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老戰士老戰士
梁宇寒

第二十六章 特殊的家訪

大家吃過了這頓美味而豐盛的早餐,已經快到九點鐘了。

此時,今天的重頭戲也正式拉開帷幕,老戰士誌願者扶貧隊的二十二名隊員們,以及軍休所幹部方原,將在駐村幹部王月婷的介紹下,對望月組正式開始第一次扶貧考察。

本來按照王誌毅製定的工作計劃,來到望月組後,這扶貧考察的第一步,便是家訪,然後第二步,再到田間地頭進行考察。

可是在昨天下午,大家就已經在田間地頭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並且親自進行勞動了,所以對望月組的田間地頭考察以及結束,也已經對望月組的產業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反而讓對村民的家訪,變成了考察計劃的第二步。

不過這樣也好,在了解到望月組整體產業的基礎上,便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望月組的村民們,一戶一戶地前去拜訪了。

說起來,這確實是一次頗為特殊的家訪。

整個望月組的村民隻有一百來戶,三百多人。但時至今日,已經有超過一半的村民離開了村子,到外地打工或是搬出去了,雖然戶口還留在這裏,但其實已經到別的地方常駐了,有些甚至全家都已經搬離。

所以整個望月組現在隻剩下一些老弱婦孺,總的常住人口也不過隻有一百四十多人了,平均每戶也就一點三人。

這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村子裏極其缺乏勞動力,就算是想要做一些產業上的規劃,到頭來還是會發現,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去實施這些規劃,沒有產業,那麼落在每個村民頭上的收入,又怎麼可能提高呢?

現在,老戰士們就是想要通過家訪對整個村子進行一次更為深刻的了解和分析,雖然王月婷在村子裏的三個月中,早已經對每家每戶都進行了家訪,並且收集了資料,但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個人的想法更是有局限性的,現在有二十多個人來為王月婷分擔,她屬實求之不得。

當然了,短短一天的時間,並不能讓老戰士們對每家每戶都進行家訪,其實也沒有這個必要,反正老戰士誌願者扶貧隊已經決定了要在村裏常駐下去的,那些暫時沒能家訪的到人以後總是可以繼續的。所以便由王月婷擬出一份比較有代表性的人員名單,然後把二十二人分為了七組,每三人一組,同時到這些人家中進行家訪。

如果正好碰到村民不在家中,那便先到名單上別的人家中家訪,依次類推,總之能多進行幾次家訪就多進行幾次,但前提是,不能走馬觀花,而是要照著大家早已擬定好的家訪“提綱”,盡量把家訪戶家裏的情況做一次充分了解。

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不麻煩老鄉,到了中午,老戰士扶貧隊便回到楊奶奶家中吃午餐。

這一次,鄧長河特意讓三名女隊員早早地回到楊奶奶家,在楊奶奶出去給菜地澆水的時候早一步把午餐給做好了。雖然楊奶奶回來的時候看到這一切果然如王月婷所說生氣了,但大家還是開開心心地吃了一頓午飯。

吃過了午飯,老戰士們休息了一會兒,又開始繼續家訪了。

這一天走下來,大家總共家訪了三十多戶,基本上都是村裏最貧困的那些村民了。

給老戰士們最直接,最震撼感受的,便是這些人家的住房。

以住在村尾的楊根板家為例,他家的房子是泥土與木質結合的結構,已經有大幾十年的曆史了,由於年久失修,屋子的牆體上出現了很多裂縫,有的裂縫幾乎可以塞進一個拳頭。

當前去家訪的人看到這些裂縫的時候,都禁不住會想,要是刮來一股稍微大一點的風,會不會就此生生地把這棟房子給吹塌了。

當問起楊根板為什麼不對屋子修葺一番,楊根板卻說:“我家裏現在就我一個人,我都七十二歲了,身體又不好,也不知道哪一天就走了,還修什麼修,修好了,留給誰呢!”

楊根板的想法,和村裏其他一些獨居老人的想法很相似,而在望月組,至少還有七八個和楊根板一樣的老人,他們的妻子先他們去世,或是一輩子就沒有結婚,並且由於各種原因,他們也沒有後代,隻能一個人了此殘生。

而另外一位獨居的老大爺陸再友家雖然不像楊根板那麼破,而且有個院子,卻正屋卻連個大門也沒有,連貓貓狗狗都可以隨便出入,要是晚上有危險的動物直闖進去,豈不是很危險?

“為什麼不幫陸大爺裝個屋門”鄧長河問王月婷道。

“其實我早就想要幫陸大爺裝門的,但陸大爺不讓,他說,他之所以要開著門,是要等早年離他而去的老婆回來,要是關上門,老婆回來了進不了屋怎麼辦?”王月婷解釋道。

“他老婆為什麼要離開他?”方原問道。

“還能為什麼,窮唄。”王月婷說:“你不知道,以前還有女人嫁到這村裏來,可是後來一個個都受不了這裏的窮困,便一個個地離開了。陸大爺就是因為受不了妻子離開的打擊,所以現在精神上才變得有些神經質。”王月婷說。

“這都是貧困惹的禍的!”鄧長河感歎道。

“我們不僅要幫陸大爺脫貧,還要幫他把老婆找回來,我相信,隻要陸大爺不像以前那麼窮了,她老婆也一定不會再跑了!”方原豪氣地說道。

“想什麼呢?陸大爺老婆都跑了幾十年了,你去哪裏找,就算找到了,早就改嫁了,兒孫滿堂了恐怕。”王月婷說道。

“哦,是哦,我,我有點秀逗了。”方原撓了撓腦袋,卻又一臉嚴肅地對王月婷說道:“王月婷同 誌,雖然我有些想法考慮不周,但拜托你以後能不能說話對我溫柔一點......”

“不能!”方原還沒說完,就比王月婷打斷了:“對你放鬆,就是對你的放縱,我要以一個戰士的標準來要求你,這樣你才能提高,才能跟得上鄧伯伯、王叔叔這些老戰士們的腳步,鄧伯伯,您說對不對?”

“有道理,月婷啊,我發現你不僅是個能幹的扶貧幹部,還有當教師的潛力呢!”鄧長河誇讚道。

聽到鄧伯伯的誇獎,王月婷向方原投去一個得意的笑容,然後和鄧長河向前走去,到下一家村民家中家訪,隻留下方原一人在風中淩亂。

除了房子的問題,而一些村民家中的貧困也讓老戰士們頗為驚訝。

比如王誌毅前去家訪的陸東波家,就讓他震驚了。

陸東波家雖然房子不小,不僅有院子,還有幾間屋子,但屋裏唯一的一樣家具,竟然隻是一張床,那麼大一個屋子加上院子,除了堆了一些沒有用的東西外,連張桌子都沒有。

而他吃飯的碗筷隻能擺在地上,挖個坑、吊個鍋就是灶具——俗話說,這就叫做真正的“家徒四壁”。

可以想象,陸東波平時是怎麼吃飯的,基本上不是站著吃,就是坐在門前的台階上吃了。

當王誌毅問起家裏為什麼會到這個地步的時候,陸東波很不好意思地承認到,他自從父母死後,便開始變得有些好吃懶做,不願意出去打工,家裏那幾塊地也不願意打理,就這麼坐吃山空,哪怕是家裏隻值一點點錢的家具,都被他拿去換了錢。

本以為坐吃山空這個形容詞是用來形容有錢人的,王誌毅沒想到,這種事原來還能發生在窮人身上,人窮誌短,或許說得也是陸東波吧。

扶貧先扶誌,王誌毅腦海中又想起了這句話,因為這句話和“扶貧先扶智”那句話同等重要!

當然了,雖然家徒四壁,但至少陸東波的家還是完整的,村裏還有比他更慘的人家,比如周銀壽的家,不用說家徒四壁了,連四壁也沒有,誇張點說,便是隻剩下一個屋頂,和四根木頭支撐著......

同在一片藍天下,沒想到老百姓的日子還這樣苦!

走了一圈,老戰士們幾乎都看不下去了。

沒到一家家訪出來,他們都忍不住立即在村子裏住下來,馬上開始他們的扶貧大計。

但是不行,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扶貧這件偉大工程,更是要一點一點地穩步推進。

隻有對扶貧形式進行詳細的分析,做好詳細的規劃,做好充分的準備,扶貧工作才能夠事半功倍。

所以老戰士們現在能做的,也就是在離開的時候,給這些接受家訪的村民們,留下500元作為慰問金。

其實在來東升村之前,雖然差旅費是由鄧長河和王誌毅包的,但每個老戰士都很默契地在身上帶著一筆錢,因為他們知道搞扶貧就像是發展經濟一樣,沒有錢是很難開展的。

當鄧長河得知大家都帶著一筆而來,便向大家提出建議,將這筆錢收集起來,作為望月組的專項扶貧基金,而以後便以誌願籌資的方式來充實這份基金,為扶貧工作打下最堅實的物質基礎。

給家訪的每一戶留下五百塊錢,便是老戰士們對望月組扶貧所走出的第一步,當然,相比起他們想要達成的最終目標,這隻是向萬裏長征邁出的第一步!

一天下來,雖然很累,但大家都收獲滿滿。

第一天對望月組的“摸底”考察,讓老戰士們對這個全國聞名的深度貧困村有了最直觀的了解。

可以說,在對村民們進行家訪之前,大家雖然對他們的貧困程度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可直到真的看到了他們所處的環境,了解到他們現在賴以為生的途徑,還有在交談的過程中所能感知到他們的思想以及心理狀態,大家對這次扶貧工作所麵臨的困難又有了更進一步深刻的認知。

這天晚上,老戰士誌願者扶貧隊在楊奶奶家中的客廳召開了一次總結會。他們把這一天下來家訪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彙聚成了文字意見,準備在考察結束後,和駐村扶貧幹部以及村委幹部交流的時候,向他們進行彙報。

東升村的的駐村幹部和村委會的幹部之所以沒有來到望月組,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老戰士誌願者扶貧隊的到來。而也鄧長河也是特意囑咐了王月婷與村民們,不要向其他人透露扶貧隊的行蹤,而在對望月組完成家訪後,他們便會前往東升村,繼續進行更進一步的考察。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