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涵慣來沒有睡懶覺的習慣,來到李家村之後,她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家裏有餘糧的時候她就會為李海和李梅涵煮上一碗薄粥,如果家裏有麵條,她還會下一碗麵條,再燙一點鄰居們送來的青菜。
今日已經沒有一點米更沒有麵條了,李雨涵便琢磨著去遠郊摘一點新鮮的野菜,給李海和李梅涵清水撈一點青菜,雖然寡淡,但總比沒有好多了。
李雨涵為了不吵醒李海和李梅涵,躡手躡腳地走向正門取下門閂。
李雨涵剛剛跨出石階,低頭便瞧見一包用褐黃色油紙包裹的小方塊,正中間用的是方方正正的楷書寫了“李雨涵收。”,字體看似清秀內斂,實則暗藏鋒芒,李雨涵隻一眼就能看出這是白初的字跡。其實李家村的人大多都沒有什麼文化,白初定是想到李雨涵對於植物廣博的認知,才斷定她能認字。
李海也並不是什麼文化人,也不曾送李雨涵進過私塾更別提請先生,李雨涵能夠認字知道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的東西是非常值得懷疑的,但是白初卻選擇為李雨涵保守秘密,善解人意地也不曾在李雨涵麵前提過,李雨涵對白初是十分感激的。
李雨涵四周看看,隻有寥寥幾戶要去鎮上的男丁起床了,周邊並沒有什麼人關注她。李雨涵彎下腰拿起紙包,把白初寫了她名字的字條仔細方方正正地收好,確保紙條不會弄皺之後,李雨涵才打開紙包。
裏麵滿滿當當都是一顆顆圓滾滾紅褐色帶著奇異味道的幹枯小球,李雨涵並不認識,但是轉念一想,白初肯定不會送些無用的東西給她。李雨涵心裏默念:“打開麵板。”係統立時展現在眼前,還貼心地附贈了一段開場弦樂聲。
李雨涵站在原地等係統恢複正常,過了一會,一段文字和係統的機械音同時出現在李雨涵麵前:“根據宿主需要進行檢測,根據係統分析,這是藜棘的種子,共六百八十六顆,市場價預估半掛銀錢。”
李雨涵一驚,她知道藜棘種子很貴重,但是卻不曾想價格如此之高,半掛銀錢對於李雨涵算是一筆巨款,能夠支撐李海一家三口不需為口糧操心整整一年。
李雨涵把紙包完整拆開,發現油紙下麵還附贈了一封信。
李雨涵仔仔細細從頭看了一遍。
“李姑娘,在下白初。一介平民布衣,家中無權無勢,僅憑幾畝薄田祖傳不足人道的醫術才算有較為優渥的生活。白某初見李姑娘便能看出姑娘骨子裏是不肯服輸不願向惡勢力低頭之人,白某唯敬天,敬地,敬醫者仁心,敬俠肝義膽,敬秉持正心之人,白某自然敬李姑娘。李姑娘在家境貧寒如此微妙的狀況下還能堅持學習,熟讀醫經,有如此廣博的知識,這是白某遠不能及的。白某願意幫助姑娘,是因為白某堅信姑娘將來有一天有能力,救蒼生於瘧疾之中。此為一些藜棘種子,是白某真心實意的物證,望姑娘不嫌收下。且白某在村鎮上稍有人脈,可為尊父介紹一份薪資不高卻輕鬆無需體力的小活計。白某上。”
白初一封短信洋洋灑灑,剖明真心。李雨涵從未想過拯救蒼生一類的宏偉誌向,她眼下就隻想讓李海一家從苦海中脫離出來,對於未來的事她想都不敢想。藜棘種子價格高昂,李雨涵並不打算白白得到,她要寫下一張欠條,就按係統估計的價格計算。藜棘種子的價值她需得多年才能還清,若是又麻煩白初牽線搭橋,其中暗藏的人情更是還也還不清。
李雨涵站在原地糾結片刻,打算去白家和白初說清楚。
李雨涵叩了許久的門也無人應聲,住在對門的大娘探出頭,和藹地對著李雨涵說:“大姑娘,你找白大夫可有啥急事哩?”
李雨涵回道:“沒呢,就是來取些草藥。”李雨涵刻意隱瞞了她和白初的私交,村子民風淳樸但是較為封閉,若是男女之間未有婚配卻交往過密,是會被村裏人說閑話的。大娘不疑有他,解釋說:“我聽見白大夫早早就出門了。”
“他去哪了您知道嗎?”
大娘搖了搖頭:“不知道。”話剛說完屋裏便傳來了小孩子哇哇大哭的聲音,大娘隻匆匆跟李雨涵告別就回了家。李雨涵剩下的幾個問題哽在喉間,還來不及問出口,就隻剩緊閉的大門,李雨涵隻好先放棄找白初。
天已經有些大亮了,李海和李梅涵眼見要醒,李雨涵隻好先走,去田間拔一些野菜充饑。李雨涵本是就是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貴女,之前常會發生雜草和野草分不清的狀況,在係統的精準識別下,李雨涵一眼就能分辨出野草和雜草。運氣更好的時候還能碰到營養豐富的野菜。
李雨涵匆匆趕回家,李海已經醒了,坐在桌邊看著自己殘缺的腿,麵露痛苦。轉眼看見李雨涵帶著一把野菜回來:“雨涵,是爹沒本事,讓你和梅涵隻能靠野菜充饑,就連采野菜這種小事還要你親力親為......”
李雨涵最不喜歡李海說這種話,臉色一黑,也不理他,用沉默表明自己的態度。李雨涵今日要去地裏種藜棘,留給她的時間其實已經不多了。李雨涵手忙腳亂地燒水添柴,李海跛著腳想來幫忙,卻被李雨涵用胳膊擋住了。
李海不願和她起爭執,隻好乖乖坐在桌邊。
野菜隻需要簡簡單單在熱水裏過一下就可以吃了,李梅涵揉著眼睛,還沒有完全清醒,隻是憑著潛意識主動添柴。李雨涵攔住她:“不用管了,已經做好了,你快去吃。”
李梅涵沒有動,固執地站在原地。李雨涵歎了口氣說:“姐姐等會也去。”李梅涵這才乖乖坐在李海邊上。
李雨涵等著他們吃完,想要伸手接過碗筷,李海看出她著急趕時間,便提出讓李梅涵幫她洗。李雨涵想了想,沒有拒絕,清晨正是種植藜棘的好時間。李雨涵去屋裏取出藜棘種子便往村東頭趕去。
李雨涵邊走邊在心裏盤算,白初此時不在家裏,八成是上山采藥。李雨涵近幾日麻煩事不斷,白初一直盡心盡力幫她,現在也終於要忙自己的事了。李雨涵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村東頭距離李海家裏有些距離,李雨涵走得氣喘籲籲,滿頭大汗,她也顧不得擦一下,隻想著抓緊時間好在正午之前完成任務趕回家中為李海和李梅涵準備中午的吃食。
李雨涵隱隱約約能看見村東頭那塊地了,迫不及待加快了腳步。
突然,她看見一個熟悉的月白色背影正在地裏穿梭,李雨涵腳步一頓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李雨涵揉揉眼睛跑了幾步,又向那邊望去,月白色的背影看得更加真切了,李雨涵甚至清楚得看見白初梳起發冠,發冠上還綴著一顆溫潤的珠子。
白初聽見李雨涵奔跑的聲音,回頭燦然一笑,映照著陽光點點,李雨涵覺得白初如同神佛閃著耀眼的光芒,她回白初一笑:“白大夫不是上山采藥去了嗎?怎麼會在這?”
白初隨意在身上擦了擦手上的泥土,對李雨涵說:“李姑娘可收到了白某贈與你的東西。”李雨涵點點頭,白初接著說“白某說了要幫姑娘,那便不僅僅是說說了。話要落到實處,才不算言而無信。”
李雨涵心情愉悅,從土坡上往下輕輕一跳正好落在白初身邊,和他肩並肩站著。白初對李雨涵解釋:“我今日早早便來了,用犁子推了地,讓土壤間的縫隙縮小,方便你播種子下去。藜棘對陽光的需求度不高,六百多顆種子你可以全部種下去,兩顆種子之間間隔不用太高。播種的時候需要不斷彎腰再起身,李姑娘你可以嗎?”
李雨涵已經將白初當成了自己的好友,好友之間的稱呼不需要這麼生疏:“白大夫何必這麼客氣,叫我李雨涵就行。”
白初爽朗一笑:“你說我客氣,可是你對我的稱呼豈不是一樣的生疏。李雨涵不需要再叫我白大夫,你我便如尋常人交往,叫我一聲白初即可。”
李雨涵也不客氣,當場就說:“白初,你可不要小瞧了我,我身體好著,不斷彎腰起身根本不是什麼難事,不信你便在這看著。”
白初道:“看著小姑娘在地裏幹活,我一個大男人卻站在一旁袖手旁觀,這種事讓旁人看見,還不知道怎麼罵我呢。你把種子分我一半,我們就比一比誰更快些!”
李雨涵不甘示弱,當下就應承了,爽快地將種子分給白初:“你從哪頭來,我從這頭去,今日就好好比一比。”
白初一邊播種一邊跟李雨涵講些藜棘的種植注意事項。藜棘本身就是一種十分特殊的植物,生長周期短,一整月便可成熟一批。待藜棘長成之後,被洪水淹過的土壤雖不能說恢複如初,但好歹可以說算是一塊正常的土地。
俗話說的好,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李雨涵一邊聽白初的講解一邊播種,最後竟然也不覺得腰酸腿疼,快速完成了任務,還趕得及去山腳采些菌菇用來做中午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