,麵色說不清是悲憫還是嚴肅。
“我們現在所有的線頭都引自於吳清的死,但我們手裏真正的線索隻有中毒。”
但憑一個中毒的推測,並不足以向世人證明什麼。
找到凶手並破案尚不可能,但突破某個疑點,陸離認為還是能辦到的。這其中無論是吳清被毒殺的假設,還是欒江被他殺的假設,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疑點,那就是背後之人。
陸離屈指敲了敲案,低沉的嗓音像是遙遠傳來的鐘磬之音,“所謂中毒,從結果來看很簡單,其一,吳清所中之毒是背後之人指使人下得;其二,是吳清自己服毒自盡。吳清若是自戕,他好端端地藏著毒跑到河東才尋死根本說不通。依驗屍所見,吳清極有可能是被毒死的,才會在死後馬上被人焚屍。吳清之死,真相很可能不是我們看到的,又或者,這裏麵隱藏著什麼更深的秘密。”
陸離思量了一下,擲地有聲道,“做個假設,倘若犯下這案子的人是葉長清,他是如何做到人在大理寺獄中而去河東焚毀吳清的屍首?若說是他指使別人所為,常理上也說不通。因此他極有可能隻是身在其位背了鍋,卻非河東案真正的策劃者!”
“由此做第二個假設,那背後之人威逼利誘吳清誣陷葉長清,而截走了賑災的糧餉。但那人又並不全心信任吳清,吳清不巧也看出失盜的破綻了,那人擔心節外生枝便又命欒江毒死了吳清,幫自己善後。之後又將欒江派去河東禦敵而殺之滅口,將所有的‘尾巴’抹幹淨。”
這樣一來,某些疑點才能說得通,所有的線索也能穿成一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