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清晨,王月婷終於守住了自己的鬧鐘,在老戰士們起床之前便也起來了。
但讓王月婷沒想到的是,方原,她口中的這個大懶蟲,竟然起得比她還要早。
“方原,你這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嗎?真讓人不敢相信!”王月婷打趣道。
“有什麼不相信的,我要是說我一整晚都沒睡,你信不信?”方原鬱悶道。
“啊?你真的一整晚都沒有誰啊?為什麼啊?”王月婷奇怪地問。
“我當然,我當然是在想扶貧的事啊,我覺得既然我加入了這個隊伍,就不能隻是看熱鬧對吧,我也要提供我的建議啊,對吧!”方原說道。
其實,方原之所以通宵,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第二天清晨一定要起得比王月婷早,以一舉洗刷昨天在她麵前丟臉的事,畢竟,第二天就馬上要回去了,以後雖然也會再來,但估計要等到很久之後了,所以,必須要在離開村子之前,在王月婷麵前證明,他方原可不是個起不來床的大懶蟲。
“想不到你那麼有心,真是讓我刮目相看了,嗯,好樣的,方原!”王月婷難得地誇讚方原道,還叫了他的名字,這讓方原禁不住心花怒放。
如果不是還要回軍休所工作,而他這次陪老戰士們出來隻批了幾天假,他還真的想和老戰士們一樣,常駐在村子裏了。
然後,王月婷和方原一起,到村頭的小廣場和老戰士們集合,入隊列,這次是在王誌毅的帶領下,大家向山下跑去。
跑到了山腳下,又重新跑回山上,這一來一回的跑步,這便是老戰士們一天的開始。
一路上,方原跑的氣喘籲籲,明顯是平時缺乏運動的表現。
“小方,你以後還是要多加強加強鍛煉啊,你看月婷,和你一樣的年紀,還是個女孩子,這跑起路來一點都沒有喘,你還不如一個女孩子呢!”晨練達人江偉峰調侃道。
“江、江叔、叔叔,她,月婷,月婷她,她天天、天天在山、山上跑,跑,身體比我好、好,那——”方原忍不住停了下來,大聲喘氣道:“那不是很正常嗎!”
他停下來說這句話的功夫,大部隊已經跑開離他有幾十米遠了。
方原拖著笨重的軀體,隻好繼續向前跑去。
回到楊奶奶家中,早餐又已經快備好了,這一次的早餐,是一晚濃鬱撲鼻的桂林米粉。
由於楊奶奶的堅持,大家的早餐還是交給了楊奶奶一個人負責,雖然很是過意不去,但也無可奈何,唯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貧工作中,才能報答楊奶奶的深情。
為了做好這晚桂林米粉,楊奶奶從昨晚便開始調製醬汁,淩晨便起來炸脆皮,至於米粉的配菜,花生米,酸豆角,蒜蓉,泡菜等,倒是楊奶奶平日裏就準備有的。
當然,還有那一鍋香氣撲鼻的骨頭湯,更是一下子就吊起了大家的食欲。
為了準備這些,楊奶奶昨天是特意跑到幾公裏外的村口市場,才把一大塊五花肉和幾條筒骨買回來的。
“奶奶,你這頓飯花了那麼多錢,這錢,我們一定要給你,要不然,我們以後就不吃早餐了!”鄧長河說,這一次,他無論如何不能再讓楊奶奶破費了。
“對,奶奶,你不能一點道理都不講吧,老是吃您的,我們怎麼可能過意得去呢?”鐘大成說。
看到大家如此堅持,楊奶奶也隻好答應,收下了一百塊錢,雖然,這份早餐當然不止要花費一百塊錢。
桂林米粉的最後一道工序,便是燙粉了,楊奶奶用的是早就泡發好的細圓條米粉,將米粉放入滾燙的開水中,隻要燙上幾分鐘,待米粉軟化之後便可以出鍋了。
在米粉中加上醬汁,脆皮,花生米,豆角和蒜米,蔥花,充分攪拌,就成了一晚香氣濃鬱的桂林米粉了。
待吃得還剩下幾口的時候,將骨頭湯倒入米粉中,把湯喝光,那種滿足感簡直無法形容。
吃玩了這頓美味的早餐,王月婷便把老戰士誌願者扶貧隊和方原帶到了東升村村委會所在地。
老戰士們和幾位駐村扶貧幹部,還有村委幹部等人進行了會談,大家對扶貧隊的到來感到十分高興,因為缺人,是擺在東升村扶貧工作麵前最大的難題,現在有了這二十二位老戰士的加入,算是解決了東升村扶貧工作最大的一個問題了。
可惜的是,因為駐村扶貧的楊書記此時正在省城治病,因此大家沒能見到這個東升村扶貧攻堅最重要的靈魂人物。
東升村的扶貧攻堅戰是從兩年前開始的,陸陸續續派來了四五個幹部。當時,三十八歲楊書記是第一批來到村裏駐村的扶貧幹部。由於人手不足、資金缺乏、時間緊迫等等原因,作為全國深度貧困村的東升村,扶貧工作進度十分緩慢。但楊書記憑著他堅強的意誌力,靠著“遇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實幹和果然,在東升村幹出了一番新天地,讓村裏的麵貌獲得了極大的改變。
其實在駐村之前,楊書記是幾乎沒有任何的農村工作經驗的。不過因為他就是本地人,能說一口正宗的本地話,所以一來就跟村民們拉進了距離,大家都十分信任這位憨厚務實的年輕人。
楊書記每天都不是家訪,便是上山下地,通過跟村民們扯家常,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他就基本上將村裏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了。
接著,在做過了詳細的調研後,楊書記決定把茶葉種植作為村裏的重點產業進行發展。
村裏人從來沒有種過茶葉,甚至因為貧窮,很多人家都很少喝過茶,對茶葉這個東西自然是了解甚少。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村民們並沒有很快就接受了楊書記為大家做的這個選擇,如何說服大家心甘情願的種植茶葉,必須向村民們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讓村民們看到種植茶葉的實效。
當然,在東升村的七個小組中,並不是所有人都不願意做種茶葉的嘗試,楊書記選擇了其中三個最適合種植茶葉的村小組作為試點。
然後,楊書記又帶領村“兩委”班子、黨員、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等到本省其他的茶園,以及湖南、貴州、福建等地考察學習,經過係統謀劃,終於為村子製定起了一條完備的茶葉產業之路。
楊書記等人不僅努力學習各種種茶製茶技術,還手把手地交給村裏的茶農們,在茶葉收獲的季節,更是東奔西走,積極聯絡茶商並開拓銷路,終於,經過了一年的努力,茶葉種植這個項目在村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下子提高了村民收入近三成,讓村裏的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由於茶葉種植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條件的村民們紛紛開始轉種茶葉,很快,規模就擴大了幾十倍。
以前隻需要管理幾十畝的茶園,現在卻需要一下子管理近千畝,哪怕楊書記是三頭六臂,銅牆鐵壁,也經不這樣高強度的工作。
極度的操勞讓楊書記漸漸地患上了重病,剛開始出現微小病症的時候,他並沒有在意,後來病情越來越嚴重,他卻又因為扶貧任務重,扶貧幹部缺乏而一拖再拖,直到最後沒有辦法,才不得不暫時離開了扶貧工作去治療。
為了幫助村民們繼續把茶葉這個項目做好,政府又相繼派來了好幾個駐村幹部,有些承受不住壓力,被調了回去,因此村裏一直存在著缺少人手的情況。所以,雖然王月婷已經甚至望月組所存在的問題,也提出過一些具體的扶貧方案,但由於人手缺乏和資金缺乏的原因,至今沒有落實。
在和駐村幹部、村委委員們進行交流之後,老戰士們便繼續跟著王月婷,對東升村進行進一步的考察。
其他的駐村幹部和村委幹部本想一起同行,但被鄧長河勸住了,他讓幹部們去忙自己的事,他們隻需要王月婷陪同便可以了。
另外,還千叮嚀萬囑托,千萬不能為他們準備飯食,如果非得要準備,那他們今天回去就不再回來了。
見老戰士們如此堅持,幹部們也就隻好隨他們去了。
幹部們走後,王月婷問道:“您們想先到哪裏考察?”
“月婷啊,你能不能先帶我們去看看村裏的小學?”胡聞明說道,他一直心心念念的,便是村裏的教育情況。
“這......”聽到胡聞名這麼說,王月婷猶豫了。
“是有什麼不便之處嗎?”胡聞明問道。
“胡老,村裏隻有一個小學,小學是在一個山坳裏,離這裏有好幾公裏路,而且去學校的山路十分陡峭難走,清晨這一路上都是露水,石頭特別光滑,所以我擔心您們......”王月婷欲言又止。
其實王月婷的擔心是對的,畢竟這群老戰士們都已經是六十歲左右的年紀了,這個年紀老人的腿骨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一不小心滑倒在山路上,輕則擦傷,重則斷腿骨折,並且會留下很嚴重的傷病與後遺症,她不想讓這群善良的老兵去冒這個險。
“原來你是擔心我們會摔跤啊,”胡聞明笑嗬嗬地說:“月婷,別怕,你忘了,我們是軍人,不是一般的人,哪怕現在我們年紀上來了,也還是個軍人嘛,這些陡峭的山路,還是拿我們沒辦法的。”
雖然胡聞明這麼說,但王月婷還是把目光投向了王誌毅和鄧長河,希望聽一聽他們的意見。
“沒事,你就滿足老胡這個心願吧,要不然他會一整夜都睡不著覺的,對吧,老胡。”鄧長河說。
“他何止是睡不著覺啊,他肯定飯也不想吃了。”王誌毅笑著附和道。
“他何止是飯也不想吃,他晚上睡不著肯定又拿出那副口琴,嗚嗚嗚地吹起來,到時候大家都別想睡了!”鐘大成誇張地說道。
聽到大家善意的調侃,胡聞名無奈又感激地笑笑,他的心思,總是逃不過戰友們的法眼。
“方月婷同 誌,你就讓胡老去吧,我在一旁護著胡老,不,我背著胡老去,你總該相信我吧?”方原也在一旁說。
“那好吧,我帶您們去。”王月婷說著,頓了頓,對方原說道:“才不要你被胡老呢,你這樣子能背人嗎?不摔倒就不錯了,但是你要時時刻刻待在胡老身邊,決不能讓他摔倒,知道嗎?”
“遵命!”方原給王月婷敬了一個軍禮,看著他那故作滑稽的樣子,大家都忍不住笑起來。
王月婷也被逗笑了,隻好帶著老戰士們向村裏唯一的學校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