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新鮮木耳,家裏人肯定吃不完。不過不要緊,這裏離磷肥廠不過五裏地,到磷肥廠家屬區門口一站,估計很快就能換成錢。
磷肥廠是省級單位,幾千職工,加上家屬,差不多上萬人。消化這點木耳,肯定不在話下。
她加快了腳步。
必須在天黑前趕到磷肥廠,否則,這些新鮮木耳放到明天,就全壞了。
木耳不比麵人,買賣不論個,得論斤賣。她隱隱記得家裏好像有一杆稱,此時正好派上用場。
時間就是金錢,她必須爭分奪秒。
她風風火火地回屋,隻顧得上跟爺爺奶奶打一聲招呼,便在眾目睽睽之下,取了秤就走。
到磷肥廠門口的時候,正好遇上工人的下班時間。
白娟提著筐,高聲叫喊,“木耳,剛采摘的新鮮木耳,快來買啊!”
白娟的聲音如銀鈴般清脆,如黃鸝一般悅耳動聽。
不少職工不由得停住腳步,圍攏過來。
看到這麼多新鮮木耳,所有人不由得睜大了眼睛。
有人疑惑,“哪兒來的這麼多新鮮木耳,不會是水發的吧?”
白娟甜甜地笑著,“叔叔,我就是想用水發,也沒辦法弄到幹木耳,你說對吧。這些木耳都是我剛從山上采摘的,又水又嫩,可好吃了。”
不用想,便知道白娟說的是實情。
這個靠票證供應的年代,就沒有什麼東西是不缺的,更不要說珍貴的黑木耳了。
據說,黑木耳的生長條件十分苛刻,多寄生於垂死的枯木上,竟比野生菌更為難得。
有識貨的馬上問,“小姑娘,開個價吧,多少錢一斤?”
白娟在路上就想好了,現在一斤豬肉的價格是六毛九分錢一斤,這麼珍貴的黑木耳,一斤賣六毛不為過吧。
她爽朗地回答,“天晚了,我還要回家,便宜賣,一斤你們給六毛就行了。”
有人抓住就不肯放手,卻又舍不得出價。
“這麼貴,都快趕上肉價了。便宜點我就買。”
白娟嗬嗬笑著,“阿姨,這些寶貝,不是種的,全憑運氣,可遇而不可求呢。你今天舍不得花六毛錢買一斤嘗鮮,明天花六塊錢都不一定能買到。”
旁邊一人說,“現在山上全是莊稼,樹早砍光了,除了老林子,哪兒來的枯木長木耳。這麼好的木耳,要是錯過了,還真是可惜。小姑娘,我還得回家做晚飯呢,給我稱一斤吧。”
白娟用稱稱了,又加上一朵木耳,“叔叔你看,一斤高高的,我還送你一朵木耳,滿意吧?”
那人十分高興,“你這小姑娘,真會做生意。諾,這是六毛錢,你數數。”
說完,他已經遞過來六張一毛的角票。
有人開頭,其餘人全急了。
木耳就這麼點,廠裏這麼多人,僧多粥少,要是晚了,可就沒戲了。
站在前麵的人近水樓台先得月,馬上抓了一大把木耳,搶著說,“小姑娘,快替我稱一下,這點木耳多重。有多少算多少,反正算錢就是。”
眨眼間,木耳已經被一搶而空。
來得遲的人十分懊惱,拉著白娟直問,“姑娘,你明天還來賣木耳不。要來的話,替我留兩斤。”
這個白娟還真說不準。
她自己剛才也說了,黑木耳這玩意兒是野生的,不是她種的。今天運氣好才采到一筐,明天能不能采到,隻有天知道。
她陪著笑臉說,“阿姨,這個,我還真沒法給你保證。不過,明天我要是能采到,一定替你留兩斤。”
等眾人散去,白娟找了個僻靜的地方,數了數錢,竟賣了十一塊八毛錢。加上早上的七塊六毛,現在她身上已經有十九塊四毛錢了。
心滿意足地回到淩家,天已經快黑了。
淩老爺子黑著臉,十分不滿。
“你也不看看幾點了,還不做飯,我們都快餓死了。”
白娟十分無語,她沒嫁過來的時候,婆婆長年患病,還是瞎子,替一大家子做飯是不可能的。難不成,這一家子這麼些年來,吃的都是生米?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她的好心情。
她閃身走進灶房,開始和麵。
她開始盤算,明天上街賣麵人的時候,打聽一下賣糧食的黑市在哪裏。沒有糧本,再不想辦法到黑市上弄點糧食回來,一家子馬上就要餓肚子了。
最重要的是,她得把麵粉留下來做麵人換錢。做麵人的利潤不錯,可要是沒了麵粉,這生意就沒法做了。
淩老太太卻板著臉走進來,“娟,剛才你走得匆忙,我也沒顧得上問你。你一個下午,都去哪兒啦?”
白娟揉著麵團,說得輕描淡寫。
“我撿了點木耳,拿到磷肥廠換了點錢。本想留點回來,讓一家子嘗嘗鮮,不想一下子全賣光了......”
木耳這玩意兒,在供銷社沒有過硬的關係,根本就沒可能拿到一兩。剛才白娟回家拿稱的時候,她看得很清楚。那可是滿滿一筐啊,足足有一二十斤重呢。
這一下,老太太可是吃驚不小,“木耳,你說的是黑木耳?”
白娟停止了和麵,“對啊,有問題嗎?”
老太太的眉頭皺成川字形,“多少年沒有人從山上撿到過黑木耳了,你會不會是弄錯了?”
白娟笑得十分開心,“奶奶,我年輕不懂事,黑木耳還是認識的。磷肥廠的工人見多識廣,就是我認錯,他們也不會把別的什麼當成黑木耳買回去吧。”
老太太點頭,“這倒也是。”
磷肥廠的工人,走在大街上,氣勢都高人一等。
外麵甚至流傳著這樣一種歌謠,小姑娘,快快長,長大了嫁給磷肥廠......
別人不識貨倒還有得說,若說磷肥廠的工人不識貨,可就說不過去了。
她小心地問,“你這黑木耳,得賣一毛錢一斤吧。”
街上的茄子和辣椒賣三分錢一斤,一毛錢一斤,老太太感覺已經不錯了。畢竟是野地裏的東西,又沒花一分錢。
白娟狡黠地一筆,“奶奶,我賣六毛一斤呢。就這,還不夠賣的。”
老太太嚇得打了一個趔趄,“六毛錢一斤,你怎麼想的。要是被人告到公社,辦你的學習班,可就麻煩大了。”
老太太見過許多人被辦學習班,早成了驚弓之鳥。
白娟安慰她,“奶奶,我這不是一點事沒有嗎,你就別擔心了。我一不偷二不搶,又沒有強買強賣,憑什麼辦我的學習班。”
老太太仍然心有餘悸,“小心總沒過愈的,這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白娟點頭,“行,我知道啦,以後我會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