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小石頭自打那日聽見了夏木棠讀書,便隔三差五的偷偷跑到半山腰來偷聽夏鶯念書。
夏鶯念一句,她也跟著念一句。
夏鶯明知道有人偷聽,也不點破,有時候還故意提高音調,讓小石頭聽見。
有時候小石頭念錯了字,她假裝提點夏木棠,直到小石頭把字念對了為止。
小石頭懂得一些道理,她自然也樂得高興,若是將來輪到夏木棠掌管天下,多一個明辨是非的百姓總好過多一個庸民。
這天早上她剛起身,正準備燒火做飯,不想來了幾個人,為首的年過半百,一副老學究的模樣,神情諱莫如深。
後麵跟著兩個先生模樣的人,一個四十歲左右,穿著一身淺灰色袍子,另外一個則要年輕許多,穿著一襲月白色的衣衫,麵貌英俊,大約二十出頭。
九郎與夏嬤嬤起身看著他們,灰袍老者道出來意,原來他是李家家族的長老,準備籌建一個家族學堂。
除了李家的孩子之外,讓別的孩子也能夠上學堂,此次前來是希望九郎也能夠出一份力。
“這建學堂是為國為民的好事,學堂建成,附近村裏的孩子都可以來上學,九郎你也是這個村的一份子,十錢八錢的我們也不嫌少,一貫兩貫的我們也不嫌多!”
夏嬤嬤一聽對方是要他們拿錢,這事兒她插不上嘴,也就沒有說話,隻管看向九郎,想看他怎麼說。
九郎抱著雙臂,張口就說道:“我出五十兩。”
此話一出,李老驀然瞪大了眼睛,“五,五十兩??果真??”
夏鶯聽到這句話神情微微怔了怔,不知道九郎為何會這麼大方。
除了她之外,在場之人無不驚訝。
九郎則淡然的點頭說道:“我九郎說話向來說一不二,不過,我有個條件......”
他忽然話鋒一轉,用手指著夏鶯,道:“你們得同意讓她進學堂當先生。你們若是答應,我現在就把銀子拿出來,若是不答應,此話就當我沒說過。”
三人順著九郎所指的方向看去,發現對方九郎所指的竟然是一個姑娘家,僅有十三四歲的模樣,不由麵麵相覷。
這......
這不是開玩笑??
自古哪有女子當先生的道理??
李老正想著怎麼開口,他身後的那位身穿月白色衣衫的男子已笑著說道,“爾何能者,堪當大任?欲求之乎,不若自薦,能者則也。”
他倒是比李老看得開,也觀察的更仔細,夏鶯雖然全身包裹嚴實,但那雙瞳孔中卻閃爍著不尋常的光芒,眉眼之間隱約有一股高貴的氣質,像是熟讀四書五經的大家閨秀。
夏鶯笑了笑,“但憑君問,無所不答。”
男子雙手一抬,執禮道:“欲為人師,先有學子,學子為何而學,學為所何?”
這是想要考驗夏鶯的為師之道,無關乎學問。
夏鶯再次笑了笑,不慌不忙道:“古欲明明德於天下者,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為本,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以此沒世不忘。”
男子微微頷首,對夏鶯的回答十分滿意,後世賢德之人全部仰賴前人的教化,而百姓則享受他們賜予的安樂和福利,賢人之德名可流傳百世。
由此可見教學的重要性,學子學習的重要性。
百姓安則天下昌。
夏鶯侃侃其談,淡然自若,問答如流,可見其文學功底之深厚,待人處事之微妙,足可擔當大任。
李老兩人對夏鶯的回答也非常吃驚,不過還是拒絕聘用夏鶯:“非老夫不應,而是女子不可為人師表,規矩如此,九郎不妨換個要求。”
李老說著瞧見旁邊玩耍的夏木棠,指著夏木棠道:“倘若你答應出資,這位小兒可免費入學堂,你看如何?”
九郎則一點也不給麵子的說道:“我家有良師,為何要上你那狗屁學堂?”
“你們既不答應,那就沒什麼好說的。”
他們既看不起夏鶯,九郎自然對這些人也沒好臉色。
“九郎,你怎麼能這麼跟李老說話?”李老身後穿灰衣的先生說道。
穿月白衣衫的男子對夏鶯非常欣賞,準備幫夏鶯說話。
李老揮了揮手,看向九郎,還待要說,夏鶯則開口道:“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販夫走卒者,也必有尊,況古夏有娥皇、秦有婦好、周有武帝,自漢以今不知有多少女子巾幗不讓須眉。”
“李老您乃德高望重之輩,當為晚輩之表率,若是連你也看不起女子,願做那羞與噲伍之輩,請恕晚輩不敢苟同,這學堂不去也罷。”
李老活了大半輩子沒想到竟被一個女子當麵給教訓了一頓,臉上頓覺有些掛不住,青一陣白一陣。
灰衣男子忙道:“李老不是這個意思,隻是世人對女子向來頗有偏見,非我等所能扭轉,規矩如此,小娘子莫怪。”
夏鶯道:“一人不表,何以為天下表。”
灰衣男子頓時噎住。
九郎雖聽的一知半解,但最後一句話他聽明白了,既然夏鶯都看不上這些人,他自然也不放在眼裏。
“各位既不肯答應,那就沒什麼好說的,請便!”
夏嬤嬤等人走了說道:“這樣的學院去了也恐被人指點,還是不去的好,世俗偏見害人不淺。”
夏鶯隻是一歎,倒是沒往心裏去,很快就將此事放下。
她見夏嬤嬤這幾日有些不高興,不免就追問了一句,沒想到夏嬤嬤忽然歎了口氣說道:
“我被從家裏人趕出來的時候,夏家給了我幾畝田地讓我傍身,既然九郎答應我們留下來,我便想著把地給重新拾起來種點糧食。”
“那日我去地裏相看,誰知地竟被別人種了,我打聽到占地的是夏家大房裏的人,我去上門理論,他們隻給了我一塊下等薄田,還緊挨著墳丘,還說當初那地本就是我的,反說我妄想占他們的地,把我給攆了出來。”
夏嬤嬤一臉愁容,她去討要田地的事,如今被村子裏的人傳的沸沸揚揚。
那大房的人又最會顛倒黑白,反過來編排她的不是,沒得又讓人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