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載體空間載體空間
尚丘

第八章 科學講座

第二天傍晚,黎曉瑗和秦翀從實驗室出來,到學校旁邊的“肉兔”快餐廳吃晚飯,餐廳的英文名字是“Root2”,店招牌就是數學表達式根號貳“√2”,“肉兔”是中國留學生對餐廳的諧音叫法。據說,早年M大學數學係的一個學生,論文失敗沒能拿到學位,到處找不到工作,就在學校旁邊開了這家“Root2”快餐廳,飯菜可口,價格實惠,在學校食堂的幫襯下,生意一直不錯。如今“肉兔”先生已經退休,他女兒接手店麵後重新裝修了一番,看起來更時尚,飯菜味道依舊比大學食堂好太多,深受M大學師生歡迎,秦翀是“肉兔”餐廳的常客。

在“肉兔”餐廳吃過晚飯,七點整,秦翀帶著黎曉瑗來到吳佑問教授家,客廳裏已經有十來個人,導師Richard果然在座,和老板寒暄幾句,兩人找位子坐下。黎曉瑗發現周圍還有幾個人看起來麵熟,應該在學校裏見過,但叫不出名字,最讓黎曉瑗驚訝的是,計算數學專業的梁晴楓也在,梁晴楓和秦翀是死黨,因為大家經常聚餐,是黎曉瑗熟悉的中國留學生之一。

吳佑問家的客廳裏,僅布置著些基本家具,椅子、沙發和長條桌,桌上放著幾瓶礦泉水和茶具,沙發瘦瘦高高,坐上去估計不會太舒服。整個房間陳設線條硬朗,沒有多餘裝飾,唯一看起來突兀的是,長條桌前麵擺了一塊黑板,顯然是為今晚講座準備的。

吳佑問拎著一隻熱水壺走進客廳:“歡迎大家今天來聽講座,我這兒準備了礦泉水和茶,各位請隨意。”吳佑問把熱水衝進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看到牆上的鐘已經七點零五,說道:“這次講座輪到我,斟酌再三,選了這個題目。”吳佑問走到黑板前,揭去罩在上麵的紙,一行碩大的粉筆字赫然出現在眾人麵前:

“穿著科學外衣的神創論──宇宙大爆炸理論辨析”

“這人誰呀?”黎曉瑗看到讓人不舒服的講座標題問秦翀。

“天體物理係吳佑問教授。”秦翀小聲回答。

吳佑問清清嗓子開始講座:“古代,人們習慣用宗教解釋未知,關於我們從哪裏來,東西方有著大相徑庭的神創論,但萬變不離其宗,不同文明的神創論大都有相似的一點,即,神在很久以前某個時刻創造了世界。以典型的西方神創論為例,上帝用七天構建了我們生活的地方,第一天,神說要有光,便有了光,神說光與暗要分開,光與暗便分開,接下來的五天,神創造了萬物和人,第七天休息,世界就此產生並和諧運轉起來。西方文明在曆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被宗教統治,政治、藝術、科技、信仰相互糾纏在一起,西方古代主流世界觀也被宗教所左右,產生出不少現在起看來匪夷所思的結論。比如,文藝複興末期的愛爾蘭神學權威詹姆斯·烏舍爾,他根據聖經精確計算出神創造世界的具體時間,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一個美好的周末。隨著文明的進步,人們發現這些結論和科學實踐得來的數據不符,越來越多學者開始不滿足於神創論──這個流傳已久的世界創始學說。自十八世紀中葉,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進步速度遞增,知識積累迭代加快,終於在九十多年前,有天文學家提出了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的主旨可以用一句話簡要概括,即,宇宙起源於一百三十七億年前一次奇點大爆炸。”

吳佑問喝了口茶繼續講道:“因為大爆炸理論更符合現代天文學觀測結果,最近幾十年,該理論逐漸成為主流宇宙創始學說。不可否認,九十多年前,大爆炸理論被提出具有偉大的進步意義,可時間到了二十一世紀,時過境遷,作為一個從神學到科學的過渡理論,為什麼時至今日該理論仍舊占據主導地位,實在令人費解。眾所周知,宇宙模型在科學研究中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直接影響著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傾向。今天在這兒我要提出的觀點就是,除了數值上填充的看似更合理,大爆炸理論同神創論並沒有多少本質不同,甚至可以說,大爆炸理論是神創論在不同尺度上的非線性映射。現在我換一種修辭重新概括下大爆炸理論,一百三十七億年前,神說奇點要爆炸,奇點便爆炸了,神說空間要暴漲,空間便暴漲了,神又說剩下的都交給基本力吧…”

講到這兒,聽講座的人有幾位差點笑出聲來。

吳佑問:“大爆炸理論最成功之處,就是擺脫了世界隻有六千年曆史的尷尬局麵。假如你問,大爆炸之前世界是什麼樣子,標準答案是,大爆炸作為時間的起點,大爆炸之前這個描述本身沒有意義。同樣你問神學家,創世紀之前神在哪裏?在幹嘛?通常得到的回答是,創世紀之後才有人和人的世界,人不要自不量力去揣測神的事務。看,兩個答案套路上如出一轍,何其神似。然而問題並非僅僅如此,大爆炸理論另一個致命缺陷是,它試圖從半路解釋這個世界的創始過程,一百三十七億年前‘砰’的一聲,維度、尺度就都確定了?時間、空間、能量、基本粒子就一下子都有了?如果用能量和基本粒子之間相互轉換,來解釋宇宙中存在的物質,那麼維度、尺度、時間、空間這些基礎設施又是如何憑空確定、產生的呢?難道奇點裏單一勻質的高溫度、高能量,可以隨心所欲地製造出屬性差異巨大的不同種東西?比如奇點裏無差別的能量,哪一部分用來創造空間、時間?哪一部分用來形成基本粒子?”

“空間隻不過是人為定義的抽象幾何概念而已。”有人舉手插話。

“經典物理認為,空間均一平滑連續,這種情況下或許可以認為空間隻是個抽象幾何概念。現代天文觀測結合廣義相對論已經證明,空間可以被有質量的物體彎曲,如果一種東西可以被外界擾動發生形狀改變,你還能說它隻是個抽象幾何概念嗎?顯然它是某種物質。如果大爆炸理論是正確的,那麼如何解釋,奇點裏同源均一的能量,怎樣在一瞬間選擇性形成性質截然不同的粒子或時空?就好比說,用一斤米可以煮出粥,蒸出米飯或做出別的什麼糕點,這很合理,可是用這些米還造出了鍋和碗就有點蹊蹺了,更讓人生畏的是米自己還決定了鍋和碗的形狀、大小、款式。如此詭異的事情,的的確確在大爆炸理論框架下發生了,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苦苦思考了很久之後,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為什麼,因為,奇點裏被大爆炸理論專家裝好了其論文中需要的所有材料。如果解釋不了上述同源差異性問題,大爆炸理論就無法給出一個更基本的開始,看,奇點是一個多麼粗糙的起點,甚至算不上起點。”

吳佑問給自己茶杯加了些水繼續說道:

“追根溯源,比利時天文學家勒梅特最早提出大爆炸理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勒梅特還有另外一個職業──神父,在大爆炸理論和神創論如此相似這個問題上,並沒有必要懷疑這位神父兼天文學家的動機,但不得不說,一個人所受的教育和他的信仰,在潛意識裏會左右其思考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框架。一個理論起始就出現偏差,後麵即使曲線擬合的再好,也難以彌補缺陷。鋰元素豐度,暗能量比例,反物質缺失等等這些問題,都困擾著大爆炸理論的擁護者,麵對這些麻煩,我們應該繼續修修補補還是推到重建,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吳佑問教授,可以提個問題麼?”坐在黎曉瑗身後的人發問。

“請說!”吳佑問。

“目前大爆炸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許多天文觀測結果,真如您分析的那樣,難道3k微波背景輻射,宇宙膨脹都是假像嗎?”黎曉瑗舒了口氣,有人問了她想問的問題。

吳佑問:“謝謝你的問題,首先澄清一點,今天這個講座質疑的是大爆炸理論本身,不是質疑你提到的那些現象。是的,原初非金屬元素豐度,微波背景輻射和可觀測宇宙膨脹是大爆炸理論三大證據,但是這裏我想說,很多時候所謂證據取決於觀點,如,太陽東升西落是地心說的證據,同時也是日心說的證據,如何使用證據,一直是天文學研究領域容易犯錯誤的地方。當然,大爆炸理論確實可以解釋一些天文觀測結果,不然人們也不會選擇這個理論。但時至今日,該理論麵臨諸多不可調和的矛盾,比如剛才提到的反物質缺失,還有導致宇宙膨脹的暗能量,這些都是未解之謎。一個宇宙模型解釋不了宇宙中一半的東西去哪了!?這個宇宙模型還解釋不了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五的物質是什麼!?那麼各位請想想,這個理論還值得繼續存在嗎?另外作為創世理論,其邏輯上不能自舉,是一件相當尷尬的事情,記得一部電影裏有句台詞,'如果他們創造了我們,那誰創造了他們?'我猜大爆炸理論至死都會被這句提問揉躪。當然,現階段想從'無'解釋到'有'這幾乎成了一個哲學問題,如果還做不到這一點的話,那至少應該從更接近無的地方開始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從一個被人裝進太多東西的奇點開始。”

“請問有沒有實際觀測證據,支持您質疑大爆炸理論的觀點?”黎曉瑗忍不住問道。

吳佑問:“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於2021年發射升空,如果一切順利,韋伯太空望遠鏡能在地球第二拉格朗日點正常工作的話,將會有很大幾率發現宇宙年齡遠大於一百三十七億年。今天這裏僅提供幾個懷疑舊理論的切入點,大家別指望一次講座就能給出解釋世界的新理論。”

吳佑問看了下時間:“今天的講座就到這兒,如果哪位對講座內容感興趣可以發郵件給我,謝謝大家!”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