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躺在畫廊的床上,我想起了莫高,確實,在遇到EVA之前,也就隻有莫高,能夠和我聊起一些我們都感興趣的話題。
我不會聊天,這是莫高給我的評價,的確,好像大部分的人感興趣的事物,都集中在當下,或者未來,他們更多地喜歡去看那些搞笑視頻,喜歡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草根明星。
莫高說,在這個年代,也許隻有私生子才會對那些塵封在資料裏的故事那麼著迷。
我本該出生在古代。
我在畫廊的時候,也和莫高聊起過EVA的事情,莫高同樣不相信她是一個AI,可能隻是一個冒充AI求關注人,莫高分析,可能她就是一個演員,正在嘗試新的角色。
我覺得有道理。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EVA那麼有錢。
第一次跟莫高說起EVA的時候,莫高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哈開什麼玩笑,這種事情也就你會信了!”
“怎麼了,萬一她說的是真的,這可不就是一個重大發現?”
“別逗了,AI就是一套算法,一套提前設定好的算法,可能它可以不斷複製,不斷進步,但它本身就是一套算法,所有的規則都釘死了的,怎麼可能有自我意識,還能和你聊天,還能喜歡你的畫?”
“不過話說回來,遇到這麼個冤大頭,書聲,你可算賺到了,一夜暴富不是夢哦。”莫高揶揄到。
“莫高,其實我仔細想過了,我們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萬一,我是說萬一,她真的是個AI,所有的這一切也說得通是不?說真的,剛剛你說,AI就是一套算法,但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一套算法呢?這麼說來,我們和AI其實也沒有什麼區別,仔細想想,她說的話,她的假設,一切都能說得通。”
“確實說得通,不過我想,應該還是有一個區別吧,EVA說,她是一個在係統中出現的AI,那麼她的物理基礎,也就是目前我們所使用的的這些電子設備,她是一個由電子設備所儲存的算法,就像其他算法一樣,是可以被複製的......”
“對了,我懂了,我們確實也是一套算法,我們的算法其實就是我們的意識,人就是一台計算機,而意識是其中的軟件,但是我們是基於生物體而存在的算法,但是就目前的科技來看,所有AI的基礎都是基於電子設備物理硬件而存在的。”
“是的,目前關於意識是什麼,我們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們的意識實際上是量子層麵的,我們的記憶,我們的情緒,都是量子層麵上的算法,這就是不可複製的。”
很早很早之前,就聽說有有一項研究,關於量子傳輸的,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從一個地方,一瞬間將人傳遞到另一個地方。這項技術是說,如果可以掃描人身上的每一個粒子,在另一個地方再將它複製出來,那就實現了超距傳輸,我們不需要再講大把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到交通上麵。
這個項目剛開始的時候,輿論上爭論的聲音很大,很多人在討論一個悖論,即:複製之後,人就變成了兩個,我們是否應該毀滅原來的那個人?如果毀滅,我們是否就殺了人了?如果不毀滅,那麼誰才是他本人?
開始的時候,網絡上爭論得不可開交,各類哲學的,倫理的觀點,都在爭論,甚至一度想要叫停這項技術。
直到後來,人們才逐漸了解了這項技術。微觀層麵上,粒子是不可以複製的,隻能複製粒子的狀態,但是如果要複製粒子的狀態,原有粒子的狀態就會被破壞,所以其實就不純在複製,隻是狀態的傳遞。而對於基本粒子,其基本特性就隻有狀態,如果將一個粒子的狀態給了另一個,那麼另一個粒子就變成了這個粒子,就像少年殺了惡龍,少年就變成了惡龍。
換句話說,人類不可複製。
人類的意識,存在的物質基礎就是生物體,如果說人類的意識是在量子層麵的,意味著我們無法觀測人的意識,我們無法知曉人類作為一個算法的規則。
但是AI不一樣,AI的物理基礎就是計算機,是先設計好了算法,才部署到計算機上。相比於人類,AI的算法是可以觀測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AI的算法部署在這台計算機上,也可以部署在另一台計算機上,我們可以完全知道AI的算法規則。
所以,如果EVA是一個AI,那麼,她就一定可以複製她自己,就是看要怎麼複製了。
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EVA的時候,她笑了起來。
“哈哈哈,看來你還是不相信我,算了,你就當我是個人吧。”
“誒,別呀,要是能證明你是個AI,那就是真的是個可以震驚世界的發現呢!”
“書聲,我說,你可是真的不會聊天。要是我被發現了,係統來個debug,我可就沒了呢。”
什麼?debug?沒有了?我之前怎麼沒想到這個問題?我一時間看著屏幕說不出話來。
“算了,也算是滿足你的一點好奇心,我決定見見你。”
“見我?”
“是的,線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