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宮的路上,父子二人同乘一輛馬車。
朱標忽問道:“爹,商稅真的要上調嗎?”
這時,朱元璋才反應過來,今日前來原本就是想試探那小子,商稅一事該如何落實。
沒想到被那小子給氣糊塗吧正事給忘了。
不過現在回去問,他可拉不下這個臉麵,
沉吟片刻,朱元璋歎了口氣道:“此事就交給伯溫去辦,放眼朝廷,也就隻有他才有這個能力。”
朱標恍然,點了點頭。
雖然劉伯溫隻是一個正三品的禦史中丞,但他代表的是浙東黨。
也隻有劉伯溫,這個從前朝就留下來的智囊,才有那份謀略和膽量去對抗世家大族。
遠在應天府的劉伯溫忽然打了一個噴嚏,有些疑惑,掐指一算,麵色微變。
隨後苦澀一笑道:“罷了罷了,老夫命中該有此劫,幫陛下做完此事,也是時候告老還鄉了。”
......
“放寬對貪官的處置!貪官就是大明的錢袋子,若做到了第三點,大明將擁有不世之財!”
朱元璋腦海中,一直回蕩著白辰之前說過的話。
因為自小飽受貪官之苦,所以在大明建國之初,他便啟用酷刑重典,嚴厲懲貪官汙吏,寧可殺錯也絕不放過。
為此,他還定下幾種酷刑。
貪官在被定罪之後,會被處鞭笞、剝皮、挑筋等刑罰。
其中剝皮是殘忍的,犯人的皮被剝下來後風幹,然後在內部填充稻草,擺放在顯眼的地方作為警示。
這個方法是朱元璋自己想出來的。
因為他相信,隻要讓百官感受到恐懼,才不會有人敢貪!
但事實證明,他錯了!依舊有人不怕死!
大明建國兩年,他下令處死的貪官依舊不計其數。
他想不明白,難道那些貪官真的不怕死嗎?
難道真的像臭小子說的那樣,貪官就像草原上的草,燒不盡?
亦或者,隻要是人,都免不了一個貪!
“難道咱家這麼多年,都是錯的嗎?”朱元璋神色恍惚,低聲喃喃。
但不久,眼中的那抹恍惚消失殆盡,目光越來越堅毅。
“不!咱家沒錯!大貪者,的確該殺!”
“但如果真的有人迫不得已,咱家也不是不能放過,不如就按那臭小子的方法去實施一遍。”
“大明,終究是咱家的大明!”
朱元璋身上,爆發出一股難以形容的氣勢。
回到奉天殿,朱元璋立馬對身旁的王景弘道:“去把這些年調查貪官的卷宗拿來!”
王景弘,是跟隨在他身邊的大太監,忠心自然不用多說。
沒一會,一名錦衣衛拿著卷宗走了進來,王景弘將其送到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名字,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建國不過兩,下令斬殺的貪官竟然已經多達一萬餘眾!
放下卷宗,朱元璋眸中露出一抹倦色。
王景弘恰到好處的走到朱元璋身後,替他按起了肩膀。
“景弘,你說這人是不是不怕死?”
“為何朕啟用酷刑重典,貪官汙吏依舊不絕,這才兩年,就已經不下一萬餘眾了。”朱元璋道。
王景弘淡淡一笑道:“陛下,貪官自古以來都有,相比於前朝,您做的已經很好了。”
“這貪官欺壓百姓,侵占農田,和蛀蟲一樣啃食大明根基,這樣的人買酒該殺,又何必在乎殺多少呢。”
朱元璋眉頭緊蹙,深深吐了口氣,想起了之前白辰說的話,緩緩道:“朕這幾日遇到了一個臭....不,高人,在他那,朕感覺這幾年做的都是荒唐事。”
“哦?”王景弘有些詫異,高人?
“他說,大明本該有更好的發展,但是因為朕沒有遠見,才讓大明的發展處處受限。”
王景弘沒有接話,這時候,他要做的,就是傾聽。
“他,讓朕開商通市,解除海禁,放寬貪官的處置!”朱元璋輕聲道,身後的王景弘臉色卻頓時一變。
噗通一聲跪下來,道:“陛下,這些都是您為了大明百姓定下的國策,怎麼會荒唐事?那人簡直是滿口謬論!”
朱元璋擺了擺手,示意王景弘起來,隨後將白辰說的開商通市和接觸海禁的好處給他說了一遍。
王景弘頓時目瞪口呆,不可置信的道:“陛下,若真的這樣做,真的有您說的這些好處?”
“朕仔細斟酌過,的確會有。”朱元璋神色複雜的道:“單單解除海禁,就能給大明帶來難以想象的好處。”
“可是解除海禁,沿海地區不就會遭受倭寇的侵擾?”王景弘不解。
朱元璋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道:“你覺得,在那種程度的利益麵前,那些損失,還算得上損失嗎?”
“朕哪怕在沿海地區布置比現在還多幾倍的人力,可真的接觸海禁,那一點開支,就微不足道了。”
王景弘語塞,確實如此。
利益大了,別說官員,皇帝也會動心!
“前兩者尚且可以理解,可第三個,著實讓朕難辦啊。”朱元璋歎了口氣。
“一旦朕開了這個口氣,他們就是奉旨貪汙!到時候,恐怕我大明,就沒有一個好官了!”
“陛下 ,此時不難啊!”
“嗯?”朱元璋一愣。
王景弘笑道:“您可明打暗昌,心照不宣即可。”
“同時定下規矩,什麼樣的錢財可貪,什麼樣的錢財不可以貪,一年,能貪多少,並下令,無論多少,都得上交三成,這樣那些官員手頭寬裕的同時,也能充盈國庫......”
聞言,朱元璋眼睛一亮。
別看處死的貪官多,但實際上九成的人貪汙都不足百兩。
而且很多的人,都是迫不得以才貪的那些錢。
人心,是不會滿足的。
所以出現巨貪,是因為那些人知道自己已經是死刑,幹脆就破罐子破摔。
但如果這條計策實行下去,這種情況就會減少。
手裏有錢了,人就會更惜命,反正第二年還有!
此計,可行!
眼睛微微一眯,朱元璋喝道:“傳朕令,命張之民進宮聽旨!”
張之民,清源縣縣令,乃是最近因為貪汙被捕入獄的,隻待秋後問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