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以為,有了這次京城守衛戰的勝利,我便能保住性命。
可禮部的老儒生們為了恪守祖宗之法,在每次早朝時都會再提陪葬之事。
[現如今外敵已破,便要商議先帝安葬的大事。臣以為,太後雖然立下奇功,卻不能不守祖宗之法。若是能與先帝同眠於地下,可謂千古美談。] 朝堂上的其他人也紛紛站隊禮部。
在他們看來,無論是皇上,還是太後,都隻是國家機器運轉的工具。
就算沒有利用價值了,也會拿我的命,去維護禮法的平衡。
他們深知,如若在此刻留下我,擁有實權的我垂簾聽政,便會威脅到他們把控朝局。
而這是古往今來曆史所不允許的。
所以無論如何,我的死,對他們很重要。
在這時,也隻有鐘鈺才會挺身而出,手執笏板為我說話。
[太後乃千古一後,試問太後與守城士兵共患難時,諸位又躲在哪裏?更何況新皇尚且年幼,需要太後加以輔佐才能執政。此刻令太後陪葬,究竟是為了守住禮法,還是為了一己私利?] 鐘鈺的回答,讓禮部那群儒生啞口無言。
沒過多久,朝堂外便有幾位將軍叩首於殿前。
[若是沒有太後在前線英明決斷,隻怕京城早已被敵軍攻破。求皇上變通祖宗之法!] 我在其他文物百官的救護中,僥幸留下一命。
可我卻不曾想,也是今日的局麵,造就日後不可挽回的悲劇。
在此之後,我便一心一意輔佐皇帝執政。
我告訴他,鐘鈺是忠臣,是上天賜給大夏國的一把利刃。
隻有重用鐘鈺,才能使得現在羸弱不堪的大夏國重現生機。
小皇帝自然不懂這些,隻是我說什麼,他便照做什麼。
鐘鈺在我幕後的支持下,也終於開辟屬於他自己的名臣之路。
短短數十年,曾經被外敵反複侵略的夏國,經過鐘鈺的一係列改革,已經徹底煥然一新。
我每每透過宮門看向宮外的盛世,都不禁感歎時光匆匆,不禁感歎造化弄人。
為了避嫌,自京城守衛戰之後,我便不再與鐘鈺有過多餘的溝通。
直到有一日,鐘鈺因後宮財政改革,我才能借口與他見上一麵。
他依舊恭敬下跪,與我時刻保持距離。
[自京城守衛戰後,你便瘦弱許多。] 看著他憔悴的麵龐,我於心不忍。
是我推動他走向成功,但也是我將他推進更難以預料的深淵。
數十年的辛勤執政,使得鐘鈺蒼老不少。
[你是大夏國的忠臣,可不能累倒啊。雖然皇帝已經成年,還需要靠你盡心輔佐啊。] 我隻有以皇帝為借口,才能說出對他關懷的話語。
就算太後又如何,那些都隻是我不想要的虛名罷了。
他再次跪謝叩拜,也讓我保重鳳體。啊,一晃幾十年過去,我也不再是曾經與他嬉鬧的少女。
[鐘鈺啊,你後悔嗎?] 這幾年想到他赴京趕考,與我告別之時,我不禁潸然淚下。
若是他知道數十年後會是這般結局,他是否會為我停留等候,阻止我爹送我入宮。
[啟稟太後,臣這一生無愧於心。若說悔恨,隻想起年少時愧對一位於我有恩的少女。]
我淡然一笑,心中卻泛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